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七夕|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爸爸爱妈妈!

 zgj幸福书斋 2018-08-17

如果您从本文受益,请加我QQ好友:183137736或微信好友:13338915299,备注:爱孩子,爱学习 



父母那辈的爱情,或岁月静好,或吵吵嚷嚷,所有的行为,都在为子女以后的情感埋伏笔。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01


  有网友在地铁上,

  拍到了温暖人心的一幕:

  一位老奶奶的鞋子坏了,

  她的老伴不仅帮她修好,

  还细心地帮她穿上。

  看,老奶奶笑得多甜。

  幸福就是我需要你时

  而你恰好就在我身边

  哪怕已经白发苍苍


  02

  一对老两口买电影票,

  老奶奶嫌贵说不看了吧,

  老爷爷掏钱说:

  “其实我根本不爱看这玩意儿,

  是这个小妹妹想看。”

  说得70多岁的“小妹妹”害羞了......

  即使老了

  我们的爱情也正年轻

  陪你享受一如既往的浪漫


  03

  年过八旬的章奶奶,

  补办二代身份证。

  拍照时要把耳环摘下来,

  民警要帮忙,

  但奶奶却打电话叫来了老伴。

  老伴虽然眼睛老花,

  但动作十分利索。

  章奶奶说:

  “老头子给我摘了几十年的耳环了,

  别人摘我怕疼。”

  从青丝缕缕到白发苍苍

  你都是我宠爱的小公主


  04

  长沙,街上,

  一位乞讨的老爷爷,

  买了个蛋糕,给老伴过生日。

  老伴很高兴,

  小心翼翼把蛋糕抱在怀里。

  在他们的身旁,

  还有一个白色乞讨的饭缸。

  只要有你在身边

  就算命运颠沛流离

  永远不离不弃


  05

  老两口一起玩游戏,

  奶奶使出了洪荒之力,

  就算假牙掉了也不在意。

  而爷爷只用了很小的力气,

  看样子是故意让着她。

  当奶油拍到了他的脸上,

  奶奶笑得像个孩子。

  这时,

  爷爷猝不及防地亲了奶奶一口,哈哈。

  即便容颜迟暮

  在我眼里

  你还是笑靥如花的模样


  06

  从不羡慕爱得轰轰烈烈的小情侣,

  只羡慕那些,

  步履蹒跚、互相搀扶的老夫妻。

  一起买菜逛市场,

  手里还拿着她最爱的鲜花。

  最浪漫的事

  就是和相爱的人一起慢慢变老


  叫声老婆很容易,

  叫声太太也不难,

  但是叫声老太婆,

  却是一生的承诺!




  如果你是一位父亲,下班回家,你会先问候妻子还是孩子? 

       记得请一定要先问候你的妻子,再去拥抱你的孩子。你要通过各种场合向你的孩子表明,你非常爱你的妻子。当你以夫妻关系为第一位时,你的孩子就自然不会以自我为中心,同时看到爸爸深爱妈妈也会让孩子有更多的安全感。所以想爱孩子,先爱你妻子!


  换上戏服突然间出现在舞台上


  为人父母,在时间上,是同时的。但在心理上真正进入角色,男人可永远比不上女人。每个母亲都怀胎十月,与孩子血脉相连,对女人来说,为人母是如此自然的行为。对男人来说,为人父则是未知的艰巨任务。


  母亲的肚子里装着孩子,哺育他、温暖他、保护他。接着,孩子出世了,什么都没有改变:母亲把他抱在怀里,哺育他、温暖他、保护他。法国哲学家丹尼·马尔盖写了一本《父亲》,以自己的经历证明,男人成为父亲绝非顺理成章。“女士们,小姐们,你们是不是从来没有梦到过自己换上戏服突然间出现在剧院舞台上,面对专注的观众,却不知道要扮演什么角色?这就是父系制度灭亡以后一个父亲面临的境况。”


  为了当父亲,男人开始像母亲一样照顾孩子。父亲看起来只是母亲的模仿者,一个声音粗一些、动作笨一点儿的“助理母亲”。父亲只是这样一个角色吗?在《动物行为字典》里,找不到“父亲”这个词。没什么好惊讶的:动物没有父亲。但父亲是什么?“父亲是个什么概念,只有一个人最有发言权,那就是孩子。”

  “父亲”是怎样的一种存在?


  “父亲”角色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母亲对孩子的影响主要是孩子能否成为一个独立的人,而父亲则是塑造孩子对生命的看法,关系到人格的形成。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杜布森指出:“让一个孩子和一个合适的男人在一起,这个孩子永远不会走上邪路”。同样作为孩子生命中的“重要他人”,一句肯定的话父亲说出来对孩子的影响大于母亲。


  那么,“父亲”这个角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以何种方式对孩子的心理、人格发育产生影响的呢?


  这就要追溯到“俄狄浦斯”期了。“俄狄浦斯”是一段关系,一段历程,一段发展,它所包含的丰富内涵,远远超出“恋母情结”这个词带给大家的印象。进入了俄狄浦斯期的标志,就是“父亲”的介入。父亲的介入,是指父亲的在场,即使人不在,角色也要在,位置也要在。“父亲”角色的介入,能够带领孩子进入现实,让孩子看到了一个新的客体,这人与母亲是不同的,而此时的世界也与之前不同了,多了一些规则、界限,感觉到抗衡的力量与否定的可能。


  就我而言,如果说在跟母亲的关系里,我感受到的是温暖、理解、包容,那么在跟父亲的关系里,我体会到更多的是规则、秩序、抗衡、边界、力量、否定。这父性的功能,对任何人的成长都不可或缺。


  有些“父亲”可能会说了,“父亲”这个角色他扮演的很好,那很不错,但问题是他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影响孩子的,除了“父亲”角色这个层面,还有另一个不容忽视的层面——“丈夫”角色。

  在孩子眼里,父亲和母亲最好是一伙的


  母爱是孩子所接触到的头一份全心全意的爱,这份紧密的关系对孩子的一生影响重大。如果母亲对孩子的需求非常敏锐,并给孩子足以信赖的回应,孩子与母亲之间会建立起一种内在的联系,也就是心理学家说的“安全的依附”。这种安全感很重要,它提供一个不被批评、受保护的环境,让孩子自由表达他的内心世界,顺畅地表露情感,让他更了解自己,也更有效地与人沟通。而在这份安全感的建立过程中,如果“丈夫”角色缺失,那会怎样呢?这样的话,孩子就可能无法独立了。


  当丈夫不能有所分担时,必然引发母亲的过度焦虑,母亲自然会将自己的焦虑转移到孩子身上,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孩子成了母亲的全部希望。所以,孩子就会一直承担着让母亲满意的功能,不管是学习成绩、自理能力、待人接物、作息习惯,还是什么别的方面,孩子一定会主动承担起让母亲开心的责任,他会无法放下母亲,他的关系模式,只能停留在自我界限不清的与母亲的二元“自体-客体”关系阶段,而无法继续发展成熟,这样的关系模式,也将伴随孩子一生。


  结果呢,有可能,这个孩子有很大的情绪负担,无法专注于自己的学业,总是忧伤地发呆;有可能,这个孩子形成极端的“假我”,在取得了许多许多成功之后,仍然觉得空虚;还有可能,在遭受巨大的心理压力时,因为内在没有力量,所以无法处理而导致崩溃……


  而当孩子发现,母亲的“重要他人”不是自己而是父亲时,孩子会感到受挫,而这非创伤性的挫折,带来的不是伤害,而是促使孩子走向独立的动力。孩子会知道,自己并不能给母亲带来满足和快乐,父亲才能,或者说,父亲和母亲,他们俩才是一伙儿的。而父亲这人,据母亲说,他很棒,母亲很爱他,而他也很爱母亲。

  父亲所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爱母亲


  “父亲所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爱母亲,”台湾东海大学社工系教授彭怀真说。当孩子看到父亲和母亲之间存在差异性,并且可以互补、合作、协商、和平共处时,孩子就会逐渐懂得,人与人之间是可以存在差异的,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是可以得到尊重和欣赏的。这会促使孩子达到“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境界。


  爱母亲也是一个父亲和孩子友好相处的开始。“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的儿子见到我就哭,好像我是一个大狗熊,要抢走他的母亲。我越投入的想得到他的注意,他就离我越远。有一天,我故意不在意他,只对我的太太表现出亲昵和关怀,我那儿子冲我咯咯地笑了。”一个摸出点门道的父亲说。


  孩子,尤其是男孩,会观察父亲在婚姻、家庭中,如何面对冲突、处理关系,在他日后的生活中,会谨记于心。正因为父亲的角色如此独一无二,他应该做孩子的表率,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妻子。


  愿天下所有的父亲,都能够真正地珍爱天下所有的母亲,成为孩子的榜样,也成为支撑母亲的一个臂膀。


  七夕,愿我们所爱之人皆能幸福,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