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羊肚菌的菌种分离与制作——菌种的概念

 东营菌物科学 2018-08-19

广义的菌种是指具有繁殖能力,遗传特性相对稳定的孢子、组织或菌丝体及其载体,从内涵上具有品种(菌株)和菌种的双重意义。狭义的菌种,从食用菌栽培角度而言,是指生长在适宜基质上具有结实性的菌丝培养物,包括母种(一级种)、原种(二级种)和栽培种(三级种)。

母种(一级种)是指采用各种方法选育得到的具有结实性的菌丝纯培养及其继代培养物,通常也称之为试管种。母种是菌种生产的基础,确保种性和菌种质量优良是栽培的根本保证,因此对母种的要求最高,其获得的术难度也最高,通常都来自于具有一定科研实力的团队:研究所、高等院校或有专业技术团队的企业,由这些机构进行长期的选育工作而来;母种,具有种子的含义,非随意采集的标本自行组织分离做过甚至不做简单的出菇实验就能称之为“母种”。

 


原种(二级种)是指经过母种扩大培养而成的菌丝体纯培养物。它是母种和栽培种之间的过度菌种类型,包括数量上的过度和基质适应性的过度。原种的基质更接近于自然发生或栽培生产的状态,营养也更全面,菌丝通常较母种粗壮密实,适应性和活力较母种强。在当前的羊肚菌菌种生产流程中,通常选用750 mL广口菌种瓶进行原种制备,因此,原种有时候也称之为瓶装种



栽培种(三级种)是指由原种继续扩大培养而成的菌丝体纯培养物。栽培种是将原种转移到更为接近栽培基质的培养基上生长而成菌种。虽然栽培种也是菌丝体的纯培养物,从概念上甚至形式上讲和原种没有大的差异,但栽培种只能用于栽培生产,而不能再次扩大繁殖,这里面的主要原因是扩繁次数和纯度问题。目前市场上流通的羊肚菌菌种类型以栽培种为主,伴有少量的原种,极少有母种流通。流通中的母种大多来自私人小型菌种厂,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从根源上讲,菌类的菌种最初都来自野生种质的分离,羊肚菌也不例外。菌种的分离和菌种的选育是性质和目的完全不同的工作,菌种分离及其技术是菌种选育的基础,菌种选育是菌种分离基础上的有目的的创造选育条件,使其性状、产量满足人类社会的需要,形成具有商业价值的品种的过程。在这里,菌种分离中菌种的含义是具体的菌种(culture,spawn),而菌种选育中菌种的含义则是品种(variety)或菌株(strain)之意,有着种性(遗传、生理、栽培、品质、商品性等)的内含。由此可见,分离到而未经选育程序和鉴定检验的菌种只是活的有机体群体,而不一定是农艺性状优良具栽培价值的品种菌株。优良的菌种是必须经过规范选育程序,经过性状鉴定和检验的均一、稳定的群体。

菌种分离是食用菌研究工作的基础,包括分离、纯化和培养三个主要环节。常用的分离方法有孢子分离法、组织分离法和基质分离法,其中孢子分离包括多孢分离和单孢分离。每一种分离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应范围,大家可以根据采集标本的不同和技术条件来选择适宜的分离方法,无论采用那种分离手段,最终的目的都是拿到纯菌种。


(本文主要摘自《羊肚菌生物学与栽培技术》)


下期预告:羊肚菌的多孢分离

敬请期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