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懂这7条保险误区,购买保险绝对没人能坑你!

 昵称11935121 2018-08-19

因为消费者的多样性,每个人教育程度不同、能接触到的保险公司和产品不同,对于金融常识的理解也不同,所以对保险的认知水平参差不齐,好的保障理念不一定所有人都接受,所谓众口难调、不被理解也是很正常的。

奔着正本清源,回归保险本质的理念,我们整理了7条普通人在购买保险过程中,常常陷入的误区,如果大家能耐心读完这7条,我敢打包票,在买保险这件事上,没人能坑你。

误区1:有病治病,无病返本

经常收到类似如下的咨询:

你好,能不能推荐一下那种有病治病,没病返本的保险

每次看到这种咨询,基本就可以判断这位用户对于保险的认识很少,处于还没入门的阶段。不过也不奇怪,绝大部分人都是这种思维,笔者以前也是。

有的朋友在购买重疾险时,会认为到80岁的时候能返还保费的保险,一定比不返还的好,理由很简单,保险公司白给钱,只有脑子坏掉的才不要。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我们以2份保障接近的重疾险为例

30岁男性,投保50万重疾,20年缴费:

读懂这7条保险误区,购买保险绝对没人能坑你!

天安健康源2号:可以在66岁/77岁/88岁/99岁,领取所交保费;

华夏健康人生:无法领取返还保费,只有在重疾/身故才可以获得保额。

我们看一下同样是在50万保额、20年缴费的情况下,到底哪种保险划算?

为了66岁返还保费,同样30岁男性每年需要多交56%的保费,77岁返还每年要多交21%的保费。

中国的消费者喜欢返还保费,为了占保费返还的便宜,每年多交20%-60%的钱。其实到时候返本的钱,本身就是每年多交保费在几十年后的自然增值。

其实这样打开天窗说亮话没什么不好,为了返还除了多交保费,还有如下弊病:

提前身故:如果没活到66岁就身故,那么不好意思,每年多交的60%保费白交了,同其他的保险一样,都是赔付保额,并不会多给你。

占用预算:绝大部分人买保险的预算是不够的,买保险最重要是保额要高才有意义,如果为了返还,不得不多交很多保费,那么就没有多余的预算购买更高保额或者其他保险了。

还有另外的例子,以返还型意外险为例,99%的返还意外险我都是不推荐购买的。

保险公司不是慈善组织,所有产品都是精算师计算之后的结果,很多时候我们跟自己父母要钱都不容易,想占保险公司便宜,是不是想得有点多?不花钱免费得到保障,这种事情只会发生在童话世界里。

误区2:买保险没用到,钱就白花了

对于消费类的定期重疾险、定期寿险等保险,消费者觉得“买了保险到期没用到,钱就白花了”,感觉很亏,花的是冤枉钱。

首先我们要知道一个事实:保险是一种消费产品,就是你花钱买了一份受法律保护的合约,比如买了50万的重疾险,按照合同就可以得到赔付50万,或者买了100万寿险,身故可以赔付100万。

虽然这些保障我们看不到,摸不着,但却是实实在在存在着的,而且这些保障在保险公司精算的时候是有成本的。

如果大家确定自己100%不会得重疾,或者不会由于意外导致身故,那么就不用买保险,因为买了也肯定赔不了,因为你已经确定自己不会的重疾或者身故。

还有的人会疑惑,我买了一份保20年定期寿险,如果20年后满期没有出险,那么这钱岂不是打水漂了?

我要说这钱真的没打水漂,而且这钱花得很值。中国每天有500多人因为交通事故身故,有7500人由于癌症死亡。疾病和意外随时都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虽然这样的概率很小,可一旦发生给家庭带来将是毁灭性的打击,保险就是让我们花少量的钱来保障这个很小概率的发生,规避家庭的经济损失。

所以说如果我们买了一份保障20年的定期寿险,20年后还活着的,首先要先感谢上帝的垂爱,又活了20年,只是你交的钱保险公司用来理赔别人了,如果你死了,保险公司也会赔钱给你。用很少的钱来规避20年的身故风险难道不值吗?不要等到自己的亲人或朋友出现悲惨的例子才想起来保险的重要性!

误区3:买保险,只敢找熟人

首先声明,笔者对找熟人买保险没有成见,很多人都是找的熟人买保险,不反对大家从亲戚、朋友中买保险,中国800万保险代理人,为保险行业的发展带来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但是注意,买保险只敢找熟人买的潜台词是:我姐/我弟/我妹妹的同学/我邻居,总不会骗我吧?其实找熟人买保险是没问题的,只需要把握的一个前提即可:这个人是专业的,可以针对你的情况推荐适合自己的产品,最好有多种产品进行对比,可以量身定制。大部分销售人员只卖一家保险公司的产品,有很大的局限性,消费者要尽可能的多对比几家产品再决定。

保险公司有很多销售话术,很多新人可能培训十几天就能上岗销售了。很多人在网上吐槽自己遇到的一些销售人员甚至还没有他专业...

如果你因为保险晦涩难懂,或者不愿意花时间研究学习保险,一厢情愿地想通过熟人来解决你的问题,那么这样风险很大,而且有很大几率买到不合适自己的保险。因为保险的确比较复杂,识别销售人员是否专业只能自己多学习了解,关注我们能更好的学习保险知识。

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人有盲目从众的心理,以为别人买了自己就可以跟着买。实际上不同家庭的经济状况、人员结构、预算、身体情况以及风险偏好都不同,适合别人的产品,真的不一定就适合自己。

所以买保险一定要适合自己,无论是亲戚推荐的,还是朋友买过的,都建议先仔细分析一下,不要盲目出手,买了又退是要亏损不少钱的。

误区4:大公司就是好,贵的就是好

我之前给很多人推荐过一款阳光保险的产品,有一个朋友这样跟我说:

你推荐的产品的确挺好,但是都是一些小公司,能不能推荐一些大保险公司的产品?

看到这样的问题我是很无语的,中国有近200家保险公司,不是大家听过的就是大公司,没听过的就是小公司。

生活常识告诉我们:一分价钱一分货,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这是过去生活经验的总结,在日用品、家电等消费类产品领域是适用的,因为价格透明且充分竞争。 但是在医疗和保险这两个信息不对称的领域,“高价不容易买到假货”是不理性的。理由如下:

1、由于信息不对称,你没办法判断商品的好坏,好的可能卖低价,坏的可能卖高价,这种例子很多。

2、保险和医疗都一样,需要对症下药、量体裁衣,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反而不一定是贵的。得个感冒用西药住院打点滴都治不好,中药几副药就治好了,这样的例子网上以及我身边都有过。

所以不是大公司的产品就是好的,也不是贵的就是好的。之前我们对比分析过平安旗下的十几款产品,同样是重疾险,同样是一个公司的产品,不同产品价格可能有接近1倍的差距。

这种情况不仅发生在平安,在其他所有的保险公司都是存在的,每家保险公司都有成千上百款产品,就算大家选定了同一家保险公司,那也不代表这家公司所有产品都可以无脑购买。无脑购买,最后吃亏的一定是自己。

除此之外,很多人会担心小保险公司的安全性,其实国家对保险行业有严格的监管和多种救助措施,以保证我们的保单安全有效,我们实在没必要操这个心。

读懂这7条保险误区,购买保险绝对没人能坑你!

中国金融的三驾马车银行、证券和保险,银行和证券公司破产过,但保险公司却没有。保监会有明确的规定,就算保险公司破产,被保险人已经购买的产品也不会受到影响。

误区5:多花点钱,买个容易理赔的

基于中国的人情社会,大部分人把关系和背景看的比契约和法律重要,很多人出于对保险理赔的担心和不了解,甚至想多花一点钱买一个容易理赔的,这属于比较幼稚可笑的问题,甚至有一些大的品牌保险公司业务员宣传自家的保险产品更容易理赔,真是无语!

关于理赔是否困难的问题,总结一下核心结论:

1、保险赔不赔并不是保险公司说了算,而是要以保险合同为准。不会因为你有亲戚在保险公司工作,甚至你是本保险公司员工,在理赔的时候就会照顾你,当然也不会刻意刁难某一个人,一切以合同为准。

2、保险公司是一个庞大的、分工明细的机构,规章制度极为成熟,理赔的标准完全是根据产品条款、相关医学法律指引、公司操作指南进行。还有一点,保险销售和保险理赔分属于2个不同的部门,销售无法也不可能干预理赔。

3、保险公司只关心你是否能够达到理赔的标准,而从来不关心你是谁!记住这一点!

再次提醒大家,产品赔不赔,怎样赔,其实都写在合同里面了。如果产品应该赔,保险公司借他几个胆子也不敢不赔。如果产品本来就不应该赔,就算你亲戚在保险公司工作,也是不会赔的。

误区6:我只想买一份重疾险

首先我们要知道,保险是金融三驾马车之一,有很高的门槛和壁垒,建议普通人对于不懂的东西要存在一些敬畏,而不要想当然。

比如很多人以为买保险就是买一份重疾险,其实这是非常粗浅的想法,不同的保险有不同的作用,一份保障完善的保险计划是一个组合。

意外险:防止意外导致的身故、伤残、意外医疗,100万保额也就两三百元,保费不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意外险主要保障:治疗费用(仅伤残、医疗有)+被保险人的收入损失+家庭负债(房、车贷等其他负债)+子女教育开支+陪护人的收入损失(伤残、医疗有)+其他费用。

重疾险:符合标准确诊直接赔付保额。给付型,属于收入补偿险,罹患重疾可以通过一次性给付的保额,可以几年时间不工作,专心治病,怎么治去哪治,自己说了算。重疾险主要保障:医保外补充治疗费用+被保险人的收入损失+家庭负债(房、车贷等其他负债)+子女教育开支+陪护人的收入损失+其他费用。

定期寿险:被保险人符合保险合约身故条件即赔付,甚至保单满2年自杀也赔付,指定受益人或法定受益人均可。定寿是普通人最容易忽视的,因为保死不保生,所以很多人忌讳谈起,并不愿意购买,但是每天全国因为意外和疾病身故的成千上网,谁也不能保证不发生在自己身上。定期寿险建议保到60岁就可以,保的太久费用太贵不合算。定期寿险主要保障:被保险人的收入损失+家庭负债(房、车贷等其他负债)+子女教育开支+其他费用。

医疗险:报销型,保险上限不能超过治疗花费,只能前期垫付(部分产品可以垫付),住院的绝大部分治疗费均可报销,不限医保外,但报销有严格的规定。医疗险主要保障:(国家医保报销费用+1万)之外符合条件的费用基本都报销。医疗险的保费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杠杆会越来越小,所以重疾险还是要优先配置。

保险并不等于重疾险,而不要想当然地认为买一份重疾险就好了。就算是重疾险还能演化出来十几种类型:消费型、返还型、分红型、万能型、多次赔付、轻症豁免、提前给付等等。

很多保险专业毕业的学生,在看一份新的保单的时候都需要慎重研究一会,所以普通人如果想当然认为保险很简单,那么买错产品吃亏的可能性一定很大。

还有人期望通过一份重疾险就解决所有的问题,这样看起来好像是简单省事,保障全面了。但是我们需要意识到,很多搭售的附加险不仅价格不便宜,而且保障可能不太好。

举个例子,很多重疾险附加的医疗险,不仅保额很低,而且如果当我们住院理赔过后,就没办法续保了。而目前市场上做的比较优秀的医疗险,就算罹患癌症第二年还可以续保进行报销。

所以建议大家不要期望只通过一份重疾险来解决所有的保险问题,这样的想法本身就是存在问题的。

误区7:过度给老人孩子买保险

很多人买保险的心是好的,但是很多时候好心办错事,比如想为老年人购买重疾险,或花费太多预算为孩子买保险。

有一个例子,爸爸为孩子做了360度全方位的保障:意外、重疾、医疗,教育金,但作为家庭经济支柱的自己,却还是裸奔状态。

大家一定要记住,一个家庭中最应该配置高额保险的是收入最高、最有“钱景”的那个人,有了保险就算家庭经济支柱倒下了,保险也能赔付不少,不至于立马让家庭陷入困境。

从经济学上讲,孩子是家庭的负债,只花不赚;大人是家庭的资产,提供收入来源,维持家庭开支,所以保险配置更应该侧重大人。虽然很多人心理上很别扭,但客观事实如此。

我觉得如果家庭真的预算有限,不妨就为孩子购买一份定期的重疾险,50万保额,保30年或者保到70岁,一年的费用也还不到1千元,省下来的钱可以给大人做更好的保险配置才有意义。

八、后记:

佛教有一句话,佛渡有缘人。

其实我觉得保险也是一样的,路上的人行色匆忙,在我眼里只有两类,一类是买了保险,一类是没买保险的。

当疾病和不幸来临时,除了宗教,也许保险是我们另外一根救命稻草。

今天借着这篇文章,把买保险的常见误区整理出来,希望能帮得到大家,也欢迎大家留言讨论,私信交流,觉得有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亲朋好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