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阻止崇祯南迁的光时亨,为何做不了挽救大明王朝的于谦?

 茂林之家 2018-08-18
历史提问

阻止崇祯父子南迁的光时亨,为何做不了挽救大明王朝的于谦?



答:首先必须说,把光时亨和于谦放在一起说,简直是对挽救大明的大英雄于谦的侮辱!

当然,在最后暴露出本来面目前,晚明凄风苦雨的年代里,身为言官的光时亨,也曾经是类似于谦那样,刚正不阿的模样。

光时亨,安徽桐城人,作为崇祯七年的进士,这位青年俊才,常年就是一副满嘴道理的模样。第一次觐见崇祯时,开口就是家国天下,把为国家危急忧心忡忡的崇祯皇帝,当场就感动的眼泪哗哗,一激动就提拔了。然后热血澎湃的光时亨,面对国家大事,更常是一派热血沸腾的模样。今天安徽当地的史料,还有他“性刚直”的说法。

当然,他最“刚直”的表现,就是每当他一开口,似乎全世界的道理,都站在他身边。作为明代的兵科给事中,在这个以骂人为职业的言官岗位上,光时亨从来都是走技术路线,每次说话都引经据典,层层论证大道理,多少哪怕是歪理的主题,都叫他说的义正辞严。

平日鼓舞人心时,也是丝毫不含糊,名诗“沥血矢神明,弹剑听龙吼”就是出自他手,在后来南明抗清的血火年代里,不知激励了多少仁人志士去战斗。

以这类表现说,热血澎湃的光时亨,似乎很有一副仁人志士的样子,但一个短板,就露出了他的马脚:只会讲道理,不会办事情。在他兵科给事中任上,面对内忧外患的局面,光时亨只知道满嘴开骂,却从没给明王朝,提出过任何解决问题的思路。

相反,他在最关键时刻添堵:农民军迫近北京时,崇祯帝本有南迁的续命机会,谁知光时亨来了精神,又是一顿大道理,再次把崇祯帝感动的眼泪哗哗,君臣相约与大明朝共存亡。接下来农民军打破北京,崇祯帝悲愤上吊,算是兑现了诺言。

那标榜要为大明朝殉难的光时亨呢?却是毫无压力,眼看崇祯帝殉国,自己拍拍屁股就投降了农民军。按说这种卖身投靠的事情,稍微要点脸的叛徒,常见十分低调,偏偏这位光时亨先生还高调,特意给远在南京的儿子写信:父子分侍两朝,古已有之。卖身投靠,他都这么理直气壮。

但命运的作弄,却真没叫他“气壮”多久。不久后农民军失败,做叛徒不成的光时亨撒腿跑到南京,来了后就被南明政府捆了上法场,当叛徒一刀给砍了。做了一辈子秀,落了这样的结局,如此可悲可叹人物,有什么资格与大英雄于谦相比?

只是,这号称命苦的大明朝,却偏偏容得下光时亨这种人物,这号称精明能干的崇祯皇帝,居然会被一个光时亨乖乖牵着鼻子走,被人鼓动得悲情上了吊。

这也由此可见,此时大明朝的政治生态,已经是何等“逆淘汰”地步!留在朝堂上的,尽是光时亨这种道貌岸然,其实坑人坑国都不眨眼的人物,又如何能不亡国?

参考资料:《桐旧记》、《明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