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范仲淹在陕西延安和甘肃庆阳:西北守边,抵御西夏

 渐华 2018-08-19

范仲淹从绍兴迁官延安,又迁往庆阳

关于西夏

西夏人属于党项族。早在唐末,其首领拓跋思恭率部参加平定黄巢起义的战争,因功被唐朝授予夏州节度使,赐姓李,封夏国公,统辖夏、绥、银、宥四州(相当于今陕西北部与内蒙伊克昭盟南部)。从唐末到北宋初年,拓跋氏世代相传,一直是该行政辖区的统治者。

宋太宗太平兴国七年(982),夏州节度使李继捧将所辖四州献给宋朝,宋太宗乘机派遣官员直接管理夏州,削弱当地党项势力,夺取拓跋贵族的兵权,强迫党项族人内迁。宋朝廷的这些措施引起当地拓跋贵族和党项百姓的不满,李继捧的族弟李继迁等率众逃往夏州,势力逐渐扩张。宋真宗咸平五年(1002),李继迁攻陷灵州,改灵州为西平府,作为夏国都城。李继迁死后,其子李德明继位,上表归顺宋朝,宋朝用每年赐银给夏州的方式,来保持自己的宗主国地位。


西夏王陵

宋仁宗明道元年(1032),元昊继位。元昊是个有雄心大略的人,不甘心做宋朝的从属国。宝元元年(1038),元昊正式立国称帝,国号大夏。西夏国力迅速强大,开始了一系列扩张领土战争,西夏与北宋之间大规模的战争因此爆发。

康定元年(1040)正月,元昊经过精心的策划和准备,发起了对延州方面大规模的军事进攻,发生了“三川口之战”,宋军大败。宋朝庭于是对西北边防做了重新的调整和部署。范仲淹的调动就是这次调整的结果。

主持鄜延路

在朝廷的调动中,韩琦被任命为陕西安抚使。韩琦又向朝廷举荐了范仲淹,于是朝廷先是命范仲淹知永兴军(今陕西西安),上任途中又改为都陕西转运使,负责西北军事战争的一切后勤财政工作。但范仲淹的视野并不局限于后勤财政方面,他从整局观念出发,调查前线形势,五月向朝廷提出应对西夏的战略方针。最终,朝廷任命夏竦为陕西都部署兼经略安抚使,作为西北前线的主帅;任命韩琦和范仲淹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作为夏竦的副手。韩琦负责泾原路防务(治所在今甘肃平凉),范仲淹负责鄜延路防务(治所即今延安),夏竦驻扎在永兴军(今西安市)。三方成掎角之势,抵御西夏。

宋夏对峙形势

更改军队旧制

范仲淹到延安上任后,更改了军队旧制。宋朝建立之初,赵匡胤以唐末藩镇割据、最终造成唐朝灭亡为鉴戒,实行更戍法,但凡遇到屯戍、调动或者作战时,军队的编制往往会打乱,从各地调不同的军队临时组成军队,并委任新的统兵将领。如此以往,造成了“兵不知将,将不知兵”的局面。将领不知手下士兵战斗力如何,临战时,就不能做出适当的调度。

范仲淹改变了这种军队建制,将手下军队分为六将管理,分部训练,轮流御敌,从而大大提高了抵御契丹的能力。夏人称“今小范老子,腹中自有数万兵甲,不比大范老子可欺也。”大范老子就是之前的守臣范雍。同时,这种新的建制也有利于发现人才,赫赫有名的狄青、以及当时和狄青齐名的郭逵,都被范仲淹发掘出来,并得以重用。

修城固寨,防守为主

范仲淹对待西夏的战略是“积极防御”,具体来说就是:步步为营,进逼西夏。为此,范仲淹在训练士兵的同时,还多次派部将抢占周围的军事要点,修筑了清涧城,并恢复了承平、永平旧寨,以取得战略上的主动权。

韩琦和范仲淹虽然都是有力的守边将领,二人私交也很好,但他们对待西夏的战略思想很不同。范仲淹主张防御,而韩琦则主张进攻。随着西北军事力量的加强,仁宗也急于求成,对西夏是战是守,朝廷大臣和守将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最终决定攻打西夏。

庆历元年(1041)二月,韩琦派部将任福进攻西夏,事先叮嘱不可轻易与敌交战。但任福贪功冒进,落入了西夏军队在好水川设下的包围圈(西夏“诱敌深入”这招用了不止一两次了,但宋军没记性),宋军大败,阵亡一万多人。

主持环庆路

庆历元年(1041)五月,范仲淹改知庆州(治所今甘肃庆阳)、兼管勾环庆路部署司事,成为环庆路最高行政和军事长官。庆历二年(1042年)十一月,朝廷将西北防线重新划分为秦凤(宝鸡凤县)、泾原(平凉泾川)、环庆(庆阳)、鄜延(延安)四路,分别以韩琦、王沿、范仲淹、庞籍负责四路军务,重新在西北组织起新的防线,范仲淹依旧负责环庆路。朝廷并且授予韩琦、范仲淹便宜处事的权限,凡军情紧急不及奏报者,允许韩琦和范仲淹随机处理。

四路防御

范仲淹到任庆州,迅速团结周边诸羌部落,巡视各部落,检阅他们的部队,给予必要的犒赏,与他们订立盟约,明确赏罚制度。从此以后,诸羌部落为宋朝所用,削弱了西夏力量。为进一步稳固边防,范仲淹还修筑了大顺城(今庆阳华池县境内)。范仲淹亲自到大顺城视察,返程中作诗一首:“三月二十七,羌山始见花。将军了边事,春老未还家。”著名的《渔家傲 秋思》也是在此时期作成的。

烽火台遗迹

庆历二年(1042)闰九月,西夏十万大军分兵两路南侵,进攻宋朝防御线中最薄弱的泾原路(平凉,由王沿镇守)。宋夏军队在定川寨会战,宋军大败,又损失近一万人。范仲淹率军前来救援,最终西夏军队撤退。经此一战,宋军虽然损失惨重,但也让元昊明白了攻占中原的不切实际。

庆历三年(1043),宋夏开始议和,边境战事逐渐平息,范仲淹和韩琦被调往京城任职。至此,范仲淹离开了他建功立业的大西北。

上一篇:范仲淹在江苏镇江、浙江绍兴:吊古怀今,建学兴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