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甘肃篇):武威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

 金色年华554 2018-08-18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甘肃篇):武威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

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又称西夏碑、凉州碑,现存于武威西夏博物馆。该碑雕刻于西夏天佑民安五年(1094年),清代嘉庆年间被重新发现,是目前我国唯一一块西夏文和汉文并存的石碑。1961年,国务院认定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甘肃篇):武威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

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碑身高2.5米,宽0.9米,厚0.3米,两面刻字。其中一面刻有西夏文,碑额用西夏文篆字题名,意为“敕感应塔之碑文”;碑身为西夏文楷书,共计28行,每行65个字,第一行翻译为“大白上国境凉州感应塔之碑文”。另一面刻有汉文,碑额有汉字小篆题名“凉州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铭”,正文为汉文楷体,共有26行,每行70字。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甘肃篇):武威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

西夏是历史上党项族建立的一个地方政权,享国一百八十九年。疆域范围包括今宁夏,甘肃西北部、青海东北部、内蒙古以及陕西北部地区。东尽黄河,西至玉门,南接萧关(今宁夏同心南),北控大漠,占地两万余里。对河西等地区的历史发展有着重大影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甘肃篇):武威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

西夏文化深受汉族河陇文化及吐蕃、回鹘文化的影响。并且积极吸收汉族文化与典章制度。发展儒学,宏扬佛学,形成具儒家典章制度的佛教王国。河西地区广泛的佛教遗址很多都与西夏王朝有着密切关联。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甘肃篇):武威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

相传景祐三年(1036年)十二月,大夏国主李元昊命大臣野利仁荣创制西夏文字,费时三年而成。西夏文字是记录党项族语言的文字,又称蕃书或蕃文,目前总计共发现6000余字。其结构多仿汉字,行体方整,但笔划繁冗,用点、横、竖、撇、拐、钩等组字,多斜笔,无竖钩。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甘肃篇):武威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

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的发现,使得湮灭在历史长河中的西夏文实物再次进入学界视野。碑原存于大云寺碑屋中。1927年古浪大地震,大云寺被毁,碑移存武威文庙。2004年,转移至武威西夏博物馆保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