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8年7月25日┃参考选题┃基于微社交软件的小学语文“微作业”的思考与探索

 heitudi 2018-08-20

基于微社交软件的小学语文“微作业”的思考与探索


江海   广东省珠海香洲区北岭小学

 

基金: 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微社交软件的小学语文‘微作业’的实践与研究” (2014YQJK050) 成果之一;


在《 辞海》中, 作业被解释为“ 为完成生产、学习等方面的既定任务而进行的活动”。《 教育大辞典》则把作业细分成课堂作业与课外作业两类。 本文主要论述的是课外作业。 课外作业是教师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与途径, 但完成课外作业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是一个艰难而又痛苦的过程。 教师对作业的布置与评价仅以课程标准作为唯一的指标, 几乎忽略了学生做作业的心态。过量而缺乏个性的作业使学生从中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与成就感, 作业的实际效果也可想而知。[1]为此, 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得小学语文作业受到学生的欢迎与肯定, 使其发挥出作业应有的功能, 同时也能为学生与老师切实地减轻完成作业和批改作业带来的沉重负担?基于微社交软件 ( 本文主要指微博与微信) 的小学语文“ 微作业”或许能起到这样的作用。

一、“微作业”的概念

参照“ 微课”的概念与特点[2], 我认为“ 微作业”是指作业内容针对某一教学目标或教学重、难点, 题目设计简单精练, 学生能短时间内通过网络微社交软件完成并实时提交, 及时得到教师个性化反馈与评价的课外作业。当然“, 微作业”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课外作业的功能与地位, 而只能作为课外作业的一种补充。


二、“微作业”的作用与意义

( 一) 激活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所在, 缺少动力的学习对于小学生而言都是消极的、无帮助的。小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每天面对老师布置的各种传统抄写作业、练习册作业、习作作业;每天反反复复听着老师催交作业的命令, 对于处于成长时期的孩子而言, 简直疲于应付。传统的课外作业让孩子分不清作业到底为谁而做, 为什么要做, 作业也渐渐地失去了它存在的价值与意义。与传统课外作业相比, 学生的兴趣是“ 微作业”的生命所在, 也是其存在的意义所在。“ 微作业”紧跟时代潮流, 融入学生的生活兴趣当中, 以时下最为流行的微信、微博作为作业平台, 形式不局限于传统的纸质作业, 而是利用微社交软件的语音及受字数限制的文字功能来完成相应的作业。 以这样生动而又紧贴生活的形式实施的课外作业减少了传统作业烦琐无效的抄抄写写, 减轻了学生对课外作业的厌倦心理, 有利于学生带着积极的态度, 主动地完成课外作业。


( 二) 减轻师生作业负担

传统的课外作业不仅让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感到身心疲累, 就连布置作业的老师也是如此。试想, 一位语文老师每天批改一个班约50 人的两种书面作业, 他一天就要批改100 份作业, 更不用说教两个班的语文老师, 也不用说批改试卷、作文之类的作业了, 这也是导致语文教师产生较为严重的职业倦怠的一个重要原因。那么, 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 是否所有的课外作业都只能通过书写才能达到检测的目的? 我看这仅仅是方法之一。“ 微作业”强调作业的小而精, 无论是老师的作业题目还是学生的回答, 都被微社交软件所限制, 只能在一定的字数之内, 甚至是短时的语言信息之内提问与作答。这就意味着老师的问题有且只能围绕学习中最重要的一点内容而设计, 而且题目必须言简意赅, 绝不能长篇大论, 拖泥带水。学生的回答同样如此, 必须找到相关的答案并加以提炼, 用最简单而准确的语言对老师的问题进行作答。这样的课外作业既有针对性地检查了学生对课堂学习中的重、难点内容的掌握程度, 也避免了练习册中长篇大论、毫无重点的问题设计, 更培养了学生抓住重点、切中主题的回答技巧。“ 微作业”不仅让学生做得舒服, 更让老师改得轻松, 何乐而不为!



以上只是“微作业”的一种尝试———“微作文”。孩子把长篇大论的作文提炼为一百多字的“微作文”, 这样的作业不仅提高了孩子的概括能力, 关键在于减轻了学生写作的负担和压力, 摆脱长篇大论的束缚, 写自己喜欢的作文。对老师而言, “微作文”短小精练, 教师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对作文进行及时批改, 让学生在第一时间得到反馈意见并加以修改, 这不仅减轻了教师批改作文的压力, 同时也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 三) 弥补传统作业不足

前文提及“, 微作业”作为一种新的作业形式, 虽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课外作业的作用与地位, 但它却能较好地弥补传统课外作业的一些不足之处。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 不少一线教师注重学生书写、阅读及习作训练, 并取得了优异成绩。但在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上, 很多老师却束手无策。不少教师在书本或练习册中遇到“ 口语交际”题目时, 干脆直接跳过, 或者略略带过, 让学生随便说一说了事。虽然这样的处理方式不会让学生在应试教育中吃大亏, 可是却把学生培养成了一个“ 会写不会说”的人, 这也是导致不少学生口头语言表达不清晰、 说话无重点的原因。人的成长都是先会说再会写, 如果连说都说不清, 更别谈写得好。所以, 小学语文作业除了传统的书写、阅读与习作之外, 口语表达也是一项重要的检测内容。“ 微作业”利用微社交平台的实时语音功能很好地弥补了传统课外作业“ 口语表达训练”的缺失。通过微社交平台, 让学生找找与课文相关的故事, 简要讲述;让学生根据某情境进行口语交际练习;让学生围绕一个主题进行“ 人人对话” 训练……这些以往较难实施检查的“ 口语作业”, 在“ 微作业”中却变得简单直接。更重要的是教师可以实时根据学生提交的语音作业给予最及时和最有效的指导, 达到最佳的作业检测效果。





尽管“微作业”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 可是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作业设计有助于弥补传统作业的不足, 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


三、“微作业”的特点

( 一) 工具便捷灵活

小学生总喜欢丢三落四, 特别是他们最不感兴趣的作业本“。 微作业”是一种全环保、无作业本的作业模式, 它利用了时下最为人们所喜爱的微社交软件———微博与微信实现作业的无纸化。有了“ 微作业”, 写作业再也不限场所与时间, 无论到哪儿, 只要亲友有一台能上网的手机, 他们都能随时随地、轻松快捷地完成简单的“ 微作业”。从此, 学生不能再用“ 没有作业本”或者“ 忘带作业本”的理由而缺交作业。


( 二) 形式生动多样

只有不断地创新课外作业形式, 才能调动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 才能发挥课外作业本身应有的功能。[3]基于微社交软件的小学语文“ 微作业”拥有课外作业形式生动多样的特点。“ 微作业” 可以是一道简单的语音题目, 学生通过语音作答;也可以是一段文字题目, 学生通过有限的文字作答;更可以是一条综合实践题, 让学生通过照片与微视频记录作业的过程并提交发送……教师可以根据学情需要, 创造出各种生动有趣的“ 微作业”形式,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课外作业再也不是一种负担。


( 三) 内容精练有针对性

内容精练有针对性是“ 微作业”最重要的特点, 也是与传统课外作业的区别所在“。 微作业”的设计仅能针对某一教学目标, 不能贪大贪多, 题目必须“ 一针见血”, 突出教学的重难点, 做到小而精。而“ 微作业”的出题者与答题者还必须具有观念的自觉性, 题目与答案务必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最完整的意思, 不讲套话、空话、废话。另外, 微社交软件对“ 微作业”的内容精练与针对性也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例如, 微信语音信息限时60 秒, 微博文字信息限140 字以内, 教师与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微社交软件的这个特点, 想方设法在限制之内把题目与答案的最佳效果呈现出来。这样的“ 微作业”还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标, 充分地锻炼了师生的归纳与概括能力。


( 四) 评价反馈及时

高效的课外作业不能只强调完成作业的速度与效率, 更强调作业是否得到及时的反馈与评价。传统课外作业一般都在完成作业后的第二天上交老师批阅, 由于老师批改作业的负担相当沉重, 很难做到及时、迅速地给予学生个性化的评价和反馈。 基于微社交软件的“ 微作业”具有实时、迅速的特点, 而且“ 微作业”简练而具有针对性, 教师可以通过微社交软件平台, 针对学生的“ 微作业”存在的问题, 给予学生最及时的个性化评价与反馈, 有助于学生及时订正或拓展, 强化学生对问题的深入理解, 拓宽知识的广度, 实现因材施教。


教师在广州到珠海的7673 次动车上对学生“微作业”进行及时评价与反馈。


四、“微作业”存在的问题

当然, 本文只是对基于微社交软件的小学语文“ 微作业”作出简单的界定与初步的探索, 旨在抛砖引玉。而在“ 微作业”的探索过程中, 我们还将遇到许多已知或未知的困难。例如“ 微作业”不能取代传统的书写作业的作用与地位, 如果传统作业“ 量”依旧“, 微作业”变相增加了学生的作业负担;还不能完全自我控制的小学生是否能够自觉地使用手机、平板电脑或者家庭电脑完成“ 微作业”, 家长是否愿意支持并监督“ 微作业”的推行;学生与家长是否都拥有相应的完成“ 微作业”的硬件条件与软件技术等。这些问题, 都需要各位同仁不断地实践与总结, 才能最终完善并推广。

注释

1[1]季敏敏.小学语文课后书面作业的设计与评价[J].语文天地, 2014, (3) .

2[2]杨正群.关于“微课”的几点思考[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3, (12) .

3[3]李娟.小学语文课外作业现状分析[J].新教育, 2014, (6) .

本文来源:语文知识 2016,(02),50-52 


附另外一篇参考文献

“微时代”背景下的数学“微作业”设计


江志信   青岛即墨市龙泉街道中心小学

 

摘    要:基于微博、微信、微电影等对教育教学活动产生的影响, 结合“微时代”的教学信息传播的特点, 着重分析“微作业”对创新数学作业的意义, 提出“微”积累、“微”练习和“微”互动等设计和应用策略, 以提高数学作业的信息化水平和创新程度。

关键词:数学; 微作业; 创新; 学生本位;

作者简介:江志信 (1958—) , 男, 汉族, 山东青岛人, 小学高级教师。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目前, 很多教师致力于课堂教学的信息化改革, 但对如何借助微博、微信、微电影等微媒体优化课后作业关注甚少。课后作业是数学教学必不可少的部分, 理应纳入教育信息化改革之中。近年来微博、微信等的不断普及, 为数学作业的创新设计和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和操作平台。数学教师应顺应趋势, 充分利用微媒体在教学信息传播中的优势, 将其与数学作业设计相融合, 创新课外教学方式。


一、“微时代”教学信息传播的新特点

微时代的信息越来越以短小精悍的风格进行传播交流, 乃至进行情感沟通, 而且传播非常快捷, 特别具有冲击力和震撼力[1], 这使得教学信息的传播呈现出新特点。

(一) 教学信息更加丰富, 呈现交互化

在“微时代”, 数学知识形成了“多点对多点”的交互式传播模式, 学习资源因此变得更加丰富, 传播方式更加灵活自主。学生可以借助电脑、手机等实时搜索数学知识。同时, 微媒体也是学生进行作业讨论和展示的大平台。例如, 学生可以通过微信平台分享练习题目和教辅资料, 共同讨论重点和难点问题, 在互动中丰富数学知识。


(二) 教学信息数量剧增, 呈现碎片化

借助互联网和移动通讯工具, 当前的教学信息传播打破了时间和地域局限。学生可以接收包括权威媒介之外的众多信息, 但海量信息却呈现出碎片化的传播特点, 时间分散、形式多样。这样一来, 学生就可以利用乘车、等车等碎片时间, 通过手机、电脑等媒介即时学习数学知识, 这为“微作业”的实施和推广提供了条件。


(三) 教学过程交流平等, 呈现多元化

得益于信息技术的支持, “学生本位”的教育理念在更大范围内得以推广, 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得到改善。数学教师应当以平等的姿态与学生沟通, 以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信息的生动、鲜活程度[2]。这样, 数学教学就能突破时空局限而在课外和教室外进行, 从而更好地实现师生间的平等交流与和谐互动。


二、数学“微作业”对作业创新的意义

“微时代”背景下, 教学信息传播的特点推动了“微作业”的形成和发展。“微作业”依托于微媒体, 注重提升学习的有效性, 是具有活动性、探究性的微型化非书面作业。在数学教学中, 推广“微作业”具有以下意义。

(一) 实现学习由“课内”向“课外”转变

不同于传统的“写”“练”作业, “微作业”可以突破教材的局限, 拓展课外作业内涵, 丰富作业形式。例如, 在学习了一个数学原理之后, 可以设置与之相关的“微作业”, 让学生自主搜索、整理、发布相关内容, 将数学知识学习与日常生活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同时, 学生可以通过群讨论的方式, 提高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 促进教学由“填鸭”向“引导”转变

“微作业”不仅能为课堂教学提供有效反馈, 更注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通过微媒体平台, 学生可以在课前进行预习, 搜索相关的背景知识, 在课堂上围绕自己的疑问展开讨论和交流。这样可改变“填鸭”式授课, 彰显“学生本位”的教育理念。


(三) 推动教育由“知识巩固”向“情感培养”转变

借助“微作业”, 学生能便捷地收集到与数学原理和公式相关的实际案例和人物轶事等, 进一步拓展数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增加学习的趣味性。通过与教师、同学开展平等交流, 在互动中体验和思考数学问题, 学生能形成个性化的见解, 促进情感的培养。


三、数学“微作业”的设计与应用策略

(一) 做好数学知识“微”积累

结合数学学科概念、公式、定律较多的特点, 数学教师可借助“微作业”引导学生了解数学文化、积累数学知识。

教师要从作业量上强调“微”, 通过减少作业篇幅而缓解学生对课外数学作业的心理抵触和压力[3]。以微信为例, 教师可以建立班级微信群, 根据课程教学进度发布“微作业”, 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资料, 形成自己的见解, 并以微信形式在群组中分享展示, 教师进行评价。

教师要注重“微作业”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当天的微作业, 内容可以是知识背景、难点解析、趣味数学等, 重在激发学习兴趣, 解决当天学习难点, 可为自主预习或复习提供有效帮助[4]。教师要通过“微作业”引导学生贴近生活, 关注身边的数学知识, 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二) 强化数学应用“微”练习

教师应关注“微作业”的实践性。应加强学生对数学公式和定律的理解、数学方法与技能的应用, 促进学生间的互补、借鉴与分享, 让数学学习变得更加自然、主动、有效[5]。为此, 作业设置首先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让学生巩固课本知识的同时, 广泛涉猎课外知识。比如, 教师可在微博等平台上发布有悬念的数学“谜题”, 引导学生自主搜索资料, 提出自己的观点, 尝试解答问题。其次, 要引导学生以自主探究的方式理解和应用知识。借助“微作业”, 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总结和运用数学知识, 提高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6]。

另外, 教师要设置“微作业”的训练梯度。可以通过多次“微作业”的设置, 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分析数学抽象的概念定理的能力, 逐步形成良好的数学思考习惯[7]。例如, 教师依托微媒介, 从易到难依次发布训练任务, 引导学生进行坡度式训练, 进而养成缜密的多维思维方式。


(三) 实现数学学习“微”互动

“微作业”的设计注重开放性。教师利用微媒体传播的交互性和即时性, 提高“微作业”的目标、内容和评价的开放性, 统筹协调线上和线下, 做到师生、生生、家长实时互动, 帮助学生及时排忧解难。

“微作业”的设计注重合作性。利用微信群、QQ群等互动平台, 将作业从“个人”转向“小组”, 并通过小组合作方式完成, 实现生生互动, 扬长避短, 提高作业完成效率。教师可通过微媒体发布作业要求, 学生组建学习小组, 相互讨论, 解决问题, 形成课题成果。尽管“微作业”量小, 却能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思考能力, 实现提质增效。


四、结语

在“微时代”背景下, “微作业”逐步实现了数学教学与微媒体的融合。借助“微时代”信息传播的特点, 数学“微作业”的设置完成了“微”积累、“微”练习和“微”互动等教学实践, 优化了数学作业流程, 提高了数学作业的信息化水平和创新程度。同时, “微作业”的设置对教师教育理念和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操作稍有不当, 很可能造成作业设置的过度碎片化、零散化, 甚至导致数学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 数学“微作业”设计还需结合日常教学实践, 进行更系统、更深入的研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