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电池基础知识

 rookie 2018-08-18

电池分类 电池制作流程  常见名词 图表介绍

电池分类
一次电池-
        即用完就丢的电池,由于只能提供消费者单次使用,对于自然资源的浪费及污染相对高出二次电池许多。市面上常见的一次电池有:碳锌电池(干电池)、碱锰电池(碱性电池)及水银电池。 

二次电池-
        是指电池可重复使用,电池使用到没电时,须再进行充电动作,随后即可使用,然而,二次电池也有寿命,经过一定充放电次数之后,电池就无法再使用。市面上常见的二次电池有:铅酸电池、镍镉电池、镍氢电池以及锂电池。

 ►锂电池-     
        原指锂金属、锂合金或是锂嵌入碳为负极(锂离子)所组成的电池系统,因其安全性(锂金属)与体积膨胀(锂合金)等问题无法有效改善,锂离子二次电池最终成为研究人员的焦点。现今常见的锂电池,大都是锂离子二次电池。

 锂电池之半电池(Half Cell)-
        半电池测试通常是材料研发人员进行锂电池评估电性机制,将测试样品作为工作电极,而对应与参考电极为锂金属,以组装钮扣式电池方式,进行充放电。主要以锂金属作为测试平台,对测试样品进行电性评估,由此全球各地进行锂电池相关研究之人员,看到充放电图就了解其测试样品之电性。
 
►锂电池之全电池(Full Cell)-
        全电池就是一般所使用的市售电池,电池研发人员在测试前,根据半电池测试数据,进行电量设计与组装,但使用碳材料作为对应与参考电极,增加其安全性。
»TOP
 
电池制作流程
        从原料到制成一颗消费者所使用电池须经过许多任务序:从材料供货商所制造正极粉材、负极粉材与隔离膜,运至电池芯厂经由调胶、涂布、烘烤形成正负极板,再依模块组装厂需求制作成电池芯(如罐状电池),而模块组装厂则串并联电池芯,以达到终端使用者所需之电流与电压,于是就形成了电池供应链。
        尚志精密化学主要研发与生产锂二次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锂铁,供应电池芯厂制造电池芯,并与电池芯厂共同研究讨论,再不断改良与开发磷酸锂铁,以增进粉材特性。

»TOP

为简化锂电池较艰深原理,故将电池的充放电构造形容成水塔,右边的A、B两孔代表水可以进出的方向:一般来说,电池在充电与放电时,只会由A孔进出。当充电的时候,水流从A孔由下往上慢慢将水塔注满,在放电的时候,水流从A孔向外流出。

电容量、能量密度(mAh/g)
电容量的单位为mAh/g。电容量就是将电子从A孔注满至B孔,当中的容积就是电容量。市售的二次电池,上面所标900mAh就表示其电容量;而在正极材料测试过程中,会以每克的正极材料可以提供多少电容量(mAh/g)为标准,让研发人员得知可以改进的地方。
 
充放电电流(C)
充放电电流的单位为mA。通常会用C表示其电流大小值,而1C表示在1小时将电子充满水塔或把水塔中的电子放完。充放电的电流值越大,其充放电容相对越小,因为在高充放电速率过程中,水塔中的电子不容易进出。

充放电电压(V)
充放电电压的单位为V。充电电压就是告知水塔最大可承受多少水压,当电子不断充满水塔,甚至高于充电电压,这颗电池就有损毁的机会;然而,电池与水塔不同之处,是在放电电压。

充放电效率(%)
充放电效率的单位为%。通常要了解在充电过程充多少电进水塔,又在使用过程中,可以用多少电子,因此,就是放电电容量与充电电容量的比值。
»TOP

图表介绍

充放电图
充放电图旨在显示电池电容量、电位平台与衰退状况,横轴是电量、纵轴是电位。当中不同颜色线条表示每圈充放电状况,第1、2圈,电池以0.2C充放电,第3、4、5圈,电池以0.5C充电,1C放电。

电池进行充电动作(Charge),电位从2.5V充电至4.3V,对应到横轴所得到的数值为充电电容量,相反地,电池进行放电动作(Discharge),电位从4.3V放至2.5V,也可得到放电电容量。由于第1、2圈与第3、4、5圈所设定的充放电参数不同,因此可以得到小电流与大电流充放电的电容量与电位平台。
 
充放电循环图
充放电循环图为充放电图衍生之电性图,旨在显示电池循环寿命,横轴是圈数、纵轴是电量,黑色代表充电、红色代表放电。第1、2圈,电池以0.2C充放电,第3圈之后,电池以0.5C充电,1C放电。

在充放电循环图中,充电曲线与放电曲线越接近,表示所充进电池的电,有效放电出来,即充放电效率趋近于100%。然而,随着充放电的次数增加,电容量维持在一定的范围当中,表示此颗电池电容量不易衰退,成为理想电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