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女作家苏雪林出生于1897年,她不但写了很多文章,笔耕不辍,被喻为文坛的常青树,而且她一生从事教育事业,先后在沪江大学、国立安徽大学、武汉大学任教。后到台湾师范大学、成功大学任教。 苏雪林的事业很成功,可是婚姻很失败。苏雪林虽然上过新学堂,出国留洋,可是思想却很传统,她的婚姻是包办婚姻,她在学成归国后,就和未婚夫张宝龄结了婚。在结婚前,她和苏雪林和张宝龄根本没有见过面。 张宝龄原籍江西南昌,他并非出身书香门第,而是五金商人的儿子,家里很富有。张宝龄也有一位有文化的人,他上过新学堂,肄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后来赴美国留学,在麻省理工学院进修理工课程。 虽然是包办婚姻,可是张宝龄的个人条件也很好,和苏雪林门当户对,不仅门第上门当户对,而且在学识上也门当户对。就是新式恋爱,或经人介绍的婚姻,也不过如此。 可是爱情婚姻不是条件相当就可以了,要看是不是对脾气,张宝龄和苏雪林主不对脾气,而且志不同道不合。 在法国留学期间,苏雪林曾和未婚夫张宝龄通过几次信,发现双方合不来,没有共同语言,于是就写信给父亲,想解除婚约。 可是她的父亲思想老旧,当然不同意退婚,这时她的母亲已经生病,托人写信,劝说她不要退婚。苏雪林是孝女,为了母亲,她只好遵从家里给她定的包办婚姻。 苏雪林是中国才女,她才华横溢,自然有人喜欢。她在法国留学时,也不乏追求者,还有人主动向她求爱,而这个人和苏雪林还很合得来,可是苏雪林因为自己只有婚约,她拒绝了意中人的求爱。 思想传统的苏雪林嫁给了未婚夫张宝龄,让她家里很满意。婚后不久,苏雪林的母亲病故,她就随丈夫张宝龄到苏州定居。 张宝龄在苏州东吴大学教书,苏雪林则在苏州基督会所创办的景海女师担任中文系主任,并在东吴大学兼授古典诗词课。夫妻都是教师,都有收入,看起来这婚姻不错。 可是婚姻就如鞋子,合不合适不能看表面,舒服不舒服只有脚知道。苏雪林的婚姻并不合睦,她不爱丈夫,丈夫也不爱她。苏雪林在文学上造诣很深,可是她丈夫是理工科的,一点文学都不懂,更不懂得浪漫。 在一个月明如水的夜晚,苏雪林夫妻一起散步,苏雪林看到皎洁的月色,心情很好,一脸陶醉地对丈夫张宝龄说:“亲爱的,你看今天晚上的月亮多圆啊。” 而张宝龄却不解风情,呆板地说:“月亮圆吗?还没有我用圆规画得圆。”这一句话就大煞风景,让苏雪林心情不好,所有的闲情逸趣都没有了。 更重要的是,张宝龄理想中的妻子不是苏雪林这样的。张宝龄想要的妻子是贤妻良母,会做家务,会做菜,勤俭持家,旧式妇女那样的就行。苏雪林说,张宝龄需要的妻子是一个会做青菜豆腐汤的女人,哪怕没文化也行。但苏雪林只会写文章,只会当教师,不会做青菜豆腐汤。 这一点就奇怪了,如果说不会做蒜茸娃娃菜、红烧狮子头倒是有情可缘,但青菜豆腐汤也不会做,实在是让人想不通了。青菜豆腐汤应该很好做,在锅里放上青菜豆腐加些水和调料,煮熟就行。想更味美就把青菜和豆腐炒一下,再添水煮熟。 青菜豆腐汤这么容易做,为什么苏雪林不会做?其实苏雪林不是不会做,而是不想做,苏雪林是干文化事业的女人,岂能浪费时间在厨房。 如果张宝龄应该娶一个像朱安那样的妇女,倒很合适。朱安倒是贤妻,还会做非常好的绍兴菜,可惜她丈夫鲁迅不欣赏她。甲之蜜糖,乙之砒霜,你看似无用的人对别人却很有用。所以说,包办婚姻就是错,让两个脾性不和、需要不同的人在一起当夫妻。 两个不对脾气、志不同道不合的人作夫妻是不会长久的,在苏雪林和张宝龄婚后没几年,两人分开了,虽然他们没有正式离婚,但是长年分居。后来苏雪林到台湾教书,就定居下来,而张宝龄留在大陆工作生活。这一分开就是几十年,直至他们病故,也没有再相见。 按理说,隔着海峡两岸,就是不离婚,也不可能在一起了,所以很多分离的夫妻没离婚就再婚了。但是苏雪林和张宝龄两个人都没有再婚,都是一个人过了后半生。 1961年,张宝龄病故,身边无妻无子。他与苏雪林的婚姻虽然长达36年之久,可是真正共同生活的时间不到4年,而且也没有子女,没有感情连孩子都不必生了。而苏雪林很长寿,她竟活到102岁,这说明没有丈夫陪伴的女人活得长啊。 苏雪林的婚姻是失败的,她虽然是才女,却不会做青菜豆腐汤,不能让丈夫满意,最后分居,双方都孤独到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