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小祢衡,为何敢鄙视曹操?

 松竹同音 2018-08-17

  祢衡骂曹,是《三国演义》中一个非常精彩的故事。有两个问题值得思考。其一,祢衡为什么看不起曹操;其二,祢衡是被谁杀死的?本文先谈谈第一个问题。

  祢衡为什么看不起曹操,貌似这本不是一个问题。从魏晋以来,祢衡已经成为蔑视权贵,坚守臣节的一个代名词。为什么看不起曹操?当然是因为曹操“托名汉相,其实汉贼”。在祢衡这类所谓忠臣义士看来,曹操挟制汉帝,已经超越了千古人臣的道德底线。

  曹操虽然没有像董卓一样废帝自立,也没有像李傕、郭汜一样虐待君王大臣,但是却拥兵自重,设立官署,假托献帝命令,大肆扩张。董卓之流的可恶,人人皆可见;可是曹操的伪善,却让很多不明真相的人心存希望。于是,才有许多汉臣,也投入到曹操的怀抱,比如说曹操手下的第一重臣荀彧。

  在裸衣骂曹的情节中,祢衡极尽嘲弄之能事,讽刺曹操心怀篡逆,图谋不轨。

  孔融本来推荐祢衡担任使者出使刘表,也希望汉献帝能够重用祢衡,使其担任公卿,发挥所长,成为保卫汉帝的一股力量。可是曹操却任命祢衡为卑微的鼓吏,这本身就是对祢衡的一种侮辱。曹操本以为祢衡会一口回绝,没想到祢衡竟然答应,并且准时准点前来报到。为了戏弄祢衡,曹操特意召集百官。曹操身边随从看到祢衡还是穿的寻常衣服,大声呵斥,要求祢衡换穿鼓吏的制服,以此侮辱祢衡。祢衡虽然出身布衣,但其目的是担任公卿,而非卑微的小吏。可祢衡听后没有反对,从容换上新制服。本来祢衡可以到更衣室换衣服,可祢衡没有。在百官众目睽睽之下,祢衡公然脱光,全裸而立,脱衣、穿衣,没有一点不自然。

  看到眼前这一幕,文武百官全都愕然。左右本是想打压祢衡,为曹操出气,没想到祢衡如此坦然,反倒让观看的百官很是没脸。当人家希望你哭的时候,笑就是最好的武器。曹操斥责祢衡当众脱衣服,实在无礼。可祢衡却认为,欺君罔上,才是无礼。自己显露的乃是父母给与的形体,是清白之身,又有什么无礼的呢?

  其实,祢衡的回答不合逻辑,他在用为人臣子的大义来偷换伤风败俗的指责。但是,祢衡这一招很管用,在场官员也好,后世文人也好,大都很欣赏祢衡的这番高论。

  在场的曹操自然不忿,一旦失去理智,曹操又说了一句傻话:既然你祢衡觉得自己是清白的,那谁是污浊的呢?

  祢衡一听曹操踏入陷阱,得意的说,你曹操好坏不分,就是眼睛瞎;不读诗书,就是嘴巴臭;不听从建议,就是耳朵背;不了解古今,就是身体脏;不被诸侯相容,心怀篡逆,就是坏心肠。把当朝第一权臣曹操骂了个狗血淋头。这一骂,让后世哪些拥刘贬曹者大感快意。

  其实,仔细分析就明白,祢衡其实又在胡搅蛮缠。曹操是一个好坏不分,贤愚不明的人吗?不是。曹操下达“唯才是举”命令,打破千百年来的官员世袭制。手下人才众多,堪为三国第一。并且曹操能够听从手下建议,虽说确有奸诈行为,但多是针对敌对势力。跟敌人讲礼义廉耻有用吗?就如汉末时期黄巾横行,有官员认为,是因为乱民不懂得孝义才会如此。于是让士兵在阵前大声朗读《孝经》,以为可以感召敌人,弃械投降,结果一会功夫就给乱民杀死了。有时候,铁血手腕胜过所谓仁义道德。

  当然,曹操最大的“骂点”,就是其心怀篡逆。但这也是对曹操吹毛求疵。曹操夺了汉朝天下吗?没有。曹魏是在曹操死后,曹丕建立的国家。曹操有言“吾为周文王”。周武王灭商,而周文王却依然是商朝之臣。并且,曹操的天下乃是曹操一手打下来的,正因为有曹操,汉献帝才能够做几十年的安稳皇帝,汉朝也才得以延续二三十年。从这个角度上说,曹操非但不是汉贼,而是汉室功臣。

  

  其实,仔细品味祢衡的言行,曹操本人的不臣之心只是祢衡看不起曹操的表层原因,深层原因还在于祢衡自身。

  从古到今,读书人也好,士大夫也好,大都媚上媚权。虽然说也有异类,比如说古时的许由、巢父,魏晋时期的陶渊明,元末的王冕等等,但是很少。正因为少,才很珍贵,受到史家的激赏。当然,历史的评价和世俗的评价多不相同,比如辞让天下的许由,史家认为其高迈,是千古道德标杆,老百姓却只觉得许由傻,有钱不要,有官不当,不是傻是什么?至于什么“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多半是李白一流的文人被上级穿了小鞋,发的一点点牢骚罢了。其实心中最深处,依然是渴望讨好上级,渴望得到权势功名。

  在《三国演义》中描绘了三个行为相近的文人典型,一个是杨修,一个是孔融,一个是祢衡。三个人都有才,也都有点牛脾气,但是从道德品行上却完全不同。在毛宗岗看来,杨修甘心辅佐曹操,品格最低;孔融在朝廷为官,虽然政见和曹操不同,但却也为之屈膝,品格中等;唯独祢衡,公然摆出一副绝对不合作的姿态,甚至在公众场合羞辱曹操,品格最高。从道德上对人的品格进行高下平叛,是千百年来史家的一个传统,一个弊端多多的传统。

  那么,祢衡有什么资本为什么看不起权倾天下的曹操呢?

  首先是祢衡有才,有才自然可以傲物。祢衡之才究竟如何呢?本回一开始就提到,曹操为了联合刘表对抗袁绍,准备派遣一个名士出使荆州,谋士推荐了孔融,可孔融却推荐了祢衡。孔融认为,祢衡不仅仅可以担任使者,最合适的应该是在皇帝的身边,参与国政,并且写了一篇奏折,高度评价祢衡的才华。具体来说,祢衡博览经史,过目成诵,且品格高尚,对皇帝忠贞不二,堪与古时大臣相比。在孔融的口中,二十四岁的祢衡几乎就是学界的完人。

  但是,祢衡真的很厉害吗?我们换个角度,从曹操的视角来看,结果就完全不同。作为乱世霸主,需要的是什么人才呢?一方面是统兵作战的大将,另一方面是出谋划策的谋臣,当然还有安定地方,管理百姓的治民人才。前者比如徐晃张辽,中者比如荀攸、郭嘉,后者比如荀彧、钟繇。纯粹的文人在曹操这样的军阀看来,不过就是太平时期的一个点缀,乱世完全可以忽略。宋太祖曾经经过京城一座城门,看到匾额上四个字歪歪扭扭不认识,就问赵普,赵普说叫做“朱雀之门”。宋太祖就问,为什么要加一个“之”字呢,完全是浪费嘛。赵普说,之乎者也,都是语气助词。宋太祖笑了,说,一个“之”字,能够帮助什么?在宋太祖看来,百无一用是书生!

  可是,千百年来文人却有其特别的价值观。简单来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读书有文才,心中自然有许多傲气,觉得自己清高,世人低俗。其实不过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罢了。

  于是,当祢衡到场,向曹操行礼之后,曹操竟然不给赐座,祢衡慨叹,天地虽阔,何无一人也!没有一个人知道他祢衡的高明。曹操自然不服,说,我手下有几十个人,个个都是当世的英雄,你凭什么说朝堂无人?祢衡就一一驳斥。在祢衡看来,赛过萧何陈平的荀彧、荀攸等人,不过是吊丧问病看守坟墓的小人物,万人敌的大将张辽许褚不过适合打打鼓放放牛的俗人。而他祢衡,却是天文地理,无一不通;三教九流,无一不晓。

  可以说,正是祢衡心中有着千百年来文人的盲目自大,才会看不起曹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