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余秋雨

 凭海临风0627 2018-08-17

余秋雨(1946年8月23日—),中国浙江余姚人,当代著名散文家,文化学者,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家。上海戏剧学院教授,曾任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院长、荣誉院长。余秋雨主要从事文化散文写作和艺术理论研究。被公认为目前全球华人社区中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及作家之一。现任《书城》杂志荣誉主编。2006年第一届“中国作家富豪榜”首富,其文化散文集,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至二十一世纪初的中国大陆最畅销书籍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2010年,荣获澳门科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夫人是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马兰,与前妻李红育有一女。

基本信息

中文名:余秋雨

籍贯:浙江省余姚

性别:男

国籍:中国

出生年月:1946年8月23日

职业:当代著名散文家,文化学者,艺术理论家

毕业院校: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

代表作品:《文化苦旅》;《千年一叹》;《山居笔记》

身高:172厘米

相关推荐

林清玄

台湾自由写作家

蒋方舟

作家

马兰

黄梅戏表演艺术家

余光中

诗人 文学家

莫言

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三毛

台湾著名女作家、旅行家

龙应台

'中华民国文化部部长'

季羡林

历史学家 文学家

余秋雨散文

文化苦旅(新版)

余华

作家 编剧

吴琼

内陆歌手

毕淑敏

著名作家

王小波

中国当代作家、学者、文学家

席慕蓉

散文家,诗人,画家,美术系教授

我等不到了

茅盾

社会活动家 作家

文化苦旅

余秋雨所著生活都市类小说

韩再芬

演员 歌手

冯骥才

编剧 艺术家

相关搜索

余秋雨如何评价前妻

余秋雨我在等你

马兰

为什么大家讨厌余秋雨

简介

余秋雨,1946年8月23日出生于浙江省余姚县桥头镇(今属慈溪)。1968年8月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当时正逢“文革”期间,被迫赴农场劳动。学校复课后又参加过教材编写,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

1983年之后,余秋雨由于出版了一系列学术著作如《戏剧思想史》、《中国戏剧史》、《观众心理学》、《艺术创造论》以及Some Observations on the Aesthetics of Primitive Theatre等,先后获全国戏剧理论著作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著作奖、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1985年成为当时中国大陆最年轻的文科正教授。1986年获“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当时获此称号的全国仅十五名。1986年开始被任命为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院长,上海市写作学会会长,上海市委咨询策划顾问,并被选为“上海十大高教精英。”

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写作《文化苦旅》等文化散文,辞职后更以亲身历险考察国内外各大文明为人生主业。所写的《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千年一叹》、《行者无疆》等,开启一代文风,长期位踞全球华文书畅销排行榜前列。

由于余秋雨1999年之后主持香港凤凰卫视对人类各大文明遗址的历史考察,成为目前(2009年)世界上唯一贴地穿越数万公里危险地区的人文学科教授,也是9.11事件之前最早向文明世界报告恐怖主义控制区域实际状况的学者。余秋雨相继被联合国选为研讨《2004年人类发展报告》和参加“2005年世界文明大会”的唯一中国文化学者。

余秋雨在“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的总标题下,应邀在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马里兰大学、纽约亨特学院和华盛顿美国国会图书馆发表演讲,场场爆满,引起很大的社会轰动。2005年春季在台湾各大城市的巡回演讲,每场都拥挤了数千名听众,被台湾媒体称之为“难以想象的余秋雨旋风”。天下文化出版公司所编的《倾听秋雨》一书,记录了这一盛况。

2006年,据媒体报道,余秋雨版税收入至少1,400万人民币,为中国作家之首。

婚姻家庭

余秋雨与马兰

正在加载余秋雨与马兰

妻子

著名黄梅戏演员马兰,是作家余秋雨的妻子。自从和余秋雨在1992年结婚之后,这位曾经是中国黄梅戏头块招牌的名角,就渐渐淡出了舞台。

马兰婚后的社会角色发生了突变。这丝毫不改变余秋雨对她的评价:“马兰不仅仅是有外貌美,在古典概念中,读书的权利全部交给男子这一方,现在情况发生变化了。她不仅仅只是看重我的才,我也不仅仅看重她的貌。”

前妻及女儿

李红,上海人,生于1952年。父亲是英语老师,母亲是医生。1979年李红与相恋了5年的余秋雨结婚。1984年,李红为余秋雨生下一女儿。1992年7月,李红和余秋雨风雨同舟13年的婚姻瓦解,带着8岁的女儿闯深圳,最终分离。

艺术造诣

余秋雨的艺术理论著作,亦备受学术界重视和尊崇。余秋雨的语言通俗,散文小说化。他有意识地将他的散文与小说以最好的形式结合起来,追求一种小说化的艺术效果。有利于不同层次不同趣味的人读懂、接受、喜欢。其散文小说化艺术形态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完整生动的故事情节。余秋雨的散文注重故事情节的构建。其二是历史现场还原似的虚拟,丰富的艺术想象。余秋雨并不局限于传统的散文创作规范,而采用了虚拟性的小说手法,发挥了合理的想象,把抽象概念的历史材料,给予生动形象的艺术再现。

就以其《文化苦旅》为例,当中一篇《沙原隐泉》,仅两千五百字,纯粹写景和抒情的散文,却写得如诗如画。此文主要内容是作者在敦湟县内沙漠地上,独自一人爬人沙山,然后又下山欣赏一湾清泉的过程和所见所感。文中,余秋雨是如此描绘沙山之美:“光与影以最畅直的线条流泻着分割,金黄和黛赭都纯净得毫无斑驳,像用一面巨大的筛子筛过了。日夜的风,把山脊,山坡塑成波荡,那是极其款曼平适的波,不含一丝涟纹……”在美学家和作家的笔下,“光”、“影”、“线条”不再是一些只纯是理论没有生命的字词,而是能感应作者内心深处的字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