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魏“褒衣博带”的设计者,一代传奇造佛巨匠蒋少游

 gudian386 2018-08-19

提到北魏佛教造像,对佛教艺术稍有常识的朋友可能头脑中都会浮现“褒衣博带”这个概念。不错,褒衣博带正是北魏造像的标志性特征。而对于这个著名样式的设计者,可能知道的人就很少了。他叫蒋少游,是北魏颇具传奇色彩的将作大匠(相当于大型工程的总指挥)。古今中外在艺术上有大成就者可谓多矣,然而像蒋少游那样集文学家、书法家、画家、雕塑家和建筑家于一身的人,则世所罕见,可能只有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能与其相比吧。

蒋少游是山东青州博昌(今博兴)的人。他本来是南朝刘宋的汉人,可是在战乱中被迁徙于北魏的京都平城(今山西大同),成为了低人一等的“平齐户”。他被迁往平城后,又被配往云中服兵役。由于他“性机巧,颇能画刻,有文思”,“遂留寄平城,以佣写书为业,而名(户籍)犹在镇(指云中兵营)。后被召为中书(省)写书(抄写)生”。蒋少游由于书法好,佣书出名,入仕后,仍然为朝廷抄写书籍。由于他在抄书为生的过程中,阅读了各类典籍,才学过人。继而受到名高望重的汉人大臣高允的知遇, 由于高允与李冲(文明皇太后的宠信)对他的出身做出证明,低贱“平齐户”出身的蒋少游,才得到文明皇太后冯氏和孝文帝拓跋宏的重视。

领衔设计“褒衣博带”服装样式

孝文帝元宏实际掌权之後立即着手改革鲜卑旧俗,全面推行汉化。其中一项措施是易服装。据《魏书·艺术传·蒋少游传》云:“及诏尚书李冲与冯诞、游明根、高闾等议定衣冠于禁中,少游巧思,令主其事,亦访于刘昶,二意相乖,时致诤竞,积六年乃成,始班赐百官。冠服之成,少游有效焉。”当时,蒋少游设计的服饰主要为褒衣博带样式,其后,大兴于世。魏孝文帝的服制改革,使褒衣博带的服装样式得以长久流行。

云冈石窟“褒衣博带式”佛像

“褒衣博带”本指有领有袖的传统汉族儒服,而“褒衣博带式”佛衣则是指袈裟披着,外观与“褒衣博带”有着相似的形式。小杉一雄先生认为,“褒衣博带式”佛衣是在研究了印度佛衣原有穿法,创造出的一种形似冕服,而把外衣末端搭在左肘上的方法。从根本上讲,没有袖口的这类佛衣,平展开来应与通肩衣、右袒衣一脉,为一块长方型大布,只是在披着方式上与士大夫的褒衣博带装甚为相似,外来服饰民族化的表现非常巧妙。 “褒衣博带式”的名称,主要是侧重于此佛衣样式的文化内涵。据考证,地处国都附近的云冈石窟的佛像,自太和十年(486)也雕上了汉服。开始时,只有部分佛像雕新试服装,可是到了太和十八年(494)迁都洛阳之前,石窟中的佛像服装都雕成了褒衣博带式。佛像也随着孝文帝汉化了。这种服装被当时的统治阶级的重视,从某一方面讲,更多的是出于一种政治的目的,以这种手段实现政治的统治。但不管当时的统治阶级出于什么目的,都促进了整个褒衣博带的服装样式的流行发展。可以说,蒋少游是北魏褒衣博带服装样式的设计创制者!

领衔铸造铜鎏金佛像

北魏时期,“铸金人”以成败占卜吉凶的佛教信仰习俗深入人心。“铸金人”就是铸造铜流金佛像,以求天机神启,属于当时皇室中极其重要的大事。

台北故宫藏北魏太和元年铜流金佛像

蒋少游所在的北魏时期掌权者是孝文帝元宏的祖母冯太后,她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女性政治家、改革家。北魏中期一系列改革的实际主持者,并对孝文帝改革产生重要影响。冯太后崇信佛教,北魏太武帝灭佛后的佛教复兴就是在她一手操办下完成的。

首都博物馆藏北魏太和铜流金佛像

铸造金佛是冯太后极为重视的大事,按习俗需自己亲手制作,如果冯太后能自己亲手整个过程做完,以冯太后自己的艺术功力压力很大,也是不可能完成的事。寻找有杰出艺术才能的人做枪手,是她最好的选择。《魏书》记载,高祖、文明太后(即冯太后)常因密宴,谓百官曰:‘本谓少游作师耳,高允老公乃言其人士。’眷识如此。然犹骤被引命,屑屑禁闼,以规矩刻缋为务,因此大蒙恩锡,超等备位,而亦不迁陟也。”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因为高允的举荐,任命蒋少游做了宫廷的雕刻师,从此一步登天,为皇家造像的事不辞劳苦的工作。当然,这一切都是为冯太后自己亲手铸佛做准备。不过,只有最后的“铸金人”的浇铸环节,应该是冯太后自己亲自来完成的。

哈佛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北魏太和八年 镀金青铜造像

蒋少游在北魏宫廷的造像工作也给我们留下了众多的宝贵财富,现今各大博物馆奉若珍宝的太和造铜鎏金佛像,应该就是当年蒋少游设计的样式。

领衔建造洛阳城

在北魏太和十五年(491),孝文帝又派遣李道固与蒋少游同至南齐“摹写宫掖”,蒋少游以访问副使的身份出访南朝齐国,奉有秘绘北齐宫殿形制之命。他偷偷地观摩建康城宫殿房屋的建筑样式。齐国大臣崔元祖对齐武帝说:“蒋少游是我外甥,有同鲁班一样的建筑才华,故而北朝任命他为大匠之官。他这回南来,明则是访问,暗则是想剽窃我国宫阙筑造笵式。怎么能让蛮夷之国偷学我天朝文物呢?我请求陛下扣留蒋少游,让他们的正使回去就行了。”齐武帝认为这样不友好,没同意。于是蒋少游默察强记,背临画成。在回国后便把建康城的布局样式凭记忆绘出,由此,足见其绘法之精能。

孝文帝在太和十七年(493)九月到达洛阳后,首先视察了荒废了达180年之久的魏晋故宫遗址,看见的只有熏黑的断桩、倒塌的残墙以及成群的乌鸦。这年十月,孝文帝命令穆亮、李冲、董爵三人负责洛阳的重建工程。蒋少游摹仿中原传统文化设计,营建北魏都城,用平城及建康城样式构造了洛阳新城的框架,大规模地用于洛阳新城的建设中。研究城市地理的专家马正林先生在《中国城市历史地理》中说:“北魏洛阳城实际上是在废墟上重建的,分为宫城、内城和外城。在重建以前,曾派蒋少游等访问南齐建康城,‘少游有机巧,密令观京师宫殿楷式’,故南朝人认为,‘虏宫室制度皆从其出’。实际上北魏洛阳城也是创新,并非简单模拟。”由此,也可以想见蒋少游对南、北建筑风格的糅合所起的作用。作为研究南北朝历史的专家陈寅恪先生著有《隋唐政治制度史考略》一书,书中也高度评价了蒋少游的功绩,他认为来自河西的李冲,青州的蒋少游,以及出身鲜卑贵族集团的丘穆陵亮合力规划了这座辉煌的城市,意味着中国的文明成就是民族融合的结果,以北魏洛阳为隋唐乃至以后整个封建皇朝都城建设制度的前驱。北魏洛阳城既改造了汉魏洛阳旧城,又新建了外城,宏伟壮观,布局整齐,开东魏、北齐邺都南城和隋唐长安城宏大、整齐之先河,在中国都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里、外城的佛寺达1367所,皆建筑宏丽,也为洛阳城增添了光彩,杨衒之的《洛阳伽蓝记》所述颇为详尽。

蒋少游忠于艺术,一生志趣所在,并为之竭精尽力而奋斗不息的,是在建筑艺术、工艺美术、雕刻艺术和绘画艺术等方面。他还主持建造了“其高不闻鸡鸣狗吠之声”的静轮天宫,高20余丈的白台,高达千尺的九层佛塔,和“楼观出云”“重楼起雾”的高级住宅。这些建筑,都具有一定的工程难度和工艺水平。

他在绘画、雕塑方面的活动,虽然记述不详,但也很可以寻出其功绩卓著之处。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云:“少游敏慧机巧,工画,善行、草书。”清阮元“南北书派论”列蒋少游为北朝书家著名者。

蒋少游活动的年代,正是北魏皇室先在平城云冈,后在洛阳龙门开窟造像,并先后在平城和洛阳大造寺塔的高潮时期。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少林寺,也是北魏孝文帝于太和二十年(496)敕命创建的。蒋少游为人敏慧机巧,不仅能画善雕,“并以巧思称”,而且是一位有名的工程学家,对于工艺美术的设计很有才能。他既然以“善画人物及雕刻”著称,身兼将作大匠的蒋少游,完全有可能领导或参与这些建筑或雕塑工程,并发挥了一定作用的。可惜记载简略,很难以洞察其真实情况。

当时,很多人都对蒋少游身有文才而长期从事工程建设很惋惜,认为这是浪费才华。可蒋少游丝毫不为所动,始终坚持自己喜爱的事业。“少游又为太极立模笵,与董尔、王遇等参建之,皆未成而卒。”表现了他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和勇于献身的精神品德。

蒋少游死于北魏宣武帝景明二年(501)。曾先后充任(或兼任)散骑侍郎、都水使者、前将军、将作大匠、太常少卿等官职。他死后,赠龙骧将军、青州刺史,谥曰质。撰有诗文集10余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