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普陀在旧市区东南二公里处,从无尽岩麓到五老峰山腰,坐北朝南,依山面海,规模宏大,总占地25.8公顷(387亩)。在南北中轴线的主体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藏经阁,四落建筑向左右对称展开,左右厢房有钟鼓楼,东西两厢十八罗汉对称排列,所有建筑依山傍势、层层托高、形成一个整体。加上功德楼、海会楼、普照楼、太虚图书馆、佛学院、养正院,僧舍楼,上客堂,会客楼。庄严肃穆,给人一种佛法广大无边的气势。南普陀的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加上珍贵的文物、著名的素菜,人们说它有“王景、四宝、一素斋”
,为我国东南沿海千年名刹之一。
“未入寺门先见景,一登五老脚底青”。这是南普陀名胜的概括。
一、
远眺五老峰
从市区驱车到顶澳岭,就见到五个山峰,山岭连绵起伏,层峦叠翠,林木葱郁,奇石嶙峋,洞壑幽深。这就是厦门大八景之一的“五老凌霄”。每逢仲春时节,云雾萦绕,状如五个老人凌坐空中,翘首遥望茫茫大海。而山下翠松茂密,仿佛老人的长须。清朝黄日纪有诗赞道:“五峰如五老,耸峙入烟霞,毓秀钟龙象,丛林第一家”。五老峰的东西两边还有钟鼓两山峰,峰顶各有大石,其一象古钟,另一形如鼓,成为南普陀这个佛教道场天然标识。前人也有诗赞此景:“峰头钟鼓石,相对傍禅堂,试看天然像,应知选佛场”。
五老峰山上,遍是相思树,也称"台湾相思",由于相思树来自台湾,至今大陆和台湾的骨肉同胞对相思树都有特殊的感情。全国政协副主席胡子昂先生题赠南普陀寺字幅:"观赏南普陀,缅怀日月潭",表达了全国人民希望台湾早日回归祖国,海峡两岸统一的愿望。

|

上图:南普陀天王殿前的放生池
左图:南普陀寺后五座山峰如五位老人 莲花池前有七佛塔和两座万寿塔
|

|

上图:南普陀西山门
左图:南普陀荷花池
|
二、
走进鹭岛名山
南普陀寺外围以琉璃短墙,有东西两山门。走进南普陀须经高大巍峨的山门,东门靠近厦门大学,西门靠近钟鼓隧道。上有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的“鹭岛名山”四个字。近代因明学家虞愚为山门题词:西山门为“广厦岛连沧海阔大心量比五峰高”
东山门为“喜瞻佛刹连黉舍饱听天风拍海涛”山门里侧有“选佛道场”四个字。进了山门,也就是进了“十方同聚会,个个学无为。此是选佛场,心空及第归。”的选佛场。
南普陀寺前有7座由释迦牟尼佛、迦叶佛等七尊佛像组成的汉白玉塔,象征着“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是1993年由信士张洪涛敬献的七佛塔,另有两座11层高的万寿塔,富有南亚佛教建筑的风格。塔间是放生池,始建于清光绪30年,由花岗岩石条砌成,东西长,南北短,池壁上嵌
“放生池”“南抚阿弥陀佛”等石刻碑。塔的前面是新造的荷花池,重现南海莲香的景色。周围还有许多高大的菩提树、木棉树和柏树,并有两座亭阁。从山门进入后,映入眼帘的就是这一幕,有山有水有树有塔,隐在塔树后面的就是南普陀寺的天王殿了。春天,你可看到盛开的木棉花和飘飞的花絮;夏日里荷花盛开,蓝天,白塔,绿叶,荷花;秋日你可以在菩提树下的石凳上休息泡茶;要是冬季更是可以在清静高洁的佛门净地专心聆听着佛乐,或者念佛念咒了。
三、天王殿
南普陀寺的第一殿是天王殿,大门有一对楹联“分派洛伽开法宇,隔江太武拱山门”。意即:洛伽分支出来的南传佛教,在五老峰下创建了南普陀寺;鹭江对面的南太武,拱卫着佛寺的山门。联文是已故八闽诗人陈石遗所撰的,字是晋江人曾遒所写的。天王殿1925年重建,1981年赵朴初写了“天王殿”匾。

上图:天王殿石柱的楹联写着:
分派洛伽开法宇,隔江太武拱山门
|
走进天王殿,迎面是慈眉笑眼,袒胸露脐的弥勒菩萨,弥勒菩萨后面是护法天神韦驮,两边是四大金刚,高一丈余。因此天王殿也称弥勒殿。弥勒佛相传出生于印度一个婆罗门家庭,后来出家拜佛为师,佛预言他将继承释迦尼为未来佛。在我国则成了手拿布袋体貌肥壮的光头和尚。相传我国五代后梁时,明代(今宁波)奉化人。他常常荷一布袋,云游四方,无优无虑,自由自在,劝人信佛,且总是眉开眼笑,和善待人。五代后梁贞明二年公元916年,布袋和尚在岳林寺石上坐化,口中念念有词:“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
示世人,世人自不识。”人们这才醒悟他是弥勒佛的化身。
|
古印度神话中护法天神韦驮是南方增长天王的八神之一,居32将之首。相传他是千佛中的最后一尊佛。韦驮英勇善战,威镇八方,饰以童子面相,表明其有赤子之心。按佛教寺院的规矩,韦驮面朝大雄宝殿的释迦尼,身着甲胃,手持降魔金刚,其意是保护佛祖,驱除邪魔。传说如果韦驮手持着地金刚,表明寺庙不甚富裕,对外来云游僧不开放,至多只能在寺中吃二餐,不得留宿;假如金刚是横放在韦驮的手臂上,表明寺庙较富裕,是十方丛林,游僧可免费住宿;若韦驮左手卡腰,右手握金刚过,就是说这寺庙对游僧要适当收费。南普陀寺原为世袭制子孙庙,韦驮是金刚是着地的,改为十方丛林制后,并没把韦驮改过来,仍保持原样。按十方丛林的寺规,云游僧人是可以免费住宿的。
著名的护法天神除了韦驮外,还有四大天王,四大天王又称护世天王,中国称四大金刚,是依据《封神演义》中的描写塑制的东方持国天王,身白手持无弦琵琶,意为“弦弹破苦”;南方增长大王,身青,手持宝剑,意为劈开爱锁情枷,斩尽妖魔;西方广目天王,身红,右手绕无鳞龙,左手捻珠,叫吞龙吐珠,意为如意吉祥;北方多闻天王,身绿,右手持无骨伞,左手握银鼠,意为苦海慈航。这些法器,韵有含义;剑,锋也,喈喻“风”;琵琶,暗指“调”;伞,隐喻“雨”;龙,有通的含义,暗指“顺”。“风调雨顺”乃万事如意,国泰平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