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连州花香清且远,尽是刘郎去

 勇记1wv55lkkcd 2018-08-18

估计你第一想法就是:这玩意儿值多少钱?

俗!

呵呵!但是我也挺想问的。

虽然没法估价,但是从一个新闻中,我们可以一窥它的大概价格:24亿!

2011年,北京有个大骗子造了个假“金缕玉衣”,找故宫的真专家评估24亿,到银行骗贷了10个亿!这是起码5年前的事儿,现在30亿起码有吧?30亿!

扯太远了!!!

继续说“金缕玉衣”和广东的渊源。

展开剩余94%

中国第一套、也是目前最有名的“金缕玉衣”,是中山靖王刘胜墓里出土的,现在在河北博物馆里,玉片主要是辽宁岫岩的“岫玉”,金线也是纯金。你若去河北旅游时,不要错过。

“金缕玉衣”那绝对是奢侈品中的奢侈品,按照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制作这样一套金缕玉衣据说需要10年。那是只有汉朝王侯贵族才能有的奢华待遇。后来朝廷禁了,因为太奢侈。

中山靖王刘胜,凭啥能有这待遇?

没办法,看看人家的家庭:

刘胜他爸——汉景帝,就是开创了了“文景之治”太平盛世的皇帝。

刘胜他弟弟——汉武帝!就是“秦皇汉武”的汉武帝啊!

没办法,人家这家庭背景太牛了。

据说,刘胜也是个非常厉害的人物;但是有个弟弟当皇帝啊,也是雄才大略啊!刘胜于是非常聪明地选择了避开政治,沉湎酒色,据说嗜酒如命,这样弟弟汉武帝对这个哥哥就放心了。

后果是:刘胜有了120多个儿子!!!

后果继续就是:引出了一个历史上悬案!

唐朝大诗人、“诗豪”刘禹锡自称是刘胜的后代。“七十一岁时,刘禹锡的《子刘子自传》,自称:“子刘子,名禹锡,字梦得。其先汉景帝夫人子胜封中山王,溢曰靖,子孙因封为中山人也...”

但是只有他自己说,又找不到证据,所以成了一个悬案。

刘禹锡到底是不是刘胜的后代???

这个事估计搞不清楚了,其实也不重要。

因为刘禹锡即使不是名门之后,他自己的名声和地位也早已经超越了中山靖王刘胜。如果不是“金缕玉衣”的出土,没有多少人会知道曾经有个中山靖王刘胜存在过;但是大家肯定都知道一代诗豪刘禹锡。

刘禹锡千古名篇《陋室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是每个中国人的语文课本里都会有的;已经注定让刘禹锡名留千古,早比那刘胜不知高到哪里去了。

据说这是刘禹锡在流放安徽和县时,受到当地县令故意欺辱,安排他到条件低劣的小房里去住;刘禹锡因此故意写了《陋室铭》,以回应县令的侮辱。

这是刘禹锡被挤兑时,写出的千古名篇。

有时候,事情就是反着来的,没有那个坏县令,也没有这个好文章了。

但是从《陋室铭》流露出的超然世外,不为名利欲望牵绊的思想境界上看,刘禹锡也不是那种攀附名门血统以图名望的人;所以他自己说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也许有家族内部的根据吧?

《陋室铭》是在安徽写的,不是在广东写的。广东人对刘禹锡还是很尊重的。

刘禹锡,你会读这几个字吗???

你肯定读的是“流——雨——西”这个音,对不对?

呵呵,告诉你,你可能读错了。

人家这名字,可是有点神奇来历的。

有个说法:刘禹锡,这“锡”,古代是“赐”的通假字,就是“赏赐”的意思。

刘禹“赐”? 好像有点怪怪的。

是的,这真的是有来历的。

刘禹锡的母亲卢氏48岁得子(不知道是不是二胎), 卢氏在生产之前,忽然梦见了一只黑熊,这黑熊不得了!那可是传说中大禹的化身(就是大禹治水的“大禹),于是取名“禹锡”(赐),意思是:此子乃大禹所恩赐!

刘禹锡(赐), 字梦得,也就是梦里得到的意思。

看到没?刘禹赐(ci),字梦得!

但是啊!

大家都读习惯了,刘禹锡,读成刘禹“西”,也都习惯了。 而且,小学语文课文收录了多首刘禹锡的诗,刘禹锡的“锡”都读“西”。

这就当是一个说法吧。

刘禹锡自称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 这个也确实无法考证。也只能就是个说法,他自己怎么说,就信吧。再说刘胜有120个儿子,那个繁衍下去,确实比较复杂,更是难以考证了!

刘禹锡大概是想说自己的血统很牛。

其实他自己已经很牛了。

按照古人的说法;母亲有吉祥的梦境后,生出的孩子,一般都是大人物。

刘禹锡果然也非常厉害!19岁闻名于士林,20岁中进士,35岁前已是朝廷重臣,同僚王叔文赞其有宰相之才。

这家伙是有才!人家是奔着“宰相”去的!

BUT!

但是,《新唐书》评价刘禹锡——“禹锡恃才而废”!

你既然这么厉害,为啥没当上宰相呢?

优点是:太有才!

缺点也是太!有!才!

不扯那些文学欣赏课,只要看看现在平时我们经常引用的经典句子,有很多其实都是来自刘禹锡,足见其才华的影响。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都!都!都是刘禹锡写的!

刘禹锡的朋友圈那也是钢钢的!

韩愈!柳宗元!白居易!裴度!元稹!

确实是“往来无白丁”!都是文豪大师级别的啊!人家这可不是吹牛呀。 这几个都是刘禹锡朋友圈下面经常留言的,而且互动频繁。

“今天我又写了一首好诗”

“点赞!我也和一首!”

其中柳宗元最够意思!后面再说。

为何说他“恃才而废”?

才华外泄有时也是惹祸的根苗。

刘禹锡第一次被贬之后又回到长安,这回有点牛叉大了!

“我胡汉三又回来了!”

当然,这种没文化的话,刘禹锡是不屑说的,他说的很含蓄委婉巧妙,成为一段佳话;但是正因为如此,那杀伤力可就更大!

一句诗逞一时之快意,却得罪太多人了。

他在游玄都观看花之后写了一首诗:

“紫阳红尘拂面来,

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

尽是刘郎去后栽”。

诗中采用语意双关的手法,以“桃千树”暗喻满朝新贵,

充满瞧不起的意思,你们这些潘长江,是因为我这个姚明走了,我这个大才子走了,才有你们上升的机会啊!——“尽是刘郎去后栽”!

写得真是非常巧妙!有才!

但是,这就太伤害人了!

后起的新贵们一致认为他“语涉讥讽”,刘禹锡随即被贬到更远的播州(今贵州遵义一带)。

写诗好,也惹祸!

说实话,这真是有点得意忘形了!

这时候,一起被贬的好哥们柳宗元帮忙说情了,给皇上写信,说刘禹锡的老母亲已经80啦,希望能够体恤他们,自己愿意以相对近一点的广西柳州与刘禹锡互换,最后,皇帝“终不欲伤其亲”,恩准刘禹锡贬为连州刺史。柳宗元真够意思。

当时没有高速公路,一次被贬南下,就可能是永别了。

(配图:广东清连高速)

连州,就是今天的连州,广东清远的连州。

于是,刘禹锡与广东连州结缘!

这,对广东反而是个大好事!

被贬的文豪才子们,刚好提升了岭南地区的文化地位和水平。

明代弘治年间连州知州曹镐撰《旧志序》,认为连州风气之变,“乃自韩昌黎、刘梦得两公始”。就是说,连州的风气是韩愈和刘禹锡改变的。

其实连州当时是广东的大城市,连州风气的改变,就可以直接带动整个广东的风气。

韩愈去了清远的阳山县,后又去了潮州!相比连州,这两地当时是更小更偏远的地方。而且韩愈对阳山似乎抱怨有点多,一会儿说:“阳山,天下之穷处也!”一会儿又说这里人的方言听不懂,真是够孤苦寂寞的。韩愈对潮州影响更大些。潮州的文化因此得以发兴,至今潮州还以韩愈来过而倍感自豪!可能因为韩愈和潮州的知名度更大,韩愈在潮州有写过《祭鳄鱼文》广为人知。

但而相比之下:刘禹锡在连州,影响其实更深远;只是被宣传得太少了,不为人广知。

很多人只知道连州有个地下河,并不知道,一代“诗豪”竟然在这里带过近5年之久!

5A的地下河算什么?历史长河里的风景才是大风景啊!

这样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连州挖掘得远远不够,刘禹锡在广东的文化贡献也仅仅局限于特定的领域被人知晓。

刘禹锡对于广东文化的深远影响,其实非常值得我们追寻的。

说到这里,真是有点感觉:广东人对不起刘禹锡啊!似乎已经把刘禹锡遗忘了!

刘禹锡比韩愈更务实,他亲自为广东本地培养起来了一支中坚文化力量!

尤其是刘禹锡第二次被贬到连州时,正当壮年;他这时开始把心安定下来:才发现连州虽然远离京城,但是“天下山水,非无美好”,连州山川秀美,民风淳朴;更重要的是,“功利存乎人民”,这才是为官的意义所在;他开始从这里脚踏实地,务实做事实践自己的理想。

刘禹锡功劳最大的应该是对当地文化教育的推进,他开启了 连州“科举甲通省”时代。

也就是说,在刘禹锡的推动下,连州科举考试全广东省第一!

广东连州在科举上地位,相当于今天高考中的湖北黄冈和河北衡水,可能比这还厉害。

连州出的第一个进士刘景,就是刘禹锡的弟子,为广东争了光! 更厉害的还在后面:刘景的儿子刘瞻又高中进士,并做到了宰相!

这也是广东文化教育上巨大的成就。刘瞻“素有清名”,颇有刘禹锡的倔强和气节;一次皇上的公主病逝,皇上急了,一口气杀了20多个御医,同时把御医的家属们300多人抓起了准备杀掉,刘瞻据理力争,惹了皇帝结果被贬了。但是连州刘瞻的清明刚正广受赞赏。连州曾有刘瞻衣冠冢,**期间惨遭破坏了。

看来,这刘禹锡带动的文化教育卓有成效,徒子徒孙纷纷争光添彩!在刘禹锡带动下,连州文风迭起,吸引了荆楚吴越的儒生纷纷来连州求学。一直在文化上落后的广东,一跃而成为南方的文化高地。

刘禹锡虽然在连州只有短短4年多时间,但是文化的种子已经播下。

刘禹锡后来还是离开连州,回到中央,最后官至尚书,也是不错的归宿了。这次回去之后,他又游览了一次玄都观,和上次游览相比,已经相隔十四年了,这次,他写下了著名的续篇《再游玄都观》:

“百亩中庭半是苔,

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

前度刘郎今又来。”

此诗和前一首诗相和:“尽是刘郎去后栽”和“前度刘郎今又来”;即是一种小小的得意,也是一种万千的感慨;他用14年的饱满沧桑的人生阅历;完成了文学上的一段绝妙佳话;两首相对应,画成了一个诗歌上绝妙的圆。

上一次,“尽是刘郎去后栽”,写得志满意得;

这一次,“前度刘郎今又来”,却是满怀沧桑。

刘禹锡用一生的前途,换来了两句佳句诗篇。

这到底是值还是不值呢?

在刘禹锡这种来回折腾的人生旅途中,广东的文化意外地成了最大的受益者。

据统计: 在唐代,广东共有48名进士,连州就有12名;到了北宋时期,广东共有进士127名,连州就有43名,时称“连州科第甲通省”。这都

是托了连州刺史刘禹锡当时大力兴办教育的福啊!

这种文化的发扬和风气,其起到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清乾隆本杨楚枝《连州志·名宦传》则说:“吾连文物媲美中州,禹锡振起之力居多。”

清朝人在总结连州历史时都说,当地文化的崛起和发扬,唐代刘禹锡的作用是主要的。后人评说更加客观清晰。

文化的力量是看不见的!文化的绵延是无法描述的。

广东人至今保留的种种传统文化民俗中,也许就有当年刘禹锡留下的影子。广东今天的经济繁荣,生活富足,这一切背后都需要有文化积淀做底蕴的;广东今天的美好生活,应该给刘禹锡记上一功。

可是,今天在清远连州一带自驾游玩的广东人中,有几人知道刘禹锡在这里待过,给此地带来的恩泽和影响呢?

不过,就算你想追寻刘禹锡的脚步,又能到哪里去追寻呢?

到广东连州。

(配图:广东清连高速)

在连州找刘禹锡, 还好,还有一个景点,就是不太好找!

外地游客尤其容易错过!

连州刘禹锡纪念馆,唐朝风格建筑,外观甚是典雅。

但是这个“刘禹锡纪念馆”并不在繁华马路边,也不再僻静风景区,而是在一个校园内!

就在“连州中学”校园内。

是的,就是在校园内!

不要以为它只是个校园,它还同时是刘禹锡的纪念馆!

为什么放在校园里?

据说这个位置是刘禹锡当年在连州最喜欢呆的地方,原来这里有个海阳湖,后来被填掉了。后来变成了连州中学校园。

来到连州中学门口,跟门卫说一声,“我是来看刘禹锡的!”,大胆走进去就行!

走进去就可以看见:

一座刘禹锡的雕像赫然矗立在眼前!

周围是优雅的园景、凉亭、假山,环境优美,树木幽深,这些树木,当然“尽是刘郎去后栽”了!

这个雕像确实非常传神,刘禹锡拿着一支毛笔,在幽暗树影的映衬下,神情凝重,昂首挺胸,仿佛正在从历史深处中走来。

不禁让人产生错觉:

前度刘郎今又来 ?

(特别鸣谢:连州刘禹锡纪念馆馆长 曹春生老师 提供的指导和帮助)

小贴士:

1: 追寻刘禹锡自驾游路线: 清远到连州:走清连高速即可;连州市内连州中学校园内“刘禹锡纪念馆”。

2:连州中学校园里还有个战斗机(歼七?),是真的!可以观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