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帆16岁后就不向家里伸手要钱, 在四川知名院校攻读古典文学,可以通篇背诵《道德经》。 毕业后写的第一部网络小说就一炮而红, 书籍出版后在成都买了房; 无论在戒毒所内还是所外,何帆都担得起“才子”之名。 吸毒之后。 所谓的“找灵感”成为笑话, “我的生活重心不再是读书、写作,满脑子都是毒品。” “后来毒瘾越来越大,不仅没找到灵感,反而让自己变得更懒惰,根本无法创作。” 2016年7月, 警方挡获正在购买毒品的何帆, “警察找到我,就像是法院宣判的锤子终于敲下来了(震撼内心)。” 昨天,在成都市强制隔离戒毒所内举行的2017新春团圆活动上, 一个由西游记改编的毒品主题小品博得满堂彩, 此小品是《今日说法之三打白骨精》。 整个小品都是由戒毒人员何帆自编脚本。 这个小品贡献了整场表演最大的笑点, “吃肉的时候夹尖尖,打架的时候梭边边”、 “告诉写材料的吴承恩,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何帆自己编写的脚本金句频频。 他们眼中的他。 民警眼中:性格内向的聪明小伙。 在成都市强制隔离戒毒所民警唐世城看来, 何帆个性格内向、很聪明。 唐世城回忆, 此次迎春文艺表演开始筹备时, 何帆主动报告想要排节目, “一个星期不到他就把小品脚本交给我了。” 在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的戒毒学员中,何帆是少有的大学生。 常常给其他学员上课, 每个周末给新来的学员进行心理开导, 是唐世城认为何帆做得很好的两件事情。 学员眼中:有文化有知识。 和何帆在一个宿舍的戒毒人员阿峰: 他 “有文化,有知识”,这是阿峰对他的评价(肯定) 在阿峰看来,这个身兼大学生、网络写手的人懂很多, “每一天晚饭后,他都会把我们聚在一起, 教导我们各种知识,有时候是历史, 有时候是做人的道理,一讲就是一个多小时(滔滔不停)。” 一鸣惊人。 能背《道德经》 首部小说一炮而红。 2016年7月15日, 是何帆第四次进入戒毒所, 所内所外何帆都担得起“才子”之名。 写作,本来就是何帆的老本行, 作为职业网络小说写手,一部半作品让他坐拥12万丝粉。 “我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道德经》可以全篇背诵。” 何帆热衷传统文化,《韩非子》、《管子》、《淮南子》都看过, “家里的书要拖拉机拉两车, 16岁之后,我读书就没有喊家里花过钱。” 高考后,何帆考上了四川一所知名院校, 攻读古典文学(成绩出众)。 2010年2月, 何帆开始在一家原创文学平台写网络小说, 处女作是一部玄幻小说(以道家思想为背景), 主角是一个小道士,该书一炮而红, 书籍出版后,他就在成都买了房(有利有名)。 慢慢地,他从一个新晋写手, 成长为知名网络写手,坐拥12万丝粉。 一吸成瘾。 起初为“找灵感”,上瘾后放弃创作。 此后,何帆成为职业网络写手, 依靠文字养活自己(一帆风顺)。 写作巅峰期每天都需要上传作品, 平均每两天就要写5000字以上。 2011年,何帆的朋友找到他, “他说我每天熬夜看起来很憔悴, 给我推荐了冰毒,说可以提神……” 何帆回忆,“(当时)写网络小说挣了点钱, 每天无所事事有点忘乎所以,给自己的借口是找灵感(写作品)。” 第一次吸下来,何帆非常兴奋; 他连续3天没睡觉,药劲过后,何帆感到疲惫全身。 “我当时觉得不错,感觉非常好,后来就又复吸了。 事后医生给我诊断,我当时已经上瘾,但我自己不觉得。” 过去的一帆风顺,也让何帆过于自信,甚至自负,“ (刚刚接触时)我觉得可以控制它,结果发现我输了,控制不住。” 渐渐地,何帆从最开始的一点点尝试(毒品), 到后面每次1、2克,每天都忍不住吸(无主六神)。 所谓的“找灵感”也成为笑话, “我的生活重心不再是读书、写作,满脑子都是毒品。 沾上毒品前,是比较自由的人 ,从事喜欢的文学创作。后来毒瘾越来越大, 不仅没找到灵感,反而让自己变得更懒惰,根本无法创作(作品)。” 吸毒后的何帆心神不定,无法安下心来做事情, “总觉得一秒钟就是一个念头,一秒钟就是一个想法。” 一旦离开毒品,何帆就觉得难受难忍,“每天想睡觉,没精神。” “2014年9月份,第一本网络小说被出版社出版。” 何帆当时已经身陷毒窟, 毒品也影响了何帆创作后半部分的作品, “前面写了一大半,2011年到2014年,完全是拖完的, 这对我创作小说也有影响,根本填不了挖的坑。” 依靠稿酬,何帆第一时间给父母缴纳社保, 还在成都买了一处房产。 一念之差。 冲动时,竟盗窃《道德经》也忘了。 书籍出版后,周围人对何帆评价也分成两类情形; 不知道何帆吸毒的予以褒奖; 而知道何帆吸毒的亲友都会觉得可惜(毒品害人), “我父母说,如果不是吸毒,我肯定第二部小说都写完了。” 第二部网络作品发到一半, 何帆再也没有更新; 身体不适,是何帆跟读者说的原因。 对于何帆吸毒,何帆父母第一次知道时非常震惊。 “我一直以来是一个很善于生活自理, 不让父母操心的娃娃,他们第一次晓得我吸毒很震惊。” 回忆起当初,何帆只记得, “父亲就是骂,母亲就是哭,我心头很难过(很伤心)。” 2016年7月,警方挡获正在购买毒品的何帆, 那一刻他心里终于;落定: “吸毒、兴奋、再吸,感觉没有尽头。 警察找到我,就像是法院宣判的那个锤子终于敲下来了。” 曾经可以把《道德经》全篇背诵, 现在,毒品也改变了自己的人生。 “现在我已经回忆不起《道德经》了。 我最喜欢《道德经》, 关键是没有道德的人喜欢《道德经》,好讽刺哦。” 何帆说的没有道德,是指偷窃(行径)。 “不是因为缺钱,(毒瘾来了)必须偷, 我不想再提这事情,这对我来说,是人生的耻辱。” 一个决定。 未来想创作反毒作品。 何帆已经构思,出去之后会另外写一部小说作品, “不再写飞天玄幻,而要写一部接地气的题材。 到底是人在吸毒,还是毒品吸人? 到底是人在社会上耍,还是社会在耍人? 是安分守己的活,还是追求触觉上的奢靡享受? 到底是纸醉金迷,还是生活平淡?” 吸毒也让何帆花费很多, 如今想到投在毒品里的钱也会后悔(痛心), “除了吸毒,还有一些隐藏消费。” 最多的一天,何帆一天挥霍了2万多元。 这一次表演小品的结尾是一句旁白语音: “唐僧他们的今天是不是我们的明天?” 何帆说,这也反映了他的内心: “如果我一直吃药吃下去,再多钱都要吃完。 到时候没法找钱了,哪里来钱?只能违法犯罪(干违法犯罪的事情)。” 作者:追梦一往无前 2017年1月21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