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理解“物理的尽头是数学,数学的尽头是哲学,哲学的尽头是神学”这句话?

 秋天奔马336 2018-08-18


物理学的本质是探究宇宙万物的内在规律,通过不断的实验和发现积累,条分缕析,从宏观到微观,从形态到实质的一个探索过程。这其中就会通过总结,建立公式定理等各种模型,而建立这些模型就少不了数学的参与。

从现代科学的发展来看,物理学发展到最后其实就是数字化,也就是宇宙万物其实都是可以用数据来演示和模拟,任何事物甚至是现象,都是由无数数据来建构的。这就导致了我们原有的物理现象认知,发展成了数据集成模型,所以物理的尽头是数学,这个说法是很有道理的。

数学本身是一个具象化的东西,它是对实际存在的一个统计、演示过程,但是人类科学的发展,除了需要这种具象化的工具和手段,同时也需要抽象思考来对任何未知可能进行诠释和预设。抽象的思考要超前于现有数据模型,去假设未知模型,这是一种数字宇宙发展的前瞻性设计,这种超越当下、现实,透过现象探索本质的天马行空又依之有据的思辨性思考,可以引领数学的发展。

但是由于哲学的唯心主义特征,它的本质是脱离现象和具象化,天地万物和宇宙规律这样一个看上去的数学模型实体,在不受物理定律约束的精神世界里,本身变得毫无意义。因为哲学的本质就是拨云见日,撕掉一切表象去发现人生意义的本质,当数学建构的一切模型和轨迹,被哲学思辨追根溯源后,就显得无比虚妄和毫无意义。

在数字宇宙中,人生活着的意义是因为时空的存在,有过去未来,有贫穷富贵,有善恶美丑,有生老病死,有喜怒哀乐,有生离死别等等一些具体的条件限制,生命才有了目标和方向,生存才有了作为和意义,才有了支撑人活下去的现实条件和意义。而哲学本身由于属于无拘无束的精神范畴,就没有这一切限制,同时也就少了这些支撑,最后一旦发现整个世界其实不过是一场虚幻的存在,就会在理论上失控,为了精神探索和建构人生精神世界的存在意义逻辑,最后就走向了在精神世界里有发展方向、奋斗目标的神学。

神学不同于哲学的地方是,哲学是超脱现实、怀疑一切的精神世界;神学是超脱现实,万念归一的精神世界。当哲学越深入越漫无目的时,精神陷入枯竭疲惫,就容易走向有皈依、有目的的神学之境。世界原本就是一个返璞归真的过程,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其实就是人类发展的铁律。

在人类探索物理时,神学既荒谬又可笑,当物理的发展步伐跟不上人类的精神需要时,人类开始更高境界的哲学思考。当哲学思考到了无路可走时,才发现神学原来是人类精神和生命意义的最后归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