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被拐走,竟因家长常说“别跟陌生人走”!

 鹿苑斋 2018-08-18

最近看一档综艺节目《不可思议的妈妈2》,其中一期讲的是「防拐骗安全教育」问题,值得家长借鉴。

为人父母,我相信所有家长都曾对自己的孩子说过类似的话:「不要和陌生人讲话」、「不要跟陌生人走」、「不要吃陌生人给你的东西」……

可他们很少有机会验证,这类的话是否真的管用,这类型的叮嘱真的对了吗?

节目中,节目组策划了几场「拐骗」孩子的戏,以此来测试五位小朋友的安全意识到底如何。结果,你猜如何?

七宝,是第一个被测试的孩子,在何洁离开前,她千叮万嘱七宝,千万不要给陌生人开门。

孩子被拐走,竟因家长常说“别跟陌生人走”!

测试时,在监控室观察七宝动态的何洁,坚信七宝是绝对不会给陌生人开门的。

孩子被拐走,竟因家长常说“别跟陌生人走”!

然而,让何洁出乎意料的是,扮演「坏人」的姐姐还没使出杀手锏,七宝就答应开门了。

孩子被拐走,竟因家长常说“别跟陌生人走”!

孩子被拐走,竟因家长常说“别跟陌生人走”!

开门后,七宝不仅和陌生的姐姐聊了很久,还同意「坏人」带走妈妈的东西、看到「坏人」翻家里的东西也没有做任何反抗……

孩子被拐走,竟因家长常说“别跟陌生人走”!

孩子被拐走,竟因家长常说“别跟陌生人走”!

这简直就是现实版的危险案例。

02

我们常常和孩子说,不要给陌生人开门,但是我们常常忘了告诉孩子陌生人和坏人的标准是什么?

我带着孩子去游乐场玩耍时,常常会看到这样的一种情况:

妈妈带着宝贝在玩耍,一个初次遇见的家长在一边夸赞孩子「长得真可爱,叫什么名字呀?几岁了?」,当孩子默不作声或走开时,妈妈马上责怪孩子没礼貌,没有和叔叔阿姨问好……

从孩子的角度来说,孩子会对父母的话产生疑惑,我的妈妈明明让我「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为什么妈妈现在又在责怪我「没礼貌」。

或许有些妈妈又会说,这位阿姨不是陌生人。可从孩子的角度来说,他们更加疑惑了,既然她都不知道我叫什么,我们不认识她,为什么她不是“陌生人”呢?

我们常常把「不要和陌生人讲话」挂在嘴边,可事实上,究竟什么样的人才是陌生人,陌生人就是坏人了吗?

很多时候,连我们成年人都无法分辨,可想而知,这样的安全教育对于孩子来说是多么地不知所措。

无独有偶,曾经很火热的一档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也曾上演过类似的情况。

演员吴尊带着女儿Nei Nei参加节目时说,小时候爸爸常和自己说「不要给陌生人开门」,他想测试下Nei Nei,如果有陌生人敲门,孩子能不能做到不给开门?

孩子被拐走,竟因家长常说“别跟陌生人走”!

吴尊在开始测试前,特地和Nei Nei再三叮嘱了三遍,直到女儿Nei Nei一脸认真地答应下来,才放心地离开,到隔壁监控室观察孩子的动态。

孩子被拐走,竟因家长常说“别跟陌生人走”!

在吴尊心里,他相信Nei Nei肯定不会给陌生人开门。

一开始,Nei Nei也确实不为所动,听到敲门声,大喊「不要进来」和「等我爸爸回来」。

孩子被拐走,竟因家长常说“别跟陌生人走”!

然而当「坏人」再三用糖果诱惑,承诺Nei Nei只要开门就把糖果给她时,Nei Nei经过短暂地纠结和思考后,和七宝一样,没有经受住「糖果」的诱惑,给陌生人开门了。

孩子被拐走,竟因家长常说“别跟陌生人走”!

在监控室的吴尊显然被Nei Nei给吓到了,急忙走到女儿面前,问他为什么要给陌生人开门。

很多时候,我们高估了「不要给陌生人开门」这句话的作用,也高估了孩子对于大人语言的理解能力。

03

有时候,我们一味的和孩子强调「陌生人」这个概念,在孩子的心中,他们可能会觉得「陌生人」、「坏人」是一个他们可以「辨识」出来的人。

因为从孩子从家长的语言和神态中认识到:「陌生人」、「坏人」应该是看过去很可怕的人。

然而,真是情况往往相反,一个「陌生人」、「坏人」看上去与一个正常人,没有区别。

就像《不可思议的妈妈2》中扮演「坏人」的工作人员,实际上是一个超萌超Q的漂亮姐姐。

孩子被拐走,竟因家长常说“别跟陌生人走”!

有时,一味地对孩子说「不要和陌生人说话」,还很容易让孩子变得「胆小」,并可能带来糟糕的结果。

比如,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况:

带孩子出门,碰到我们熟悉的人,孩子不主动和人打招呼。因为在孩子眼中,这个人TA并不熟悉,所以有防备。我们大人会经常抱歉地说,我们家孩子比较「胆小」。

万一孩子遇到危险,孩子的这种「胆小」心理,可能会让孩子不敢向周围的「陌生人」求救,最后原本可以避免的伤害最终成为了现实。

所以,如果你们还在用「不要和陌生人讲话」……这种让孩子辨识不清的模糊概念,请马上停止。

04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应该如何对孩子进行「正确的防拐骗教育」呢?

(1)建立照顾者名单和爱心圈名单

超妈曾在《100%的儿童性侵,都源于父母对性教育的无知》提到过这个方法,今天这个方法也同样适用于防拐骗教育。

家长们可以按照实际情况,给孩子列一个照顾者名单,名单上通常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

爱心圈名单上的人要家长和孩子一起制定,名单上的人可以是孩子的老师、经常照顾孩子的人、警察叔叔等。

一旦孩子不太愿意把某人的名字写上,就一定要引起重视,并找出原因。

制定名单后,我们需要告诉孩子照顾者和爱心圈名单上的人是可以信赖的,除此以外的其他人都是「别人」或「陌生人」。

(2)教孩子看「人的行为」而不是「人」,并告诉孩子应对危险行为的准则。

孩子往往没有能力通过外表辨识一个人的好坏,但孩子对行为是有辨识能力的。

央视《守护明天》节目中,曾公布了人贩子常用的几种骗术:乔装亲属、手机游戏引诱、糖果加恐吓、强行抱离开车逃跑等。

让孩子警惕不怀好意的人惯用的行为招数,是提高孩子防拐骗意识更为有效的方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