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莞茶山“一村一品牌”擦亮乡村新名片

 丰少少爷 2018-08-17
url:http://m.gmw.cn/2018-08/17/content_30601544.htm,id:30601544

红色寒溪水、书香粟边、孝德南社、生态博头……

茶山“一村一品牌”擦亮乡村新名片

东莞茶山“一村一品牌”擦亮乡村新名片

茶山镇粟边村新建的何真公园

穿过几条老旧街巷,领路的村干部将大家带到了一户传统的岭南民居门前。推开门,屋内干净整洁,墙上还悬挂了展板。展板图文并茂地讲述了屋主的生平事迹,让到场的游客重温那段红色往事。

像这样藏身传统民居中的展览馆,目前东莞茶山镇寒溪水村共有4处。去年以来,寒溪水村将“红色革命”作为该村的一张“名片”,持续挖掘该村历史文化中的红色旅游资源。

和寒溪水村一样,如今茶山镇不少乡村都有了新的“名片”:书香粟边、孝德南社、生态博头……这些新“名片”,得益于茶山镇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加快推进“一村一品牌”建设。一村一品牌,让乡村可以立足实际迈向振兴之路,也有利于乡村在今后的发展中避免出现“千村一面”的现象。

数说茶山乡村振兴

1.2亿元

在17个村(居)委会开展“一村一品牌”建设,实施项目总数51项,项目总投资估算约1.2亿元。

8500万元

加快乡村振兴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程,制定《茶山镇乡村振兴(2018—2020年)专项资金使用办法(试行)》方案,明确每条村每年镇财政补助上限为500万元,合计计划安排财政补助资金共8500万元。

27255个

加强和谐乡村善治工作。推进农村地区“二标四实”建设,全镇已张贴临时门牌27255个,房屋门牌已完成编制并申报40156间,编制申报率95.34%。

寒溪水村

用红色记忆留住美丽乡愁

寒溪水村地处茶山镇南部,该村三面环山,因北邻寒溪河而得名。

虽然看似平淡无奇,可和其他乡村相比,寒溪水村有着独特的优势——红色文化底蕴丰厚。近现代以来,该村已涌现出多位红色名人。

因此,在推进“一村一品牌”项目时,寒溪水村把“红色”作为乡村的一张新“名片”,重点打造红色革命故居、红色革命主题公园两项工程。同时,还加强环境治理,完善和提升村中基础设施,持续改善该村的人居环境。

从去年起,寒溪水村就开始启动红色革命故居修缮工程,重新修缮了罗涛、罗柱、罗克明、罗立斌等4位红色名人的故居。

为了让红色文化遗产保持“原汁原味”,修缮的过程还遵循了“抢险加固”“修旧如旧”的原则。“屋顶的瓦片,墙上的青砖,地面的麻石,一桌一椅,一草一木,可以保留都会保留下来,务求将原貌呈现给大家。”寒溪水村党工委委员罗柱球告诉记者。

除了修缮红色名人故居,寒溪水村还在新旧村场的交会处建造了以红色革命为主题的公园。记者14日下午采访时,在公园内看到了一幅和谐平乐的乡村画卷:公园内绿树环绕,芳草如茵。一场新雨过后,四五个小朋友相邀到公园玩耍。一对夫妇牵着年幼的儿子,沿着公园的小径漫步,一家三口正在享受午后的闲暇时光……

57岁的村民罗组伦的家就在公园旁。他告诉记者,公园建成虽然只有短短半年多,但已经成为了当地村民休闲锻炼的首选去处。

“每天晚上公园的人气最旺,大家都喜欢到这边来散步、聊天、跳舞。我不到3岁的孙子,看到公园里热闹,也总会拉着我的手,要我带着他逛公园。”罗组伦说。

通过推进“一村一品牌”建设,寒溪水村奏响了乡村振兴的华美乐章。村民们都说,明显感觉到村容村貌变好了,基础设施在不断完善,大家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也因此变得更加强烈了。

粟边村

“书香”让乡村振兴更有“味道”

很快,东莞茶山镇粟边村的村民就会收到一份“民生大礼包”:该村的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即将建成,最快近几个月就可开放使用。这将有助于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提高大家的生活质量。

建设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是粟边村打造“书香村”的重要内容。去年,粟边村积极推进“一村一品牌”建设,提出了把“书香”作为该村的一张新“名片”。

谈起其中的缘由,粟边村党工委书记陈卢效表示,乡村实现振兴,离不开文化引领。在2012年摘掉“贫困村”的帽子前,粟边村因教育投入不足,制约了人才的培养,用当时村民的话来说,“全村连一个高中生都找不到”,这也不利于粟边村的长远发展。

为了扭转被动的局面,这些年,粟边村知耻而后勇,一直在加大文化教育的投入。去年,茶山镇推动“一村一品牌”建设,粟边村还特意将“书香”作为该村的品牌,希望借此补齐该村的文化短板。

围绕打造“书香村”,粟边村不断完善村中的文化设施,积极引导村民参与文化生活,让村民在潜移默化之中提升素质和涵养。建设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正是当中重要的一步。

据介绍,在建的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规划了图书室和电子阅览室,为孩子们打造一个舒适的阅读环境,希望让更多的孩子从小就养成喜欢阅读的习惯,接受书香文化的熏陶。同时,服务中心还特意规划了培训室。未来,粟边村还计划开设“村民学堂”,通过组织村民学习“充电”,来提升大家的文化涵养和个人素质。

除了建设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围绕打造“书香村”,粟边村积极筹措资金,在三个村民小组各打造了一个公园,在村中建设了篮球场、舞台等文化设施,同时还绘制了一批文化墙绘。

对此,粟边村的村民看在眼里,喜在心上。83岁的村民陈树棠告诉记者:“现在村容村貌变好了,粟边也越来越有‘书香味’。现在,我们处在粟边村有史以来最好的时代。”(东莞日报 记者 伍江/文 程永强/图 )

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来源: 东莞文明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