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福建六日游(7)——厦门南普陀寺

 雁窝岛69 2018-08-19
抵达厦门的第二天上午去了南普陀寺。南普陀寺与厦门大学相邻。一路走去,马路上醒目的红色隔离栏边排着长队,起先以为是进寺庙的,后来才知道都是参观厦大的各地游客。参观一所大学要排长队等候,有些意外。

南普陀寺位于厦门东南部的五老峰下,依山面海,位置绝佳。该寺始建于唐朝末年,称泗洲寺,宋朝改名为普照寺,明朝荒芜,清朝康熙年间重建。寺庙的主神是观音菩萨,与浙江普陀山相仿,因在普陀山以南而得名“南普陀寺”。 南普院寺坐北朝南,中轴线主建筑依次为天王殿、大雄宝殿 、大悲殿和藏经阁。大雄宝殿供奉观音菩萨,闽南民间崇奉观音,所以此殿香火鼎盛。天王殿前有广场,广场前为正方形放生池,放生池前是一个莲花湖,都在中轴线上。


南普陀寺在厦门岛内,背靠青山,面朝大海,东面是厦门大学,西面是鼓浪屿,南面是海上看金门经过的世贸海峡双子塔。


隔着马路,南普陀寺的天王殿一览无遗,由于莲花湖水的隔断,没有高大围墙。


马路中间有隔离栏,要从前面的人行地道绕行,只见前面人群拥挤,以为都是去南普陀的。


走近了,方知排队等候的是参观厦门大学的各地游客,指示牌上专门标注着学校员工通道、游客通道。



厦门大学校门,右进左出,中间是机动车。厦大的校门与南普陀的山门成90度角相邻。

南普陀寺的牌坊式山门,横额“鹭岛名山”,由原中国佛教学会会长赵朴初所题。不要门票,自由出入。

山门背面的横书是“五老凌霄”,依据是寺庙背靠的五老峰。

南普陀的庭院极大,一条百米大道,两边是菩提树。

菩提树原产印度、缅甸、越南和斯里兰卡,是寺庙的专用庭院树。


山门后有一个湖,长百米,宽八十米,是个莲花池。湖在寺庙主建筑的中轴线上,比较少见。湖边有两座11层高的万寿石塔。


从侧面看莲花池,远处的背景就是海边的双子塔。


莲花湖北,是一个独立的正方形放生池,边长30米,横卧在中轴线上。

放生池的北面便是南普陀寺的第一个主建筑——天王殿。


游人香客,络绎不绝。


天王殿前的石象石狮,左右护卫,憨态可掬。


天王殿的后面是大雄宝殿,自然有释迦摩尼如来,但这里的观世音菩萨风头压过如来。


大雄宝殿


绕着圈看看大雄宝殿,没进去,寺庙内还是尽量少拍照。


大雄宝殿前,左右为钟楼和鼓楼,和南少林寺差不多。


绕过大雄宝殿,后面是大悲殿,大慈大悲观世音,南海观音。


大悲殿的后视图


大悲殿旁的木鱼


渐行渐高,依山而建,最后一幢主建筑是藏经阁,大门紧闭。走到这里,避开来往的人群,向左后面的山中小路走去,五老峰下闹中取静,别有洞天。


五老峰下的石刻“龙洲卧岗”,在南普陀藏经阁西侧石阶旁的巨石上,为明代抗倭名将陈第,沈有容的题名石刻。陈第,明代著名诗人,学者和音韵学家,曾向抗倭民族英雄戚继光献《平倭策》。沈有容,明万历七年举人,由千总、把总、参将升至总兵、中军都督府都督佥事。明万历年间,三入台湾,歼倭驱荷。这方摩崖石刻,是万历二十九年(1601)陈第与沈有容来厦同登五老峰所作。这一年,沈有容败倭寇于彭山洋,又大败倭寇于台湾海面,沉敌船6船只,两人到台后,陈第著有《东番记》一书,该书是研究台湾历史地理的珍贵文献。


向西,一座小小的“普照寺”,一尊洁白的观音像。


再走,林木茂盛,遮阳蔽日,空无一人。


溪水潺潺,在山石间泻下,形成精致的小瀑布。

用不同的快门速度拍摄几张,看看水流的状态。1/2秒快门曝光,水连成了朦胧的绵丝。


1/4秒快门,水丝的颗粒感增强。


1/6秒快门,水流已经连不成丝了。


1/50秒快门,水滴明显分开了。


山间走来了两个小和尚


散步观景,说说笑笑,顿感佛门这份工作也很不错的,铁饭碗,不用挤车上班职场竞争,而且寺庙的经济收入现在是一等一的。


绿叶红袈裟,山溪边供着的迷你菩萨。


般若池。般若(bōrě),梵语Prajna的音译。意为“终极智慧”,如实认知一切事物和万物本源的智慧。


1/6秒快门下的般若池水


1/200秒快门下的般若池水


登山太累,时间也不可能,回程中,经过藏经阁的门口。


大悲殿的红灯笼




墙上的石刻,缝里竟然塞满了人民币,寺庙的工作人员正在用手指抠出。寺庙果然不缺钱,到处是施主留下的馈赠,估计税务局也不收税。


当天的午饭是厦门海鲜大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