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校园新星(162期)|缪林翔:没有充沛的想象力,就没有好科幻的诞生

 高校科幻 2022-12-21 发布于福建

没有充沛的想象力,就没有好科幻的诞生

缪林翔

缪林翔,笔名溪焞。祖籍杭州,2004年9月26日生。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9岁在《丽水日报》发表第一篇文章,现就读于浙江省嘉兴高级中学。曾荣获首届“鲲鹏”全国青少年科幻长篇文学奖等。作品散见于《青年文摘》《美文·青春写作》《中学生报》《中学生天地》《西湖》《课堂内外》《新作文》《语文报》《初中生写作》等二十余家报刊和“N星云”等权威媒体。

采 访 实 录

高校科幻:作为一名高一学生,您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请问您日常怎么安排创作和学习的时间?

缪林翔:平常上课我会专注于听讲,一到假期,就会挤出身边同学打游戏、刷短视频的时间来进行文学创作,这是我日常生活中最大的爱好,可能文学创作会或多或少影响到我的学业,但我也认为这是值得的。学习固然重要,但其本质目的是热爱生活,而文学创作就是促使我热爱生活的一种形式,二者可以寻找一个平衡点,只需要合理分配时间。

高校科幻: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接触科幻的?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进行科幻小说创作的呢?

缪林翔:我是从初一的时候开始接触科幻的,那时候出于蹭热度买来一本刘慈欣老师的《三体》,一读下去就一发不可收拾地入坑了,真正开始科幻创作则是在初二的下半个学期,到现在约莫有两年的时间。诗歌和科幻小说是我在同一阶段接触的文体,因而印象都比较深刻。

高校科幻:您觉得科幻中最不可或缺的是哪些元素?或者说,您认为其中哪些是最吸引您的?

缪林翔:科幻的元素可谓多种多样,并不只局限于一两类不可或缺的元素,它本身是一种多元化的包容性文体,可以不设置藩篱。我最喜欢的元素是太空歌剧类的幻想设定,总之和星际文明相关,这一类国内代表作有罗隆翔老师的《在他乡》,国外有阿瑟·克拉克前辈的一些作品。同样的,赛博朋克、脑机接口、平行宇宙、人工智能等元素,也是我比较欣赏的类型,它们无一不为科幻文学提供了新鲜充盈的血液。

高校科幻:祝贺您获得了首届“鲲鹏”全国青少年科幻长篇组文学大奖,可以谈谈您的获奖感受吗?创作中又怎样的心得体会?

缪林翔:“鲲鹏”青少年科幻文学奖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它把一批在闲暇时仰望星空的年轻人聚在一起,从这个现代化物质文明的快节奏社会获得一份宁静的恩赐,因热爱相逢,因缘分相遇。我为自己的获奖感到幸福,也为这个充满机遇的时代感到欢慰。在创作这部长篇科幻小说《勿朽》的假期里,我每天早起晨跑,晚睡码字,一整天坐在电脑前,终于体会到一个写作者的艰辛不易。所幸付出终有回报,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大概写小说也是一种迷人的煎熬,需要静下心来沉淀。

高校科幻:科幻创作可以归结于一种狂热的状态,是灵感一瞬间袭来。对于您来说,创作的由来在于哪?科幻作品作为一种可借鉴的文本,您会通过阅读来积累写作素材吗?什么是您主要的创作本身灵感的来由呢?

缪林翔:创作的由来可以源于音乐、文学、艺术、生活,对我来说,最主要的由来还是幻想,正所谓没有充沛的想象力,就没有好科幻的诞生。从小时候我就热爱幻想,想象一些平庸生活中所不具备的东西,像仿生人、等离子体发动机、反物质武器、太空母舰。坐在电脑前码字,我往往会一边播放薛之谦的主流情歌,一边用源源不断的灵感创作。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灵感是一种令人琢磨不透的产物,有的时候要靠一定的运气成分,听从本心的声音,也要顺应自然的规律。

高校科幻:在您的科幻创作道路,受哪位老师的影响较深?又有哪些老师在您的写作过程中提供了指导和帮助?对于自己未来的创作又有哪些期待呢?

缪林翔:我的科幻创作道路受刘慈欣、陈楸帆、分形橙子这三位老师影响较大,刘慈欣老师所有的长、中、短篇作品我都读过一遍,他可以算是我的科幻启蒙人。此外,陈楸帆老师的长篇小说《荒潮》令我记忆深刻,分形橙子老师的作品集《忘却的航程》我也非常喜欢,平常我也会读像未来局主编的《大国重器》、科幻世界主编的年度精选集。在我的写作过程中,还没有哪位老师给我提供过指导帮助,我全凭自己的直觉摸索到现今,尽管时常被退稿,可心中热忱的火焰不会熄灭。对于自己未来的创作,我希望能继续拓宽阅读面,学习前辈们更多的写法和创意,在不断磨砺之中改进小说的文风和内容,力争上游。

高校科幻:科幻的受众越发广泛了,据我了解,目前很多的中学生都喜欢读科幻。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您身边的科幻氛围如何?

缪林翔:我先前看到刘维佳老师的一篇文章说,《科幻世界》经过市场调研,发现对科幻文化兴趣最大、最为喜爱的人群,主要是初中生,完全不是人们一直以为的成年人,于是他们随之圈定中学生为主要读者群。而在我看来,全国科幻迷较为集中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个:四川成都、北京、广东深圳、上海,这些地点大多都是科幻奖项的主办地,也是科幻沙龙和座谈场次较多的地方。像在我们浙江,本身科幻作家也不是很多,只有屈指可数的赵海虹老师、江波老师,科幻文化自然没有多少枝叶可以生长。虽然说浙江人杰地灵,但科幻氛围并不浓郁。平常在学校的文学社里,三十多个同学,除我之外没有一个读科幻的。他们甚至觉得科幻文学的阅读理解很难读懂,兴趣也不是很大。总体来讲,科幻文化在中国还是比较小众的,不过科幻迷也在逐渐增多。

高校科幻:从第一部科幻文学作品的问世,科幻概念形成和逐渐成熟,现在已有百余年历史了。这期间无数人倾注了想象力,构建出形形色色的世界,迄今为止的创意可以说让人目不暇接。但因此现在也有人说崭新、独树一帜的创意已越来越难发掘,新的作品在底层逻辑上都是大同小异的存在。对于这种评价,您怎么看?

缪林翔:我认可这种说法,科幻文化在人类世界历史悠久,海纳百川,种类纷繁,但科幻文学的形式创新已经越来越难,大部分技法、点子都是前人使用过的,同一时代的小说也有很多大同小异的逻辑,这导致科幻文学的个性比较容易消隐,共性却更加地突出。但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水平的提升,也会有更多元化的科幻文学作品出现,毕竟这是一个春天般繁荣的好时代,是科幻文学“赶上趟”的年头。

高校科幻:在未来,您会把科幻作为您创作的主要体裁吗?

缪林翔:我会把科幻文学当作主要创作体裁,偶尔也写一些散文、诗歌、诗词,这四种文体都是令我充满兴趣的,而科幻尤为如此。希望我能学习到更广阔的知识,来丰富自己的科幻文学内涵,提升科幻创作素养,从而写出更高质量的科幻小说,为铸就中国科幻的黄金时代而奋斗。

高校科幻:最后有什么想说的话?

缪林翔:2023年世界科幻大会即将在四川成都主办,这是中国科幻迷盼来的第一次在国内举办的世界科幻盛会,希望届时我们得以欢聚一堂,共同展望未来的缤纷色彩。要想迎来中国科幻愈加璀璨繁荣的明天,则需我们所有科幻作者、读者的共同努力,首先科幻迷群众要像石榴籽一样牢牢团结起来,其次科幻作者要摒弃“文人相轻”思维,坚持爱国为民,坚守创作初心。在国内,科幻文学曾被长期斥于主流文学之外,但像韩松老师和陈楸帆老师说过的,科幻文学也可以是一种现实主义文学,或许在适当的时候提出“科幻现实主义”(例如《红色海洋》《荒潮》),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祝愿科幻文学能在中国绽放属于它的青春活力,少一些跌宕险阻,多一些安宁稳定,生生不息。

采访 | 赵文杰
文字编辑 | 赵文杰
排版 | 柯珂
审核 | 覃施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