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假如莎士比亚有个妹子

 历来现实 2020-08-08

今天想谈谈女性主义。

题目里的话,看起来颇为引战,仿佛极为歧视女性,但事实上,作为西方现代女性主义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伍尔芙正是在为女性发言,亦是在陈述事实。

一、在莎士比亚时代,任何女人都无法成为莎士比亚。

当然,题目这话是有时代背景的。更确切地说:在莎士比亚时代,任何女人都无法成为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无疑是世界上最具天赋的戏剧家,《哈姆莱特》《李尔王》《麦克白》等作品,无一不是伟大之作。毫无疑问,莎士比亚是一位男性,但是,这么一位极具才华的天才戏剧家,有没有可能出现在女性当中呢?

若放在现代,在女性可以自由接受教育,并勇敢追寻自己理想的时代,或许有这个可能。但所谓时势造英雄,特殊的时代成就了莎士比亚,现代社会出得了杰出的科学家,却出不了莎士比亚,而莎士比亚只有一个,那就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莎士比亚。那么问题的范围就又缩小了:在莎士比亚时代,如他一般的天赋和才华,有没有可能出现在一位女性身上呢?

就让我们假设莎士比亚有个妹妹,她和他一样极具天赋,对戏剧有着非凡的热爱。

但是,在莎士比亚被送到文法学校念书的时候,她只能待在家里做做家务。哥哥在社会上历练,为日后的创作积累经验,而妹妹虽想象非凡,但双脚却只能局限于小镇一方。

莎士比亚一步步朝着命定的轨迹前进,越来越接近他那无比辉煌的前程,而他的妹妹,与他天赋无二的小精灵,却终日在家庭中消磨时光,她没有一间属于自己的屋子,没有办法畅快地进行她的创作,偶然写了几行字,也被父母要求她做家务的催促声打断,她赶忙把纸藏起来,然后去厨房帮忙。哪怕她的父母很爱她,视她为掌上明珠,她也不可避免地要匆匆嫁人,从此更须谨言慎行,哪怕不为她自己考虑,也要照顾家庭的名声,不能因自己而让家人蒙羞。

伍尔芙还做了更贴心的假设:如果她遵从了自己的内心,在不到十七岁的年纪里偷偷逃婚,离家出走来到伦敦,那她是否会有机会成为像莎士比亚那样的大戏剧家呢?——"于是,她站在了剧院门口,说自己想要表演,男人们当面嘲笑起她来。"(《一间自己的房间》)鉴于文艺复兴时期女性与男性社会地位的悬殊,社会对女性的期待就是负责生育和家务劳作,女性作为"整日劳作"和"侍奉他人"的人们,其中是难以产生具有杰出成就的人的,这也解释了为何文学上女性作家的数量少之又少,因为即便有女性接受了教育,写出了优秀的作品,她反而会被称为怪物,作品也多为佚名,没有在历史上留名的可能。

伍尔芙是英国著名女作家和文学理论家,女性主义的先锋,她对女性主义的思索和开拓,到如今还是我们研究性别文化的重要基础。在《一间自己的房间》里,她谈到莎士比亚,就说了题目上这样的话。

说起来,这话还是引用某位男性的言论,在当时的大多数男性眼中,所谓人权,只有对男性才生效,女性是没有人权可言的。因此有人说:"莎士比亚那样的天赋怎么可能降临在女性身上?永远不可能有女人能具备莎士比亚那样的才华!"伍尔芙就是针对这一言论而做出了假设——假如莎士比亚有一个同样极具戏剧天赋的妹妹,在男女性别权利极为不平等的社会摧残下,最终只能萧然逝去。用男性充满性别歧视的话来陈述性别歧视下女性的悲惨命运,以此反击性别歧视本身,这是伍尔芙对男女性别不平等问题的严峻思考。

让我们梳理一下一些重大事件的时间:文艺复兴的时间是14到16世纪,而伍尔芙生活的时代已经是20世纪,17到18世纪启蒙运动的大风已经刮过,人权,独立和平等的口号也早已响亮无数遍,但在20世纪的伍尔芙时代,女性面临的社会性别歧视情况依然严峻。伍尔芙提到,当她在剑桥大学图书馆找出一本最新的历史著作,在"女性"这一词条里,这样的话赫赫在目:"殴打妻子是男人们的一项广受认可的权利,不论地位高低,每个男人都会毫无愧疚之心地殴打自己的妻子。"

这种事实让人胆战心惊。笔者想起《傲慢与偏见》的作者简·奥斯汀,生活在18到19世纪英国乡镇的她,选择终身不嫁从事小说创作,其中承受了多大压力与偏见,我们不得而知。我们所知道的是,"简·奥斯汀"这个名字,在她逝世后,才真正出现在了她的作品上。

那么,再回到题目上来,假使一个女人具有和莎士比亚一样的天赋,在一个普遍歧视女性并否认女性创作权利的社会中,她也没有机会去获得生活的阅历。我们都清楚,作家仅靠天赋往往是不够的,尤其是戏剧这种需要舞台实践的题材,阅历在创作前显得尤为重要。再者,女性低下的社会地位直接剥夺了她进行创作并发表的机会。因此,我们有充分的理由来下决断——"在莎士比亚时代,任何女人都无法成为莎士比亚。"

二、女性与文学——"女人要有一间属于自己的小屋,一笔属于自己的薪金,才能真正拥有创作的自由。"

"女人要有一间属于自己的小屋,一笔属于自己的薪金,才能真正拥有创作的自由。"这是伍尔芙的名言。笔者之所以在此把它提出来,是由于这句话对今天的人们仍有极大的启示意义,不只是对女性而言。

诚然,女性主义内部有很多分区,用政治术语来说,有激进派有保守派,除此还有中立党。但女性主义本身是不狭隘的,相反,它开拓人们的视野,让人们意识到性别的差异和由差异而引发的男女性别的吸引和冲突,因此性别研究在人类学研究中也常常会涉及到。

不要以为今天男女平等的步伐已经迈进了不少,就以为女性主义过于偏激或是没有存在的必要了,事实上,不管是中国还是西方,性别问题仍然是个严峻的问题。

男性超过30岁不成家,往往没有什么大的影响,30岁正是事业期,只要事业有成,一切都不是问题;但若换成女性,问题就多了,哪怕她也事业有成,却仍然会被挂上"大龄剩女"这类的名号。归根结底,在大多数人心中,女性在家庭中应当承担主妇的职责,养育孩子和料理家务是女性的本职工作,女性哪怕工作,也同样需要料理家务,否则就是没有承担起家庭责任;而男性可以一心打拼事业,对于家庭内部的付出则被排在了次要的位置或是第二位。

更不要提网络上频频爆出的极具争议的相亲条件,很多总结起来就是三句话:寻找家庭主妇;寻找温柔体贴的家庭主妇;寻找高学历有才华出身好并温柔体贴的家庭主妇。

之所以最近类似的征婚启事频频引起热议,就是因为同样接受高等教育的现代女性,她们中很多人在天赋和努力上并不输于男性,但她们自由追逐人生道路的权利却仍然被性别所限制,因此才有了不满,有了愤怒,有了想反抗的欲望。

但面对这种现状,女性能够做什么?又能为自己争取什么呢?

这还是要回到伍尔芙的这句话:"女人要有一间属于自己的小屋,一笔属于自己的薪金,才能真正拥有创作的自由。"女性应当仔细思考这句话,它不只是对文学创作而言,对于生活,对于人生,也是如此。

女性创作需要有独立的小屋,彻底属于自己的房间,这现代女性基本都有,但需要确保的是,这房间自己有上锁的权利,有不让别人窥探的权利,这样女性才能自由地挥洒她们的智慧。当然,"小屋"还有象征意义,这不止是一个房间,更象征着女性活动的空间,不只是人身活动的空间,更是精神活动的空间。所以这个屋子里面,应当有书籍一类的东西,还应当有自己的兴趣之物,应当盛着自己的理想,还应当有属于自己的,自由的平等的独立的灵魂——这才是这个小屋真正存在的意义。哪怕是对最亲密的人,最基本的个人空间也是应该有的,这不止对女性而言,对男性也是如此。

而薪金意味着什么呢?自然是经济独立。金钱是腐朽的,但没有金钱也是万万不能的,经济是一切的基础,掌握经济并不只是为了享受,更是为了拥有话语权,尤其是在家庭生活中。《我的前半生》里,罗子君把生活的一切都寄托在其丈夫陈俊生身上,随着经济上的依靠旁人,连人格独立也渐渐失去了,最终面对家庭的破裂只有无能为力。也正是在重新找工作,逐渐经济独立的过程中,她才找回了自我,拥有了重新选择的权利。

"一间自己的房间,一笔属于自己的薪金",只有掌握了这两点,在追逐梦想的路上,女性才能走得更潇洒、更长远。

参考资料:

(英)伍尔芙《一间自己的房间》

(美)卢克·拉斯特《人类学的邀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