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败军之将的逆袭,一战雪耻并成为明朝风云人物,结局很惨出人意料

 思明居士 2018-08-19

石亨的表演

北京城下的战斗结束了,但整个北京保卫战还远远没有结束,与城下的厮杀相比,更为激动人心的是明军对瓦剌军的追击。

讲到这里,我们必须得提到石亨了,之所以在上一篇文章中没有提到他,是因为他的戏份实在太重,除了光耀千古的于谦,整个北京保卫战就是石亨表演的舞台。

石亨其人,在正统初年就已展露锋芒,正统三年,升任左参将,与武进伯朱冕同守大同。记载中,石亨长髯至膝,善使大刀,活脱脱一个美髯公的形象。(长髯至膝这个记载,小院也认为有点夸张,胡子留到膝盖那么长,可以想象会有多不方便,作为一员武将,行动将受到很大限制)

《明史 石亨传》石亨,渭南人。生有异状,方面伟躯,美髯及膝。其从子彪魁梧似之,须亦过腹。就饮酒肆,相者曰:“今平也,二人何乃有封侯相?”亨嗣世父职,为宽河卫指挥佥事。善骑射,能用大刀,每战辄摧破。

败军之将的逆袭,一战雪耻并成为明朝风云人物,结局很惨出人意料

到了正统十四年,也就是1449年土木之变前夕,石亨之名声已仅次于边关宿将、宣府总兵管杨洪,虽然他并非大同主将,但已被朝廷上下普遍视为未来边关大帅人选。

然而失败来得很突然,也先大举进攻时,石亨与西宁侯宋瑛、武进伯朱冕一起率兵出击,与瓦剌大战于阳和,不幸兵败,宋瑛朱冕皆亡于阵中,石亨单骑逃回,以失职之罪被押到京师下狱。

到了北京保卫战前夕,于谦向代宗保举石亨,他因此得以戴罪立功,并被委任为京师总兵官的职务。

于谦的眼光是独到的,石亨果然在随后的战争中大放光彩,彻底抹去了阳和兵败的耻辱,成为了瓦剌人的噩梦,但于谦没有料到的是,这个石亨,随后竟然恩将仇报,在夺门之变后成为陷害他的人之一,此是后话,这里就不多说了。

败军之将的逆袭,一战雪耻并成为明朝风云人物,结局很惨出人意料

回到北京保卫战,于谦的兵力分配是这样的:总兵官武清伯石亨陈于德胜门,都督陶瑾陈于安定门,广宁伯刘安陈于东直门,武进伯子朱瑛陈于朝阳门,都督刘聚陈于西直门,副总兵顾兴祖陈于阜城门,都指挥李瑞陈于正阳门,都督刘得新陈于崇文门,都指挥汤节陈于宣武门,皆受石亨节制。

可见石亨之受倚重。

战场才是将星升起的舞台,在北京保卫战这个舞台上,石亨成了最耀眼的明星。

德胜门是明军主力聚集的地方,也是瓦剌初次进攻的目标,在这里,石亨打了一次伏击,获得胜利,直接使得瓦剌主力转移了目标,进攻西直门。在孙镗即将失败时,也是石亨分兵前去救援,打退了瓦剌军,在防御阶段,石亨的表现是合格的。

到了瓦剌退兵时,石亨爆发了。

他统兵冲出安定门追击,迎面正好遭遇瓦剌骑兵,石亨单骑直入,“独杀十数人”,其侄石彪带着亲兵紧随其后带头冲锋,瓦剌军士气已泄,无法抵挡。

石亨如同撵兔子一般,将退却的瓦剌军从城北一直撵到城南。

败军之将的逆袭,一战雪耻并成为明朝风云人物,结局很惨出人意料

瓦剌此刻已无心再战,一路向南撤退,瓦剌军队的撤退并非排成整齐队列的乖乖撤退,他们分成多路撤退,并且有不少游骑脱离大部队,自行劫掠。草原民族的习性决定了他们在撤退途中继续烧杀抢掠,能抢一点是一点,能带回去多少带多少,拿不走的就烧掉。

明军则整理部队,分路追击,石亨沿着也先主力撤退的路线追击不止,直到三日后也先退到紫荆关下,实在无法甩掉石亨,于是重整队形,转身迎战石亨。

这正是石亨想要的面对面决战的机会,他的勇猛在这场战斗中再次得到了体现,石亨及石彪等纵马持斧直冲蒙古马阵,刀斧并举,迅斩瓦剌军数百人,军无斗志的瓦剌再次溃败,石亨缴回了瓦剌人之前劫掠的羊马财物等无数。石亨一战成名,其威名远播瓦剌诸部,连蒙古勇士都称其为“石亨爷爷”,可见这一仗瓦剌军败的有多惨。

败军之将的逆袭,一战雪耻并成为明朝风云人物,结局很惨出人意料

描述得再多,也不如战功数字来得实际,看一下石亨的战功有多大。《明实录》中有记载:以武清候石亨缴功次。册内将当先一万九千八百八十人升一级,阵亡者三千一百一十八人升二级。

在我国历史上,秦朝和明朝都是以斩首数来作为衡量战功的硬指标,在北京保卫战期间,于谦也制定了严格的赏赐标准,具体是:敢勇当先,生获贼一名,或斩首一级,军民官总小旗甲军人升一级。也就是说,升一级的条件就是杀死或生擒蒙古兵一名。

对照这个标准,石亨所部杀伤和俘虏的瓦剌军人数至少在一万九千八百八十人以上,甚至可能数倍于这个数字,这是由于草原民族上的传统是如果出征战死了,谁把战死者的尸首带回,谁就可以分享战死者的财产,所以蒙古军历来重视同伴尸首,不惜代价要将死者尸首带回,而没了脑袋的尸首显然是没有价值的,所以明军无法做到将所有阵亡的蒙古军都斩首论功。

败军之将的逆袭,一战雪耻并成为明朝风云人物,结局很惨出人意料

明军的追击

除了石亨,另一支明军是不得不提的,就是从宣府出兵勤王的杨洪所部。杨洪乃边关宿将,这个在土木之变中由于按兵未动而受到诟病的第一良将,在北京保卫战中他终于全力出击,为自己找回了面子。

杨洪部先是在北京城郊剿灭了未曾后撤及到处劫掠的瓦剌残部,随后进军涿州,在霸州大破瓦剌一部,然后继续追击,在固安又取得大胜,一路杀将过去,不仅夺回了之前被掳走的大量人口和牛马,并且生擒瓦剌将领阿归。

败军之将的逆袭,一战雪耻并成为明朝风云人物,结局很惨出人意料

这两路兵马,加上据守居庸关的副都御使罗通所部,共同对瓦剌造成了极大的杀伤。瓦剌的损失有多大呢?我们知道,也先围攻北京时,兵马大致在十三万左右,最后落荒逃回草原的只有五六万左右,也即是损失了一半。

不过也先方面承认的损失却有差距,瓦剌方面承认的损失只有一万多,这之中除了明朝有夸大战功的嫌疑外,还在于也先承认的战损只计算了自己本部也就是瓦剌部落的损失,至于其他鞑靼、兀良哈及女真等的损失,是不被计算在内的,两方面结合起来,就解释了为何两军承认的损失数字相差如此之大。

至此,北京保卫战落幕了,明军用自己的忠勇,将士们用自己的血肉,抵挡住了北方民族对北京的第一次围攻,虽然在明朝剩下的二百年不到的时间内,它还将承受一次又一次的进攻并最终沦陷。

败军之将的逆袭,一战雪耻并成为明朝风云人物,结局很惨出人意料

杨洪、石亨、郭登、孙镗、范广等在土木之变及随后的北京保卫战中闪耀的将星,此后境遇各不相同,可以说大相径庭,篇幅所限,小院在以后的文章中为大家再作说明。

《明史》:杨洪、石亨辈,遭时多事,奋爪牙之力,侯封世券,照耀一门,酬庸亦过厚矣。洪知盛满可惧,而亨邪狠粗傲,怙宠而骄,其赤族宜哉。朱谦勇略不及郭登,登乃无后,而谦子永,进爵上公,子孙世侯勿绝。孙镗、范广善战略相等,而广以冤死。所遇有幸有不幸,相去岂不远哉!

关于北京保卫战的上一篇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这里《北京保卫战(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