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氏】诗礼传家的惠安沈厝黄氏“一门三进士、二代同中举”

 广东黄汉光 2018-08-19

    家庙建筑群风格独特,祠堂和祖厝(乌门除外)都是打偏大门,留有不少先贤遗物;祖训代传,家风严谨,历史上出过不少名人,如清官“伯乐”黄学元、一代名画师黄彦标等;台湾血脉分支至今下落未明,沈厝族人盼其能早日返乡归宗

    明洪武年间,黄氏在惠安沈厝开基,传衍至今已600余年,其间人文蔚起,家声赫赫。沈厝黄氏家庙包括祠堂和文辉旧厝、东厝、大厝、乌门古大厝等五幢古厝,整个建筑群坐东向西,皆为三进五开间,汉式大脊、燕尾双展,大多保留闽南出砖入石的古建筑风格。沈厝黄氏拥有“一门三进士、二代同中举”等荣耀历史,历代以来这里名人荟萃,他们的故事还在世间流传……

    沈厝黄氏家庙建筑群拥有厚重历史价值

    独特的家庙建筑群

    古代,一姓独居的村落或街巷,常会以这一姓氏来作为村名或巷名,比如郭厝、吴宅、高厝、牛家村、蒋厝等。但在惠安螺城,却有一处黄氏聚居的地方,偏偏取了个名字叫“沈厝”,而且自古以来,沈厝附近方圆20里从没有沈姓人士到此落户定居过。沈厝一名的来历,迄今令人费解。有说是,曾有沈姓人家在此相过风水,却因故未能落户,仅留此名;也有说是,根据当地的地理形势,将山水环境借助书法融入字体当中……凡此种种,难成定论。不过,黄氏于明洪武年间在沈厝开基,传衍至今已600余年,其间人文蔚起,家声赫赫,在明清两朝拥有“一门三进士、二代同中举”、“四五世连登甲榜,十三传不作白丁”的荣耀历史,却是不争之事实。

    据《黄氏沈厝族谱》记载,螺阳沈厝古称“一都牛场”,明洪武年间,黄氏先祖黄崇茂从安溪上科名来到惠安,游畜放牧至此,见这里土地肥沃,山水有情,崖石似莲开,遂停下脚步,在此开基衍派。崇茂公后第四世孟春公生有三子——文琨、文珍、文瑜,分三房;长房文琨公又生三子——黄河、黄汉、黄江,再分三房。如今的沈厝黄氏家庙,包括祠堂和文辉旧厝、东厝、大厝、乌门古大厝等五幢古厝,分别建于明嘉靖十六年(1538年)和明万历三年(1575年),迄今已有400多年。整个沈厝黄氏家庙建筑群坐东向西,一字排开,皆为三进五开间,汉式大脊、燕尾双展,大多保留闽南出砖入石的古建筑风格。祠堂和各祖厝(乌门除外)都是打偏大门,形成独特建筑风格。据介绍,家庙前埕原有12副石制旗杆夹,一个将军石马槽,三个圆石壶。那将军石马槽,据黄氏族人介绍,是其族祖先黄道藩喂马所用的。黄道藩是明万历戊午科武举人,曾任苏州守备,后因平寇有功,擢升天津游击将军,加衔总兵,诰赠骠骑将军。再细观前埕那些旗杆夹,个别上面还可找到清晰的翔龙图纹,有的则似兰花图案,据说这些旗杆夹是黄氏先祖登科加爵时立的,有文武之分。泉州市文管所研究员黄真真赞道,这些不朽的旗杆夹正是沈厝黄氏人文昌盛的象征,应予妥善保管。

    “一门三进士”指黄森、黄学元和黄彦标。

    可歌可泣的 明朝“伯乐”

    “沈厝黄氏在历史上出过不少名人,其中之一是位有名的‘伯乐’——黄学元,他同时还是一位廉洁奉公的清官。”惠安县政协文史委主任张国琳称。

    据介绍,黄学元幼时秉家学渊源,孜孜攻读《尚书》,后又进一步钻研《礼经》,深有心得。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黄学元中举,步入仕途。初任广东灵山县知县伊始,黄学元就发誓一生要如冰似蘖[niè],绝不贪赃枉法。所以在任上,他“苞蒖不入(一粒种子都不拿人家的,形容清廉),有珠还合浦之誉”,其清廉事迹见载于灵山县志。不久,黄学元因政绩突出,被提拔为南京礼部主客清吏司主事,后擢员外郎。他在参加举人选拔时曾负责广东省籍的录取工作,择人谨慎且独具慧眼,向朝廷推荐录取了四位初选落榜之人,其一是郭之奇,后官至提督学院;一位是黄奇遇,后来官至礼部尚书;另两位是许国佐和梁应龙,后皆为声名显赫的忠臣。到崇祯壬午年(1642年),督学院郭之奇还建坊报答黄学元。坊上题词“勋垂玉垒,望著兰台”,该坊建在惠安县邑内南岭桥龙津铺。

    后来,黄学元出任四川顺庆府知府。在任期间,他革除陈规陋习,以循良著称。只可惜,上任仅三个月就不幸去世。身后,家人在他的行囊中,竟找不到一件值钱的东西,以至于无钱为其买棺。四川按察使及巡抚了解此事后,特地向朝廷汇报。朝廷赞赏他的清正气节,遂赐其桧板棺材,用于安葬。“即使今天,这位清官的故事读来,依旧可歌可泣。”张国琳感慨地说道。

    建筑装饰极具个性

    断而未绝的名师画技

    清代康熙年间,惠安出了不少有名的画家,如擅画山水画的洪峙阜,他的山水画不管是用枯墨还是浓笔,都能将其妙处发挥到极致,被誉为“大斧劈犹人所能,牛毛皴则入文唐(即文徵明与唐伯虎,皆画史名家)之室”;又如张植人,字芸夫,诗、书、画三绝,尤擅长画花卉和鸟类羽毛,等等。但,最出名的应属沈厝黄氏的黄彦标了。

    黄彦标,字树之,号朴亭,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进士,也是沈厝黄氏一族的名人。乾隆《泉州府志》记载他参加会试高中第五名。黄彦标除了文章写得好之外,更是一名著名的画家,擅画山水花卉。时人都将他与“明四家”当中的沈周、文徵明相提并论。他的画名震京城,到福建当官的官宦,纷纷登门拜访,以求得其一幅画为荣。人们评论他的山水、花草画“深得宋元时代飘逸恬淡的志趣”,并誉之为“吴门画派”后期九位代表性画家之一。1937年修撰的《福建通志》中,亦有记载其事迹。黄彦标还曾在惠安县城西溪筑建朴亭,为明清惠安县城四大名亭之一。

    令人扼腕的是,世间无人得黄彦标真传,他的画技在其去世之后,也随之一道掩入黄土。不过,沈厝黄氏如今又出了一位画家,他就是别号“三翁”的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黄辉煌。黄辉煌27岁便加入中国美协,是当时福建省最年轻的美术家之一,2005年监制了全国最大的漆壁画(高39米、宽25米)。黄辉煌介绍说,黄彦标的画以“准确、写实”为主,画面重视主题、结构,人物的比例、造型十分准确,笔墨谨严,形神俱佳。“如果能将黄彦标的画风,与欧洲印象主义相结合,有可能撞击出不一样的火花,现在中国吴门画派黄彦标学术研究会的部分成员就正朝这个方向努力着。”

    古风悠悠,阕阕遗韵。黄彦标的艺术火种,在近300年后重又燃烧,这多少令人感到一丝欣慰。

    左手拿书、右手执笔的黄迪远塑像(左)。

    期盼台湾血脉 认祖归宗

    祖训是祖宗先辈为教导和约束后裔子孙而制定立身处世持家的行为准则。沈厝黄氏祠堂主殿的两侧墙上,今还可见到该族世代传下的“仁、义、礼、德、忠、孝、节、廉”八字祖训。“这八字祖训不仅是规范黄氏族人做人行事的原则,还以不同的方法方式传播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文化。它的核心价值是永存的。”黄氏裔孙黄进清这样叙述他对祖训的感悟。

    我们在沈厝采访时,恰逢东厝内的黄氏族人为该族先贤黄迪远加装金身、进驻祖厝。只见族人们将黄迪远的塑像安置于神案之上,然后抬着坐有武安尊王和妈祖的两顶神轿来出席仪式,并在祖厝中热闹巡游。一时间欢声雷动,香火大炽。在黄氏族人的提醒下,记者发现,黄迪远的塑像竟是左手拿书、右手执笔的造型。族人黄木桂先生告诉我们说,沈厝黄氏数百年来一直很重视兴文育人、诗礼传家,所以氏族在明清两朝出了不少才子。这位黄迪远系康熙年间贡生,台湾籍沈厝人,也是一位诗文风流、才学俱佳之人,所以将其雕像塑造成这副文士模样。

    “说到这位黄迪远,不得不说一下我们沈厝黄氏在台湾的分支。”黄辉煌先生说,据现有的族谱载述,沈厝黄氏六世长房河公裔孙曾移居台湾,康熙年间这支黄氏的裔孙黄迪远中贡生后返乡认祖,但后来台湾一脉又与沈厝黄氏失联了,音信全无。“去年,有来自台湾新竹县的黄氏寻至沈厝探祖,当时双方都很惊喜,但并未最终确认血缘身份。而这些新竹黄氏回到台湾后,再度断了音信。这支分脉至今没能归宗,令人遗憾。”沈厝黄氏族人也希望借助本报,呼吁在台沈厝黄氏族亲,早日返乡谒祖归宗,使数百年阻隔之血脉能续连。

    先贤黄迪远神位进驻祖厝,族人抬来妈祖神轿参与仪式。

祖厝保留了闽南建筑的特点

来源: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