分享

孩子的这10个「怪异」行为,是感统失调的表现,家长不容忽视!

 昵称52216650 2018-08-17

10个最容易被家长忽视的儿童感统失调信号

01 避免运动:

如果您的孩子害怕攀登游乐场里的设施,不喜欢大吵大闹的游戏,怕荡秋千,

他们很可能是在通过避免前庭和本体觉(也就是我们的第六和第七感官)的输入,来掌握身体的平衡并增加身体的意识。

孩子的这10个「怪异」行为,是感统失调的表现,家长不容忽视!

02 看到、尝到或者闻到食物就想吐:

这种情况不一定是感统问题, 但是如果每次面对食物就作呕,

很可能是因为口腔系统负担。

孩子的这10个「怪异」行为,是感统失调的表现,家长不容忽视!

03 经常踮脚尖走路:

孩子踮脚尖走路经常是因为他们对脚部接触地面的感觉过于敏感,所以宁愿尽量减少与地面的接触。

有些时候,他们喜欢踮脚尖走路时增加的对脚踝骨的压力,也就是增加的本体觉的反馈。

孩子的这10个「怪异」行为,是感统失调的表现,家长不容忽视!

04 笨手笨脚:

如果您的孩子比一般小孩更容易摔倒,总是跌跌撞撞的,这后面可能会有很多原因。

一个最容易被忽视的原因是,可能孩子的本体觉和前庭觉系统出了障碍。

孩子的这10个「怪异」行为,是感统失调的表现,家长不容忽视!

05 逃避聚会或者干脆躲起来:

如果您的孩子不愿意参加聚会或者去其他公共场所,

那么噪音、灯光、不小心碰到他们的人。。。

这一切可能对他们来说都太过刺激。

由于感官处理信息时遇到困难,这些孩子才会有这种反应。

声、光和不可预料的触摸对他们来说就是「痛苦」的同义词,

于是一个聚会变成了一场折磨。

06 喜欢穿多层或者紧身的衣服:

有些孩子喜欢穿好几层衣服,或者穿很紧身的衣服,因为这样能带给他们更多的本体觉输入。

家长可能不太理解,但是这种感觉能有助于孩子平静下来并集中注意力。

孩子的这10个「怪异」行为,是感统失调的表现,家长不容忽视!

孩子的这10个「怪异」行为,是感统失调的表现,家长不容忽视!

07 闹腾的孩子:

孩子过于活跃,总是蹦蹦跳跳,有很多原因。

通过不停地跑、跳、爬高、推挤和大吵大闹的游戏,孩子们其实是在寻求本体觉或者前庭觉的输入。

由于家长忽视了他们的需要,这些孩子经常被称做「坏孩子」、「野孩子」,

实际上他们只是在满足自己感统方面的需要。

孩子的这10个「怪异」行为,是感统失调的表现,家长不容忽视!

08 喜欢看色彩明亮、快节奏的电视节目:

我知道很多孩子都喜欢看这一类的节目,

但是如果您的孩子只想看快节奏、色彩明亮的节目,那可能在暗示他们需要更多的视觉刺激。

如果是这样,您的孩子可能还喜欢看灯光,喜欢读色彩鲜艳或反差强烈的书。

09 没人招惹就咬人,咬玩具:

如果您的孩子经常没缘由地咬人或者玩具,他很可能是在寻求强烈的本体觉的输入。

10 当别人跟他讲话或者给他指令的时候,孩子或者表现为没听见,或者经常要求别人重复指令:

是的,有些时候孩子不理我们是正常现象。

但是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得过于频繁,那是因为孩子的听觉系统无法很好地加工和处理信息。

孩子的这10个「怪异」行为,是感统失调的表现,家长不容忽视!

孩子的这10个「怪异」行为,是感统失调的表现,家长不容忽视!

孩子的这10个「怪异」行为,是感统失调的表现,家长不容忽视!

以上行为代表孩子的感统系统出了状况,也是孩子跟您沟通他的特殊的感统需要的一种方式。

这种需要可能是要避免强烈的灯光,也可能是需要拿个玩具放在嘴里咬着。

我们每个人都有感统处理的需要,这个需要是什么?因人而异。

后天环境的培养

关于导致感觉统合异常的因素,一些专家认为是由于孩子先天异常,但现在还没有具体找到答案。

然而,根据现在的情况来说,后天环境的养成占很大的因素。

爸爸妈妈都觉得自己的孩子是小宝贝,

所以一直过度保护孩子,不让孩子去探索环境、接触新事物,怕孩子受到伤害。

这样长时间下来,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就无法正常地训练到身体各项能力的发展(比方说:肌肉协调能力),

所以这也会造成孩子的感觉统合出问题。

孩子的这10个「怪异」行为,是感统失调的表现,家长不容忽视!

相关专家认为,爸爸妈妈要做的就是在保证孩子安全的情况下让孩子多去探险、刺激感官发展,

孩子到了适当年龄的时候就应该要放手让孩子去摸、抓以及玩,这样会让孩子尝试到不同的新鲜的食物。

这样一来,孩子的种感觉接收到的刺激可同时整合,能够帮助孩子把各种动作协调地发展出来。

宝宝的爬行阶段不可错失

在宝宝的一生中,爬行是非常重要的。

当宝宝爬行时,腿部(膝盖)还有手臂会把身体的全部重量给撑起来,

这样一来能够帮助宝宝四肢肌肉与关节的发展;

在宝宝爬行的时候会牵动全身的肌肉,能够培养孩子的协调能力和平衡能力,

所以说爬行能够间接刺激脑部的发育。

因此,在适当的年纪,爸爸妈妈要让宝宝多爬,要多增加触摸的经验,

从而让本体觉以及前庭觉得到发展。

孩子的这10个「怪异」行为,是感统失调的表现,家长不容忽视!

临床上有非常多的案例是说在成长过程中跳过爬行阶段,然后直接站起来走路的。

有的爸爸妈妈看到孩子直接会走以后会觉得非常开心,觉得孩子很棒。

其实,这种快速的进展不一定是好的。

跳过爬行或者爬的太少的话会使孩子的肌肉和关节缺乏耐力及稳定度,对孩子以后的肢体发育会有很大的影响。

在上肢精细操作、工具使用,甚至是书写上都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

家长应依宝宝的发展给予适度刺激

在孩子的发展过程中,大部分都是和环境互动去拓展自己的能力。

比方说,两个月大的孩子会开始触摸很多的东西,

三个月大的宝宝会开始学会爬行,或是抓悬挂玩具。

孩子的这10个「怪异」行为,是感统失调的表现,家长不容忽视!

现在商场上的宝宝的用品、玩具五花八门,

有的还会有声光效果,给人感觉很好,同时还能够刺激宝宝的各种感觉发展。

所以爸爸妈妈可以根据孩子的发展情况去挑选适合宝宝的东西,刺激宝宝的触觉、肢体协调发展。

在给孩子玩具之外,也应该多带孩子去接触大自然,

这些对孩子的未来发展都是有着非常大的好处的。

还有,有的爸爸妈妈觉得不能经常抱宝宝,这样以后宝宝就不想自己走路了,

但是相关专家认为,如果宝宝还不会翻滚的话,就应该多抱他,让他将头部挺直,

可刺激宝宝的前庭觉发展,这样对孩子以后是有很大的好处的。

孩子的这10个「怪异」行为,是感统失调的表现,家长不容忽视!

可促进感觉统合发展的游戏:

*刺激各种感觉的游戏

前庭觉:荡秋千、溜滑梯、跳跳床。

本体觉:躲猫猫、攀爬架、踢足球。

触觉:手摇铃、玩沙坑、家家酒。

*动作整合、协调

拉单杠:训练抓握能力、前庭刺激。

相扑游戏:两个人面对面站着,然后互相推,失去平衡、脚先动的哪一方就输掉了。

小牛耕田:抓住孩子两脚,让他能够使用双手来走路。

这个游戏能够刺激本体觉、手部肌力发展。

以上就是一些感统训练,爸爸妈妈在平时空的时候可以跟孩子一起玩一玩,对孩子会有很大的好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