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怎样能让一岁半孩子有自己的自控能力?

 昵称413468 2018-08-17

一岁半,正好处于宝宝人生的第二年。这个时候,不论是孩子还是爸爸妈妈,生活都可能会面临巨大挑战。

因为2岁的孩子,已经有了强烈的情绪,却又还无法很好地控制、处理这些情绪。

这种“失控”的感觉,让孩子很容易感到沮丧。

于是,孩子总是跟爸妈说“不”,跟爸妈“对着干,这是孩子用来维护自己那点小小的“独立性”方式。

所以,尽量让孩子的生活有规律一些,孩子大致知道“接下来要做什么”,过着“可预测”的生活,在这人生的第二年特别有用。

这会让孩子在感到失控的时候,多少增加点安全感。

既然2岁左右的孩子,发脾气几乎不可避免,那么,爸爸妈妈不如把“发脾气”当成教育孩子“自控”的契机。

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维度来帮助孩子提升自控力:

1、自己保持冷静。

父母是平静的,孩子的情绪才能渐渐趋于平静。如果你失控,这很可能让强烈的负面情绪升级。

2、理解孩子的感受/愿望/意图,但不要容忍孩子不可接受的行为。

举个例子:【孩子故意把杯子里的水洒在地板上】

“妈妈知道你想玩水,但是你不能把杯子里的水洒在地板上。”

即便孩子可能不完全理解这些话,但她理解你的严肃语气,以及伴随着你言语的行为。

然后,我们还可以给孩子“重新定向”,也就是帮助孩子,找到一种大家都能接受的方式,达成愿望。

比如:“我们现在去浴室,妈妈找个盆给你,你可以把水倒在盆里玩”。

3、帮助孩子学会舒缓自己

为孩子提供一个独特的空间来“冷静”

可以用枕头、绘本、毛绒玩具、小帐篷等柔软物品,在房间里为孩子创建一个“冷静角”,告诉孩子,在他心情不好,想冷静一下的时候,可以来这里坐坐。如果孩子经常去别的地方生活,比如奶奶家,也可以在另外的生活环境里也准备一个“冷静角”。

除了给孩子准备这样一个角落,其实,爸爸妈妈也可以给自己准备一个。

当我们大人自己遇到困难、感到沮丧或生气时,也请去安全的“冷静角”待一会儿。

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也需要休息;

同时,也能让孩子明白:在舒适的冷静角待着,不是惩罚,而是安全的撤退。

4、重新和孩子发生连接。

爸爸妈妈和孩子之间发生点小矛盾在所难免,但发过脾气之后,要寻找方式,和孩子重新联系。

比如,把你孩子最喜欢的几本故事书拿出来,重新给孩子读一读,或者给孩子一个大大的拥抱;

请记住,我们的角色,不是要惩罚孩子“发脾气”,而是帮助孩子从“发脾气”中恢复过来。

让孩子相信自己能从失控的情绪中恢复,难过的时光一定会过去,这就是孩子学习自我控制难得的经验。

5、让孩子承担合乎逻辑的自然后果

帮助孩子理解:这个不可接受的行为,会导致什么后果

比如,赌气不吃饭,那自然的后果是:一会儿肚子会饿,你得自己承受。

再比如,发脾气扔玩具,那自然的后果是:妈妈会把玩具放到安全的地方,以免发生危险。

当然,这个后果一定是合乎逻辑的。而不是什么“不吃饭会被打屁股”。

6、必须承认,任何人都有情绪失控的时刻。

孩子难免情绪失控,当他在商场里大哭大闹的时候,并不意味着孩子“不好”,也不代表爸爸妈妈教育得不够,这只是意味着:育儿是困难的工作,并没有简单的答案。

有时,爸妈们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在孩子身边陪伴,直到他平静下来。

让孩子知道,即便自己处于很不好的状态中,爸爸妈妈也会无条件地陪伴着自己,孩子内心充满安全感,更容易平静下来。

我当然理解,孩子发起脾气、大哭大闹起来,确实很容易然让人紧张、烦躁、担忧,就像脑子里拉起了警报声似的。

但事实上,孩子自己也很不喜欢失去控制,孩子自己也很不喜欢脾气暴躁!

所以,发脾气既是孩子情绪的表现,也是孩子求助的呼声,孩子自己也很不想陷在这失控的情绪里。

孩子特别需要爸爸妈妈的支持,来重新建立起和爸爸妈妈的连接,让自己的“失控”“沮丧”都赶紧好起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