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振濂|极简书法史(三)

 秦岭之尖 2018-08-18

五、宋——精神美的追索





      当一门艺术在形式上完美,在技巧上法则化,在风格的多样化方面也走向成熟之后,还有什么能成为它继续前行的动力呢?面对着唐代书法的后来者——宋代书法家们正在思考的,就是这样一个问题。

      这当然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宋代书法的历史该如何走。如果说,在五代或宋初的杨凝式、李建中,乃至蔡襄等人之时,对这个问题还未有足够的认识的话,那么到了苏东坡、黄庭坚、米芾,对唐代书法的既有态势如何进行富于个性的革故鼎新,便成了检验书家水准的试金石。


(宋)蔡襄 《脚气帖》


      苏东坡很聪敏,他绕开形式技巧,开始在观念、认识上提出了一系列振聋发聩的口号,书法一反颜柳的端庄,出以侧势,又在用笔上追求一种刷扫之迹。风格上,又对二王派的瘦硬做出了新的变革:以浓墨大笔、丰腴饱满的态势为书。


(宋)苏轼 辩才韵诗行书


      黄庭坚的突破更明确,他以辐射式书体的开张动荡,以线条的伸展抖擞一反温文尔雅的二王正统,创立了一种充满禅意的新风:以禅喻书,对书法既有的观念冲击亦可谓前所未有。


(宋)黄庭坚 《花气诗帖


      米芾的创造则异于苏、黄,他自称是集古字,是宋人中潜心古典最著者,也是对二王笔法悉心揣摩最卓者。但他胸中积郁着的却是一种文人士大夫的表现意识。作为艺术家,他的反叛精神绝不亚于苏、黄,对古典技巧的深入研讨与在精神上的自我表现,构成了米芾独特的典范。


(宋)米芾 临沂使君帖


      北宋的薛绍彭,南宋的高宗赵构,可以代表上承北宋初的传统的一翼。

      伴随着偏安江南而来的文化上的气局日趋狭小精致,又掺杂对精神境界(而不是物质的形式技巧)的至高无上的重视,到了南宋中后期,书坛也开始显出一缕萧条的景色来。南宋张即之、范成大、朱熹、陆游等,或局促于苏、黄新风之下,或上索唐人格法而不得要领,难有提携一代的大家出现。





六、元——复古主义的启示与代价




      元代书法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历史转次。这个否定之否定具有双重含义。

      第一个含义表现为赵孟頫的崛起。倡导书宗二王,以复兴魏晋风度为己任的赵孟頫作为元代书坛的当然领袖,一手提携起真正的复古主义新潮。说它是复古主义,是指上攀晋唐而崇尚矩度;说它是新潮,是指他并未沿袭宋人的现成途径而另辟新境。作为艺术思潮的性质是复古,作为其历史承传是出新,新与旧的矛盾,在赵孟頫身上获得了和谐的统一。


(元)赵孟頫 《汉汲黯卷》


      鲜于枢、虞集、邓文原、张雨及泰不华等书家的涌现,使赵孟頫的努力在书坛上获得全面响应。


)鲜于枢 《论草书帖


      元末的杨维桢在复古主义思潮中异军独起,以粗放、纷乱、欹侧而使时风为之一振,这种乱头粗服的审美理想与温文尔雅或端严肃穆的晋唐规范毫无共同之处,与宋人的险仄奇峭也相距甚远,故而我们正可以说,杨维桢的努力是针对南宋羸弱疲惫,特别是还针对赵孟頫以下的圆熟甜媚而发的针砭时弊之举。这正是一种否定之否定的发展态势。


(元)杨维桢 《城南倡和诗卷》(局部)






图文来源:陈振濂艺术讲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