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她说,女人要有一间自己的屋子?

 金麟167 2018-08-19

文 | 祁十一


女人要有一间自己的屋子? 来自好好虚度时光 20:24 ▲ 主播/夏忆  配乐/七尾旅人-圏内の歌   人间の里


 

2017年的夏天,我拥有了第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

 

它位于大理洱海边,一套不大的一居室。

 

大概是一个天然的流浪者,多年来我对于房子一直没有太多感觉,也从无强烈的,想要拥有的欲望。

 

买下这个房子也纯属偶然——

 

和一位采访对象初次见面,聊到说想把在北京缴纳多年的公积金派上用场。第二天,他就带我去看了这套精装修的小房子。

 

我当场就交了定金。

 

于是,我第一次拥有了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子。

 

就如英国女作家伍尔芙所说:“若是你们想要写作,那么,每年就必须有五百英镑的收入,和一间带锁的房间。”

 

她的另一句话,更是让我感受颇深——

 

“心灵的自由依赖于物质。

而妇女一向穷困,远不止近两百年来,有史以来便一直如此。

至于心灵的自由,妇女尚且不如雅典奴隶的孩子。

……这就是我为何如此强调金钱和自己的一间房间。”

 

所言甚是。


君不见,这个时代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女孩自己挣钱、买房,成为一个独立的有产者,拥有自由活着的底气。

 


1

1

1

 

从小时候开始,我就在许多房子里住过。

 

父母离开乡村进城创业,从最初的租房到后来不停买房卖房,我也跟着过一种时而搬家的流浪式生活。

 

长大后统计过,我在一所房子里住过的最长时间也不超过五年。所谓安稳安定的生活,在我是体会不深的。

 

大学毕业后,我有一年时间在路上,漫无目的地看世界,居无定所。肩上40升的背包,就是我那一年生活的全部。

 

后来决定落脚北京,开始独立地挣得金钱。有过几处住所,与朋友、家人一起住,或者独居。

 

那时候挣的钱,除了用来缴房租、满足基本生活所需,和朋友们吃饭喝酒,其余都用来旅行了。国内国外,美国欧洲东南亚,很多向往已久的地方,都去了。

 

后来,当读到伍尔芙在《一间自己的房间》里所写,才感到身为女性的我所经历过、所拥有的一切,是多么不容易。

 

仅仅在几十年、一百年前,女性都还受着多么广大而沉重的束缚,不得自由自在地活着。

 

看看吧,无论是伍尔芙记录下的二十世纪以前的英国妇女,还是我们所了解的一百年以前的中国妇女,大多在缝补衣服袜子、做饭洗衣、生养一大群儿女中度过一生。

 

女子的才华被认为是多余,接受教育、看书写字这样的事情离大多数女子甚远。而走向社会,从事各种各样的职业,更是闻所无闻的怪事。

 

而在今天,我们可以上学、接受高等教育、求取自己所喜欢的职业,争取事业上的成绩。可以随意地出门旅行,去世界各地看风景。

 

▲ 我在洱海边的小屋子


伍尔芙所期望的形态,某种程度上已经实现了,她说:

 

“那将是一个美好的黄金时代,到那时,妇女将会拥有长久以来一直被剥夺了的东西——闲暇、一笔钱,和一间自己的房间。”

 

“我希望你们可以尽己所能,想方设法给自己挣到足够的钱,好去旅游,去无所事事,去思索世界的未来或过去,去看书、做梦或是在街头闲逛,让思考的鱼线深深沉入这条溪流中去。”

 

我也瞬间有些明白,当初坚定地在大城市里工作挣钱,而非早早如今天这样退到小城,那内在的动力是什么了。

 

——获取可以让心灵得到自由的物质基础、拥有在繁华人世里观看世间百态的阅历,这无论如何都是一种必要,它给予生活以坚实的地基。


也如伍尔芙所说:

 

“我之所以要求你们去挣钱或是拥有自己的房间,就是要你们活在现实之中,不管我是否能将之描绘出来,那都将是一种充满生气、富有活力的生活。”


 

1

2

1

 

挣钱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你可以去旅行,也可以一段时间不工作靠积蓄为生,继而有机会买下一间自己的房子。

 

我在买房的过程中,体会到不同的价值观所带来的微妙感受。

 

在当下,在广大的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地区,女孩子自己买房还不算普遍,在观念上也不被广泛接受。

 

人们仍然把为男生提供房子当作必须。没有房子,男生想结婚似乎都有困难。

 

我并不想对此大加批判。

 

要知道,在中国广阔的地区,还有很多女孩子无法获得父母的关爱,得不到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她们中许多人都会早早结婚嫁人生子,承担起照顾家庭、养育小孩的重担。

 

她们,并无城市女孩所拥有的优良条件和教育机会,更不用说自己去打拼一番事业、挣取优渥的收入。

 

而在这个国家的另一端,许多被父母疼爱的城市女孩,接受了高等教育,在职场闯出一片天。依靠父母的资助补贴,或完全靠自己,买下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

 

在我身边,这样的女孩儿很多。

 

▲ 我在洱海边的小屋子

——尽管,在一些男士看来,有房子的女生更难结婚。但,我更多看到的却是,她们更自主更从容的人生。

 

我多少把自己归为幸运的人,拥有这个时代女孩子可以享有的优良条件,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选一座自己喜欢的城市呆着。

 

大理本身就带给我强烈的安稳感。

 

不管是买房前还是买房后,也不管在多少村落、多少房子里住过,我从未在这里感到漂泊。只要苍山在眼前,只要看到那醉人的晚霞,我就会感到依恋与归宿。

 

有时候傍晚开车回家,在城区的车水马龙之中,扭头就看到了不远处高大碧绿层次丰富的群山;或者在国道上欣赏薄暮时分黛蓝的云、安祥的山,内心都在刹那间变得温柔,并真切意识到:这就是我生活的高原小城啊,我与它实实在在地相连。

 

是的,在这座小城买房,带来了让我意想不到的内心变化。

 


1

3

1

 

回想起来,我不算有太大物质消费欲的人,还不时裸辞,干点想干的事情,或是自由自在地活在路上。

 

但实际上,我从未对挣钱这件事掉以轻心。就连裸辞,也是目的清晰,并且是在有一定积蓄、不工作也可以生活一段时间的前提下发生的。

 

大概是凭借直觉和理性,我从心底深处明白物质、金钱的重要性,明白它与自由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而我又是一个极需要自由的人。

 

但也依然在看到伍尔芙所写的另一段话时,感到震动。她说:

 

“诗意的态度,很大程度上,仍有赖于物质的基础。要有足够的闲暇,还要有一点钱,有了钱和闲暇,观察起事物,才有可能置身事外、从容不迫。”

 

“过去一百年来,都有哪些伟大的诗人?柯勒律治、华兹华斯、拜伦、雪莱、兰德、济慈、丁尼生、勃朗宁、阿诺德、莫里斯、罗塞蒂、斯温伯恩——我们可以停下了。

 

这些人当中,除了济慈、勃朗宁和罗塞蒂,其他人都读过大学。而这三人中,唯有英年早逝的济慈生活清苦。

 

或许这样说来有些残酷,但可悲的是,确凿的事实告诉我们,所谓凡有诗才,无论贫富,无碍其彰的说法,其实不过是空话。”


“近两百年来,穷诗人一直机会渺茫。相信我——我在十年中,花了大量的时间观察了大约三百二十所小学——事实却是,英国的穷孩子,并不比雅典奴隶的孩子拥有更多的机会来获得心灵的自由,而伟大作品的诞生正有赖于此。”



而在中国,似乎一直有歌颂清贫的传统,孔子说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确有生活在贫穷之中却绽放出灿烂光芒的艺术家,比如梵高、莫迪里亚尼,比如中国的散文作家李娟,都曾有过贫穷的经历。

 

而对大多数人来说,贫穷,并不会带来自由与创造,不会带来幸福快乐,而只会导向困窘、疾病、死亡……

 

所以,在西方才常有“一代搞实业、搞金融挣钱,二代三代就可以去搞文化艺术了”的说法。

 

以及,伍尔芙才会强调“金钱和房间”对于女性创作的重要性。

 

我想,如果女孩子们拥有财产和金钱,那无论如何都是一种自由、一种底气,一种可以按照自己意愿去生活、去创造的基底。


惟愿在这个女性已获得更多自由但也依然受到许多束缚、处境也相对更弱势的时代,有更多女孩子能够被公平对待,获得自由生活与创造的条件。



祁十一,好好虚度时光签约作者。生于四川,求学上海,北京工作,喜欢大理。四处晃荡,记录人的故事与命运。公众号“她途”(girlstravelarou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