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信念价值层次:速度匹配距离原则

 福田书屋 2018-08-18

联系合作:2521306544@qq.com


导语:本文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补充《身份层次:认识速度与停车距离的关系》一文中制动距离与天气的关系,二是信念价值层次:速度匹配距离原则。


一、简单补充《身份层次:认识速度与停车距离的关系》一文中制动距离与天气的关系

在下雨天、冰雪路面,根据S=V2/(2μg公式。制动距离不仅仅与速度息息相关,而且地面摩擦系数μ有很大的关系。

现在路面,多数为沥青路面,与轮胎的摩擦系数约为0.8。

下雨天,由于在轮胎与路面之间,产生了一层水膜,摩擦系数会降低至0.4左右。

下雪天,路面凝冻,轮胎与路面之间是一层冰膜,摩擦系数会降低至0.2,甚至可能更低。

水泥路面的摩擦系数比沥青路面的摩擦系数还要低。具体数据需要专业的实验才能获取。

路面干燥情况下制动距离如下表:


两种天气情况下制动距离如下表

下雨天摩擦系数下降至0.4的路面,70公里/小时速度的制动距离相当于正常干燥路面100公里/小时速度的制动距离。

冰雪天气摩擦系数下降至0.2的凝冻路面,50公里/小时速度的制动距离相当于正常干燥路面100公里/小时速度的制动距离。

在摩擦系数下降至0.1的极度凝冻路面,35公里/小时速度的制动距离相当于正常干燥路面100公里/小时速度的制动距离。

在这种天气下降低自身行驶速度、加大与前车距离是保证自身行驶安全的前提,在极度凝冻天气,最好的安全方式就是不外出行车。

二、信念价值层次:速度匹配距离原则

在上一篇《身份层次:认识速度与停车距离的关系》中,详细叙述了速度与停车距离的关系:停车距离=反应距离+制动距离。

反应距离是大脑发出刹车的指令后,右脚踩下制动踏板产生制动力,车辆开始减速的这一段时间,车辆往前移动的距离。大多数人的反应时间为1秒。

制动距离是制动力起作用,车辆开始减速,速度降低为0时,车辆往前移动的距离。

NLP中“理解层次”这一个工具,解决问题时是从低层次逐渐到高层次进行解决;而用于规划人生时,是从高层次逐渐到低层次进行。

既然在身份层次对速度与停车距离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使“我”与“驾驶之我”达到身心合一,那么在信念价值层次,与之相匹配的“我”与“驾驶”相处的原则和智慧是什么呢?

就是“速度要匹配距离原则”。

速度就不用多少了,就是车辆行驶的速度。

距离是什么?

距离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与周围车辆的距离,称为车距;二是驾驶员视野中能够行车的距离,称为视距。

“速度要匹配距离原则”:速度的快慢,要依据车距、视距的长短来控制,使距离时时刻刻大于安全距离,保证事故真正发生时,车辆能够安全停下来,不追尾前车,不被后车追尾。

车距很好理解,就是在视野范围内,周围车辆与自身的距离。可以看出车距一般是小于视距的。

下面就对视距作一个讲解。

在驾驶车辆过程中,我们的眼睛在不断地观察,尽量放眼远方,能够及时发现危险的场景,使我们能够有足够多的时间来提前处置。

由于路面不可能只修建在一个平面上,平而直。地球是一个球体,地球上有高山、平原等地形,所以公路是修建在地球三维立体空间中,由弧线(弯道)、平直线(平直路)、斜线(上下坡)三种类型组合而成。由于人的视线是平直的,所以我们的视距是不可无限远的。

弯道视距如图:

上坡视距如图:

大雾、大雨,视线受阻,视距有可能降低十几米。

夜间,最大视距就是车辆灯光照射距离(远\近光灯效果)。 

有没有视距为0的情况?

视距是驾驶员眼睛能够看到的距离。如果眼睛看不见了,视距就是0。

比如:被对面来向车辆远光灯照射着眼睛,变得白茫茫一片,什么都看不见,视距为0。

高速公路进入隧道,眼睛从圆柱体细胞转换为圆锥体细胞来感受光线,有几秒时间是看不见的,视距为0。

为什么速度要匹配距离?

弯道视距之外看不见的地方(盲区)有什么?不知道。

坡顶视距之外看不见的地方(盲区)有什么?也不知道。

隧道里面视线看不见的地方(盲区)有什么?都不知道。

是什么都没有呢?

还是有人、有石头障碍物、停有故障车辆等?

猜不到。

有人会说,大部分时间应该是什么都没有,空的。绝对赞成。

有人会觉的,刚才我看到有车辆转弯过去了,爬过坡了,没听见什么声音,推测应该没有什么东西,路可能是空旷的。也绝对赞成。

我们有一句古话“不怕一万,只怕万一”。万一前车转过弯、爬过坡就故障停下来了呢?如果说这种概率太小的话,那前车刚好遇到堵车停下来了呢?


(行车视距只能到隧道入口,隧道内部是看不见的。)

根据“隐患当成事故来处理的原则”,每一个视线范围之外看不到的地方(盲区),都要以盲区有人、有障碍物、有事故车辆存在来对待。也许在前一万次不可能会遇到,但是在第一万零一次遇到时,就能够从容应对,保障安全。

最后,“速度匹配距离原则”:就是要求每一个安全型驾驶员,有多长的安全车距和安全视距,就行驶与之相匹配的行车速度。

距离怎么测量?速度如何匹配?这是属于能力的问题,将在能力层次中进行详细解说。

作者:熊猫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