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的书法大家,是如何调锋的?

 事事平心 2018-08-19

谢谢你的邀请。我是千千千里马。喜欢书法的朋友大家好!

书法的调锋是初学书法的一个难题。

我们先看看什么是调锋呢?

写字有不同的笔画,例如点、横、竖撇、捺。

所有这些笔画,都有三个环节,即,起笔、行笔、收笔。这是大家都知道的。

其中收笔是一个笔画完成的部位。要完成一个笔画,在收笔部位,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出锋,也叫露锋。例如捺画和悬针的写法,就是露锋。

还有一种是藏锋。例如反捺和垂露的写法,都是用藏锋。

调锋,就是毛笔要改变运行方向,需要调整笔毫。

出锋,是一种顺毫的运笔方法,而藏锋是需要调整一下笔毫运行方向的。

一般叫做“逆回”。就是“退一下”的意思。

我们可以把藏锋看做是一个“小调锋”,因为藏锋虽然不像露锋那样直接出笔,而是回旋了一下。

但是,藏锋的回旋幅度不大。不过,你在藏锋运笔中体会一下“调锋”,还是有意义的。

真正的调锋是折笔和各种勾法。

折笔和勾法大体都要把运笔方向从0度,改变45度到90度这个范围。

这个调锋,我们把他叫做大调锋。

我们以横折这个笔画为例。这是一个大约90度的转变。也就是从横行要改变为竖行,笔毫一下“调整不过来”。所以,古人,有时是离纸另起一笔。

这种方法比较方便,也容易做到。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的有些笔画,也是这样做的。

还有一种方法写横折,写到折这个位置,有点像做出一个?号一样,提笔折回,然后竖下完成调锋。

竖勾的调锋是竖下,略微上提,然后寻找45度或者90度的出锋。

除了各种勾法。起笔也要调锋。但是,起笔的难度稍微隐蔽一点。

与各种勾法不同的是,起笔一般是先取势卧笔,然后起立铺毫。

说了半天,调锋实际就是把笔锋从“卧行”状态,变成“立行”状态。

毛笔只有“立”起来,才能“八面出锋”。我们顺势而行的时候,笔毫是处于“卧”的状态。

调锋,就是让笔毫重新“立”起来。

我们学习书法,大家都知道“提按”。提,就是立起来,按,就是卧下去。

不知我的回答能否为你提供一点帮助,欢迎批评指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