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孩子愉快地关电视,我这个方法百试不爽,哈哈

 微笑如酒 2018-08-17

这几天,叮当的表哥表姐都来我家做客,我发现一个挺可怕的现象,就是孩子们除了出去玩,就是宅在家就是看动画片,家里那么多书和玩具,都失去了兴趣。


我问叮当姑妈怎么会这样?她表示很无奈又头疼,孩子每次电视开了都不肯关,而她属于心肠软的那种,孩子一哭闹,就妥协了。


因为孩子看电视就特别乖,很让人省心,久而久之,孩子就被电视给粘住了。


我相信孩子看电视不肯关,是很多父母都头疼的问题。


有些父母就像我姐一样,为了避免和孩子的激烈冲突,选择了放任;而有些父母则把关电视视作“生死警戒线”一般,到时间不管三七二十一过去强制执行。


但这两种方法,结果都让人闹心啊!


怎么才能让看电视这事“愉快地停止”呢?


 其实,不肯关电视,是人之常情啊。


要找到对策,我觉得要先了解下孩子不肯关电视背后的心理原因。


不管是成人还是孩子,从一件事转移到另一件事,都是会不适应的。


比如我们正看电影或刷剧的时候,有人打电话喊我们去做其他事。


我们第一反应肯定是抵触的。


不过成人有自制力,所以能很快调整过来。


但孩子多数没有那么强的自制力,特别是低龄的孩子。


所以,当孩子还沉浸在电视里,父母却要关电视,就很容易就让孩子产生抗拒心理


要让孩子在和平的氛围里关电视,就需要充分考虑到孩子的心理状态。


所以,强行关电视,真的是不明智的做法。


想象一个场景,老公正愉快地刷手机。


十一点到了,我们就走过去帮老公把手机拿来关了,然后说:“十一点前睡觉对身体好,要睡觉咯!”


老公会怎么样?感激涕零地说:“老婆你说得对,谢谢你帮我关手机了!”


怎么可能啊,肯定是火冒三丈吧。


因为这样的举动太过简单粗暴,完全没有尊重“对方”的感受。


比较高情商的做法是怎样呢?


先找个时间跟老公认真聊下,关于早睡这个话题,约定以后每天在十一点前入睡。


然后,在晚上十点半左右,去提醒一下老公:“亲爱的,再过半小时就要睡了,我们刚定了健康的作息时间表哦!”


老公心里有数了,十一点再过去提醒下,多半就会准时休息了。


当然,老公不一定会踩着十一点睡,有可能跟你说“再过10分钟”。


小“磨蹭”一会,但基本上也就慢慢能建立好的作息了。


当然还有直接穿套性感睡衣去老公眼前晃一圈,成功吸引注意力,抛弃手机了。


这些都是能让对方接受的沟通方式啊。


换成是孩子也是一样的道理,也许有人说“孩子还不懂事啊!”孩子不懂事是因为认知能力有限,正因为如此,我们更需要循循善诱啊。



好啦,如何让孩子愉快关电视?丹妈要出绝招啦


其实在看电视这件事上,我也是一把心酸泪。经历了很长一段和叮当“斗智斗勇”的过程,终于也找到了几个很有效果的方法。归纳起来,包括4个方面:做约定、多提醒、让议价、做游戏


经过实践证明,掌握了这4个方法,让孩子愉快地关掉电视,其实一点都不难。


1提前和孩子做好约定


在关电视的问题上,父母都有一个执念,就是要守“规矩”。


其实我不太喜欢规矩这个词,我更喜欢“约定”这个词。


区别就在于,规矩让我感觉这是父母单方面决定的,而不是和孩子一起协商后确定的。


心理学认为,对自己参与做出的决定,孩子更容易接受,更愿意配合执行。


因此,要想孩子合作,就要把这种单方面的条款,变成双方协商的“约定”。


“为什么是看一集”、“安排在哪个时间看”,“看的时候要怎样的坐姿”,类似这些问题,都是可以随着孩子年龄增长,和孩子逐步讨论的。


此外,好的约定应该清晰、明确,让孩子容易理解。


比如对于低幼的孩子,看动画片的时间,不应以分钟为界,而是应以一集为界。


因为学龄前的孩子时间概念比较模糊,并不清楚十分钟是多久,一集的时长让孩子更容易识别和接受。


对于大点的孩子,每次看多长时间,每天分几次看,都要有明确约定。


提前做好明确约定,体现了对孩子的尊重,也是孩子能配合执行的基础。



2多次提醒,给孩子充足心理准备。


约定一般都是提前制定好的,但孩子未必能时刻牢记于心。


所以在执行时,一定不要让孩子感到突然。


在开关电视之间,要进行多次提醒,让孩子有个心理预热的过程。


具体可以这么操作:


第一次,在开电视前,重申约定:“我们约定的是看一集哦,看完就要自己(说)关掉哦!”(小点的孩子,让他发出关的指令,大人协助关;大点的孩子就让他自己关。)


第二次,电视演到一半时,告诉孩子:“再过一会电视就演完一集了,到时宝贝要自己关掉哦!”


第三次,电视演完了,告诉孩子:“演完啦,要自己关掉哦!”


(注意点:我遇到很多电视都有自动跳转下一集的功能,所以建议去设置一下,限制这个功能;或在第三次提醒时,偷偷把电视暂停下;因为孩子如果看到下一集了,肯定更不肯关了。)


多次提醒再执行,体现了我们对孩子心理适应过程的关注,会让孩子更容易接受。



3给孩子“议价”空间,允许孩子讨价还价。


这是我对叮当百试不爽的方法。


有约在先,孩子还能不能“讨价还价”呢?


答案是:“能”。


一方面,孩子习惯的养成是需要花时间训练的一个过程,不可能一步到位。


另一方面,各种相关研究和实践证明,在小事上能够“得寸进尺”的孩子,在真正需要合作时更能主动承担责任。


因为在“讨价还价”的过程中,孩子会有“不断为自己争取权利”的参与感和力量感,和父母的“谈判”过程,很大考验了他的思考力和沟通力,这些,都有利于培养他的责任感。


回过头说,其实孩子会“讨价还价”很多时候是我们没有做足提前告知。


比如孩子看电视时,我们忙着刷手机。突然发现时间到了,就赶紧跑去关电视。


因为太过突然,孩子的激烈反应也是情理之中的。


这时我觉得我们没必要僵持,可以给孩子“议价”的权利。


然后用一些小技巧把超时看电视的危害减到最小。


比如叮当爱看的汪汪队,一集都比较长(有20多分钟),有时他看完一集,要求多看一集,我跟他讨价还价,最终让他胜利,他会特别开心,但我都会偷偷拉到末尾(看你怎么斗得过狡猾老母亲),让他多看几分钟,一般结束后可以愉快地关掉了。


这时我也会及时表扬他,增强他对自己“自制力”的信心。


允许孩子“讨价还价”,不是无原则的妥协,而是因时制宜的策略,随着孩子自制力的逐步增强,会越来越懂得遵守时限。



4运用游戏力,让孩子愉快转移注意力。


前面提到穿着性感内衣,去老公面前转圈圈的做法,其实用在孩子身上,就是游戏力的套路了。


因为要成功转移注意力,就要用对方 “喜闻乐见”的方式啊。


所以,当准备关电视时,我们也可以用一些有趣的游戏,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游戏力绘本《超级天天》里,就介绍了一个这样的游戏。


一集动画片快结束时,妈妈要来关电视,但天天不肯。


这时,爸爸变成一个“大巨人”,说要趁天天看电视时把小熊抢走。


于是,天天吹出一股大风,把“大巨人”吹得连连后退。


“大巨人”拿来一个“防风毯”;于是天天的大风不起作用了。


天天想用力推到“大巨人”,但是推不动。


这时,妈妈拿来了秘密武器——“超级披风”,于是天天充满了力量。


“大巨人”被吓坏了,被超级天天追得满屋子跑,


最后,“大巨人”被超级天天抓住了,乖乖认输。


有了这么好玩的游戏,电视早就被孩子抛到“九霄云外”了吧!


除了做游戏外,还可以引导孩子去做和动画片相关的一些事,让孩子感觉没有那么大的跳跃。


比如跟孩子说,我们一起画下刚才动画片里的故事吧。


或是和孩子一起看和动画片相关的书,听相关音频。


比如叮当喜欢的小猪佩琪、汪汪队,我都把对应的书买回来了,音频也下载好了。有时叮当还想看,我就拿出来给他看/听,同样可以“解解馋”。


另外,时间允许的话,我们也可以和孩子一起看电视;在电视快要结束时,表示“真想再看一会”。跟孩子共情,让孩子觉得你是自己人,结束时也会少了一份敌意。


总结一下,让孩子愉快关电视的方法其实有很多,只要我们愿意去尝试,总有一种是有效的。


最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让孩子感受到爱,而不是压制。


                     丹妈碎碎念  ●                      


今天说的关电视,是我们育儿中的一个小问题,但我觉得里面的思路,也适用于一些同类问题。比如孩子在游乐场玩得不肯回家,玩玩具玩得不肯吃饭,吃零食吃得不肯收手……当我们觉得孩子行为没有章法时,都可以试着用这几个办法来引回正轨。


其实,只要我们愿意多尝试一些考虑到孩子心理感受的办法,我们就会发现,孩子比我们想象中的更讲道理。


再说说最后的那套游戏力绘本,绘本故事我觉得很好,真的不错,每本书都介绍了一个育儿会遇到的难题,但是都会有一种游戏方式解决,我觉得父母看了都会挺有启发的。但绘本插画有点渣,对于我这种喜欢高颜值绘本的来说,真是一套让人一言难尽的绘本啊。我曾经和这套书的编辑聊过,能不能把插画再整整,但得到的回复是难操作。。。。。冲好故事跟大家推荐下吧,不介意插画的可以考虑剁手。


昨天发的文章👉 定制学习书桌,来汇报下进程,砍价砍得我快虚脱了 因为争取的福利价格太低,有些     了,所以想入手学习桌、昨天没看过文的尽快去看吧,下次开团时不能这样介绍了,嘘......另外,昨天只顾着说学习桌,忘了提适合画画玩耍的游戏桌了,这个已经入库,下周就会出来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