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000多年前古人如何“生”与“死”?考古专家带你走近焦家遗址

 Purefact 2018-08-19

科技日报记者  唐婷


章丘焦家遗址?听上去有些耳熟。对,就是那个如今以大葱和铁锅闻名的章丘。


而在考古人眼里,章丘是个自带光环的地方。它被称作中国考古的摇篮,是中国学者在中国东部最早进行考古发掘和探索的区域之一。


著名的龙山文化,就是以20世纪20年代章丘龙山镇城子崖遗址得名而声闻海内,其历史脉络可追溯到距今4000多年。


工作场景1


对于文明的进程,人们总是想了解的更多一些。2016-2017年,山东大学的考古工作者们在章丘焦家遗址发现了距今5000多年、内涵丰富的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遗存,为该区域的龙山文化源头的探索提供了新线索。


工作场景2



住:从半地穴到住联排“别墅”



环视了整个演讲大厅后,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焦家遗址考古发掘领队王芬问现场听众,是什么支撑起了大家此刻所处的空间?答案是:墙体。


不同于西方的以石构建筑,中国古代建筑多是土木结构。砌墙是盖房子的重要一环。可对于没有get到砌墙技能的古人该怎么办呢?


聪明的古人选择了向下挖坑,在坑穴基础上再砌矮墙,并在屋顶覆盖茅草等以遮蔽风雨。在焦家遗址的早期居住址阶段,发现了几十座分布规律的半地穴式房屋,房屋面积在5-15平方米之间,门道方向不固定,房屋有分群分组的现象。房屋功能应有居住、储存和手工业作坊等。


早期居住址


渐渐地,古人告别半地穴式房屋,住到地面上。焦家遗址的晚期居住址可以分为早、中、晚3个小的阶段。早段人们多居住单间的基槽式房屋,单间面积在10到20平米之间。中段仍是基槽式房屋,不过已经发展为多间东西相连的“小排房”了。晚段,人们则通过挖坑栽柱的方式建造地面式房屋。


考古人员通过仔细的刮平面,试图还原出当时房屋之间的空间分布关系。“在某些房间里,我们还发现了烧土面,这是人们进行炊煮活动的灶址,房屋应该兼具了炊煮、休卧等基本的生活功能。”王芬介绍道。


晚期居住址



食:大墓主人吃肉多



既然有了灶台,5000年前的他们都在吃什么呢?在这些没有文字的年代里,我们只能通过现代科技手段推测古人的食谱是什么。


食物经人体消化吸收后,就转化为人体组织的组成成分,而这些化学组成与摄取食物的化学组成存在着对应的关系。通过分析人骨稳定同位素等数据可以了解古人的饮食结构。


“通过对大墓出土的7具人骨进行分析,我们发现,他们的植物类食物来源以小米等旱作农作物为主,氮同位素数值全部高于千分之九,这说明他们吃的肉类食物比较多。”王芬说道。


此外,在遗址中还发现了大量鱼骨,既有淡水鱼,也有少量远距离而来的海鱼。王芬推测,数值较高的肉类食物摄入,或许和这些人的社会地位较高有关系。


古人饮食结构分析图



葬:开启棺椁制度先河



上文提到了大墓,事实上,215座墓葬也是此次焦家遗址考古发现中的重中之重。


这215座墓葬可以划分为大中小三型。其中,大型墓葬二十多座,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棺椁俱全。在很多墓葬中都发现数量不等的玉器。以棺椁为特征的葬具使用率很高,和同时期其他墓地相比,焦家在这方面显得独树一帜。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M152是一座重椁一棺墓葬。该墓室主人手臂上套有一个较大的玉臂玔,腹部位置放有一件玉刀,玉刀下面还压着一个玉钺,刀钺等礼器足以显示出其身份不凡。


墓葬M152


相对而言,中型墓葬数量较多,葬具为一棺,在墓主头顶和脚端放有陶鼎、陶罐、陶杯等,随身佩戴小件的玉、石、蚌类装饰品。“他们大致相当于今天社会里的中产阶级。墓葬中放置一定数量的生活器具和玉石装饰品,反映了古人视死如生、生生不息的理念,”王芬说道。


小型墓葬则规模较小,多无葬具和随葬品。不难看出,焦家遗址墓葬体量、棺椁葬具的形制、随葬品高低多寡现象,已经表现出了明显的社会分化和等级差别。


同时,大量的随葬玉器,也说明焦家遗址在当时是黄河流域一处极为重要的用玉中心。


墓葬M152随葬玉器



城:初现身型



如果说焦家遗址是一处古城,那么首当其冲的便是要找到城墙。焦家遗址关于夯土墙和壕沟的探寻工作贯穿了此次为期两年的考古工作的始终。


“比焦家遗址年代早或晚的遗址,我都有参与过相关工作,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是焦家的文化堆积还是有其自身的特点,我们也经历了一个从未知到熟悉的过程。”王芬回忆道。


工作场景3


焦家遗址前后经过2016和2017两个年度的发掘。在第一年,考古队就发现了夯土墙的线索。第二年,确定夯土墙和周边的壕沟成为考古队工作的核心任务。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细致辨识,考古队对发掘区的夯土墙和壕沟的结构、性质等问题有了比较清楚的把握。


随后,考古人员对以夯土墙和壕沟为代表的大型防御性设施进行了考古勘探。因为壕沟内填土的颜色偏黑,辨识度较高,目前考古队先期发现了总面积约12万平方米左右的壕沟,后续工作还在进一步进行中。


焦家发现的那些大型墓葬是位于当时的城内还是城外?这是王芬经常被问到的问题。从考古学上强调的地层关系来看,这些大墓和夯土墙不是同时期存在的,一些大型墓葬直接破坏了城墙,即他们之间是早晚关系。“种种迹象表明,通过他们之间的早晚关系,我们初步判断,焦家遗址应该是迄今发现的海岱地区最早的城址。”王芬指出。


工作场景4


在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的焦家遗址中,王芬和队员们只选择了其中2000多平米的面积进行发掘。巧合的是,现在来看,发现的壕沟等大型遗迹正好和整个遗址区域构成近似同心圆的位置关系,发掘的区域处于同心圆的中心位置。


作为讲座的结语,王芬说道,“我们所做的工作,只是代表了焦家考古的刚刚开始,其实是提出了更多待解的问题。目前看到的只是一个初现的古城,期待后续的工作能揭开更多的谜底”。


工作场景5




来源:科技日报 文中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