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个扒船九个浸,不如嫁番庙头岑。来庙头村,看“庙头岑”的祠堂

 好著 2018-08-20

“唐朝三宰相,汉代大将军”

说的是岑氏家族,自岑文本始,其从子岑长倩、孙岑羲 相继为相,一门三相,令人惊叹。另一岑氏子孙岑彭是帮助刘秀光复汉室,建立东汉的功臣,被封为“大将军”。

这个家族迁入黄埔区庙头村至今已有600多年。600年间岑氏族人以农为乐,为生,繁衍生息,成为今天的大姓之一。

宋时入粤,元时由顺德迁入庙头

龙山珠水抱庙头,神沙水洲烟雨浮。

戙旗冈边千帆发,省河总汇水长流。

这是庙头村的山容水貌。村北的龙头山(旧称鸡冠山)从西而东,象一条青龙缓缓游动。山上青松苍翠,流水淙淙,满山奇石据说是仙人罗隐从北方赶来仙羊,到了龙头山被南海神点化为石,不准入江填海、不准堵塞珠江水流,而今山上还留着仙人脚印。

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路畅水顺的地理位置,使庙头村文明富饶,儿歌有唱:

“大姐嫁,嫁横沙,横沙远,嫁珠村,珠村人仔会扒船,十个扒船九个浸,不如嫁番庙头岑”。

庙头村由市集演化而来,民居成团块分布。扶胥东西约昔日叫官街,五板石路穿越曲江、青云、青钱、金德等五个门楼。大街从村中心通过,横街小巷从南向北或从北向南会于大街,这和一般村落靠山面水明显不同,因而居民姓氏也多,是姓氏多元化的村落。

庙头开村最早姓氏已无法查考。目前村中有张、岑、冯、刘、李、郭、杜、林、吴、黄、何、梁、于、黎、范、金、叶等姓氏住民,其中以张、岑两姓人口最多。

庙头岑氏现有人口1063人,其中男性479人,女性584人,港澳华侨同胞有100多人。岑氏源祖姬渠与黄帝轩辕氏同姓,周武王封姬渠于岑亭建岑国,从此以国为姓,是岑姓的始祖。岑彭是帮助刘秀光复汉室,建立东汉的功臣,被封为“大将军”。唐代的岑羲、岑文本、岑长倩是当朝的三名宰相,故世人传颂:“唐朝三宰相,汉代大将军”。

宋代岑彭廿八世裔孙岑尧俊官至上柱国,于南宋咸淳四年(1268)入粤定居新会,为广东岑氏始祖。岑尧俊八世孙岑佛成于元朝至正二十五年(1365),由顺德桂洲乡迁入庙头,为庙头岑氏的启祖,至今有600多年。岑氏族人以农为乐,繁衍生息,成为禺东大姓之一。

“金包被”墙显讲究,“顺至堂”前见齐心

岑氏有宗祠数座,以岑氏宗祠为祖祠。岑氏宗祠位于广州市黄埔区穗东街庙头社区庙头大街83号。建于清代乾隆十六年(1751)。

宗祠坐北朝南,面阔三间深三进两天井,面积约572平方米。硬山顶,人字封火山墙,灰塑龙船脊,碌灰筒瓦。青砖红砂岩石脚。红阶砖地面。前为街巷、地坪、鱼塘,其余三面为民居。内部结构也十分讲究,金钟架是东京格,屋梁桁角是大杉木,墙体外层是青砖,内层是土墙,俗称金包被,有冬暧夏凉的效果。

头门面阔三间13.64米,深三间7.13米,建筑面积97.25平方米。前廊两石檐柱,两次间有木连枋连接山墙,木梁底有线条花纹。两墀头砖雕工艺精美。大门红砂岩石门夹,石门枕,木门匾书“岑氏宗祠”,上款“乾隆辛未阳月吉旦”,无下款。

中堂面阔三间13.64米,深三间9.46米共十三架,建筑面积129.03平方米。四根坤甸木金柱,花岗岩石柱。堂上悬挂“顺至堂”长方形黑字木匾,中间设活动开启屏风。中堂前5级红砂岩石阶。天井侧两廊改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后堂面阔三间13.64米,深三间9.86米共十五架,建筑面积134.49平方米。4坤甸木金柱,花岗岩石柱础。神龛内供奉木神主和岑氏始祖岑渠(西周)像、岑氏始祖尧俊遗像、汉征南大将军舞阴候岑彭画像。后堂前4级石阶,天井两侧六架卷廊。

岑氏宗祠外面有广场,广场临池塘边有六座旗杆夹,显示昔日岑氏人才辈出。大门的对联是:勲崇东汉,望重南阳。赞颂大将军岑彭的丰动伟绩。

岑氏宗祠内的对联很多,最有代表性是当代著名作家岑桑撰联并书的一对:新野起祥云,先祖雄勲灼灼;庙头生紫气,子孙骏业煌煌。

岑氏宗祠经历了240年的岁月,墙体有些倾斜,1991年族人捐资整修, 2005年岑氏族人又齐心合力,对宗祠进了较大的修建,使宗祠恢复了原貌。“顺至堂”得以重展昔日的光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