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间传说:家贫出孝子

 博览通 2018-08-20

“家贫出孝子”是老人们留传下来的一句话。随着这句话的留传,便有了历史上感天动地的“二十四孝”故事!

如董永“卖身葬父”。

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山东高青县)人。他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其后父亲亡于此。因无钱葬父,又举目无亲,董永只好卖身一富家为奴,以此得到葬父的费用。

董永卖身后,在去上工的路上,他于槐荫遇一女子。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就此结为夫妻。

婚后,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

在董永夫妻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是奉命帮他还债的。说完,女子便凌空而去。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市)。

又如:“恣蚊饱血”。


吴猛,晋朝濮阳人。他八岁就懂得孝敬父母。因为家里穷,没有蚊帐,蚊虫的叮咬使父亲晚上不能入睡。于是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他认为,这样蚊虫就不会离开自己而去叮咬父亲了。

“二十四孝”深入民心,它体现了人民群众爱老、养老的美好愿望。它的故事教育和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在它的感召下,古人又以“乌鸦反哺”、“羔羊跪乳”的美德,佐证爱老、养老是自然法则的昭示,是天经地义的伦理道德。

从董永“卖身葬父”和吴猛“恣蚊饱血”两例可以看出,“孝”与“不孝”,并非指子女能力大小,它衡量的是子女对父母的态度。只要尽了“心”,就无大小多少之分,这显然是与贫富无关的。那么,“家贫出孝子”,是不是倡导“贫穷”呢?我想古人绝非是在倡导“贫穷”,因为“贫穷”解决不了“老子”和“娘”的问题,反而更使养老雪上加霜。所以,古人的智慧我们不能低估,更不能曲解。他们说的“家贫出孝子”,是对子女培养环境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强调的是子女培养土壤的重要性。所以“家贫出孝子”在古代不仅穷人认可,富人也是认可的。

因为有了“家贫出孝子”的说法,是不是说“家富不出孝子”呢?古人没有这样说。这说明“家贫出孝子”,不是惟一,也不是绝对,古人也承认在共性中也存在着个性。由此可以看到,古人的智慧没有出问题,他们对“出孝子”既有共性的高度概括,又没有否定也有“例外”的个性存在着。

话还要说回来。古今淡“孝”,说的就是养“老子”和“娘”的问题。这个问题在富人家里可能不算问题,但在穷人家,问题可能比天还大。富人家的“老子”和“娘”,在晚年不仅吃得饱穿得暖,而且还吃得好穿得好。这是穷人家怎么也做不到的。但如果一个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穷人子女,让“老子”和“娘”晚年也能吃得饱穿得暖,那他呈现的孝心和付出的努力,定会到了感天动地的程度,这是富人家所不能及的。所以,古人凭此提出了“家贫出孝子”的说法。这个说法所肯定的是穷人子女在养“老子”和“娘”时,所付出的努力,而不是能力。这与“老子”和“娘”在晚年的需求和希望是一致的。所以,古人说的“家贫出孝子”既合情又合理,这便是它得以流传的科学依据。

如果流传下来的是“家富出孝子”会怎样呢?这个问题,我想不用分析,可直接给出答案,那就是:穷人家的子女养不起“老子”和“娘”,可以直接扔到街上去,也无可厚非。所以,“家富出孝子”的说法是不能流传的,因为它灭绝人性,代价太惨痛了。

听老人们说,从前有一个孝子叫孔瑞。他家里很穷,母子二人只住着村边上的两间茅草屋。

孔瑞二十岁了,人长得很英俊,但因为穷,竟没有一个来提亲的。为此,他母亲整天哀声叹气地为他发愁。


有一天早上,孔瑞正在和母亲一起吃早饭。听到脚步声,他们抬头看时,见是邻居张叔走了过来。孔瑞的母亲与张叔寒暄了几句,便拿个橙子让他坐下了。张叔坐下后便说:“嫂子,瑞儿不小了,他的同龄人都娶了媳妇儿,我是来给他提亲的”。孔瑞的母亲听后便叹了口气说:“唉,他父亲死的早,家里穷,把瑞儿耽误了”。说到这里,孔瑞说:“娘,是儿子没出息,我不怪父母”!张叔接过来说:“瑞儿真懂事,你会有出息的”。母亲见把话说远了,便陪着笑对张叔说:“他叔,你费心了。快说说是谁家的女儿”?张叔说:“是咱们村孔秀才的女儿”。母亲一听是孔秀才的女儿,心一下凉了半截,忙说:“大家主儿的闺女,咱可配不上”。张叔说:“是孔秀才看上瑞儿了,托我来保媒”。母亲听说是孔秀才托张叔来保媒的,便掩不住心中的高兴,忙放下手中的饭碗,又随即坐到张叔的身边说:“那好,那好!他叔,你说咋办就咋办,我和瑞儿都听你的”。这时孔瑞也放下了手中的饭碗,全神贯注地听张叔往下说。张叔迟疑了一下,脸色似乎阴沉了许多。他干咳一声,然后才说:“我估摸着是瑞儿有福气”。他略作停顿然后又说:“孔秀才的女儿今年十八岁,那可是十里八乡的大美人。好多有线有势的人家来提亲,孔秀才都回绝了,他只看中了你家瑞儿。只是……只是有一个条件”。母亲等不及,便问张叔:“孔秀才要一个什么条件”?这时,孔瑞也盯着张叔的脸,好像也等着要答案。张叔说:“孔秀才就这么一个女儿,他想招一个上门女婿继承家业”。孔瑞的母亲急忙说:“就这么一个条件,我们答应,我们答应”!张叔说:“既然如此,那我就都说了吧!孔秀才说女婿上门,不能带母亲”!孔瑞的母亲听了,一点都不迟疑,便说:“这个也行,上门女婿哪里有带母亲的”。张叔一听,很痛快,他又瞟了一眼孔瑞,孔瑞呆坐着,张叔伸出大拇指说:“好嫂子,你是个明白人!这事就这样定了,我给孔秀才回话去”!张叔还没站起来,孔瑞说:“张叔,我娶了媳妇儿就不要母亲了,那与畜牲何异”!张叔感到意外,心想“你母亲是个明白人,你犯什么糊涂”?便说:“瑞儿,你可要想好了,咱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再说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你可要掂量一下”!孔瑞说:“张叔,我知道你是好意,可我母亲年岁也大了,离了我他还怎么活”?张叔也知道孔瑞说的有理,但他觉得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错过了机会,他哪里还能讨到媳妇儿。他这么想,但没说出口。他把目光投向孔瑞的母亲,准备要告辞。见状,孔瑞的母亲说:“他叔,瑞儿不知道深浅,我做他的主,就这么定了”。她话音刚落,孔瑞走过来,“咕咚”跪在了她面前。孔瑞哽咽着说:“娘,不是我不知道深浅,只是这上门女婿做不得,你不能做主”!母亲抹着眼泪,拉儿子起来。这时她看到张叔起身走了。

张叔虽然走了,但母亲觉得这是一个好机会,儿子不能错过。因为她知道孔秀才不仅女儿长得漂亮,他的家境在乡下也是绝无仅有的。她让儿子坐下,然后语重心长地说:“儿子,娘老了,不能再拖累你。这门亲事……”。没等她把话说完,孔瑞便打断她说:“娘,你不要再说,这上门女婿做不得”。说完,孔瑞拿了农具便走了出去。

从那儿以后,孔瑞家再也没来过提亲的。

孔瑞的母亲还想劝说儿子,但她也知道儿子的脾气,便没有再提起做上门女婿的话题,只是背地里常常自责。她想:“自己六十多岁的人了,再活下去就成了儿子的累赘”,她有了死的想法。因为心里有了主意,她的心事便不再那么重,脸上的愁容也舒展了许多。

孔瑞家只有村南的半亩地,为了多收入一些,他只好在地里种一些菜。种菜虽然比种粮食辛苦,但一年多几季收获,母子二人的零用钱也就有了。

孔瑞虽然过了二十岁还找不到媳妇儿,但他心里牵挂的只有母亲。他种菜就是为多赚些零用钱用来贴补母亲生活的。

因为父亲死的早,孔瑞十五岁就挑起了生活的重担。除种菜外,他还在空闲时间编织草鞋,到了集日便担着出去卖。生活虽然不宽裕,但没有灾祸,母子二人也能过得去。因此村里的人们都知道孔瑞是个孝子,都夸他小小年纪便会精打细算地过日子。孔秀才选他做上门女婿,看中的也是他这一点。

这一日早饭后,孔瑞正在菜地里干活,忽然地头上有人急促地大喊:“孔瑞,孔瑞”!他不安地抬头望去,见是邻居张婶。孔瑞放下手上的活,急忙跑过去问:“张婶,怎么了”?张婶的脸色煞白,她边拉孔瑞的手边上气不接下气地说:“你娘不想活了,她喝了卤水,可吓死我了”!张婶说着说着,两腿发软,倒在地上起不来了。孔瑞拉了她一把,见张婶站不起来。他便放下张婶不管,独自一人向村里跑去。

孔瑞家本来在村外,很快他就跑到了家。这时院里已有很多人,他顾不上与人说话,便抹着眼泪进了屋子。

母亲侧卧在地上,头挨着地,嘴里还在吐着白沫。他哭喊着“娘……”,便跪倒在母亲身旁。他哭着便不由地用手去扶母亲的头。这时有人制止他说:“不要动你母亲的头,她喝了卤水,我们刚才给她灌了面糊,让她吐出来吧”!听张婶和周围的人们说母亲喝了卤水,孔瑞也想起来,过年做豆腐买了一斤的卤水没用完,因为谁家剩下卤水也舍不得扔,余下的便放在罐子里存起来,再过年时还用。孔瑞知道,他家盛卤水的罐子就放在了院子南墙根的背阴处。可他怎么也想不到母亲会做出这样的傻事。

他见母亲的身体有了动静,便止住了哭。他抹了抹眼泪,这才看清母亲在地上已吐了很多东西。

人们见孔瑞的母亲不吐了,大家才下手把她的上半身扶起来,然后又拿了擦脸巾给孔瑞,让他不时地给母亲擦拭嘴角上溢出来的脏东西。

过了一会,人们听到了孔瑞母亲微弱的呻吟声,大家都长长地出了一口气。紧接着便有人吩咐“快找些温水来”!这时,张婶不知什么时候已在屋里。她听说要温水,便说:“我去拿”!

孔瑞的母亲喝了几口温水,便又开始呕吐。见大家紧张,有经验的老人说:“不怕吐,正好洗洗胃”!

连着几次,孔瑞的母亲喝了吐,吐了还喝。

过了一个时辰她慢慢地她睁开了眼睛。孔瑞见母亲睁开眼睛,又跪着过去抱着母亲的头痛哭。见状,便有老人说:“瑞儿,别哭了!把你母亲抬到炕上去,让她躺一会儿”!按老人吩咐,大家帮忙,把孔瑞的母亲抬到了炕上,然后又让她躺下歇息。时间不长,孔瑞的母亲睡着了。

借这个时间,张婶给大家讲了事情的经过。

张婶说,吃过早饭,她刚收拾好碗筷,孔瑞的母亲就过来了。张婶以为她是串门说闲话,便把她迎到了屋里。可孔瑞的母亲不坐,只嘱咐张婶劝劝瑞儿,又叮嘱张婶告知张叔说:“瑞儿愿意做孔秀才的上门女婿”。说着说着,孔瑞的母亲哽咽地泣不成声了。张婶满口答应了她的叮嘱,孔瑞的母亲然后才抹着眼泪走了。

后来,张婶犯嘀咕:“又让我劝说瑞儿,又说瑞儿愿意做上门女婿”。张婶觉得这话不对,她决定去孔瑞家问个清楚明白。

张婶到了孔瑞家,院门开着,屋门也开着。他叫了两声嫂子,却没人答应。她想:“嫂子六十多岁的人了,能到哪儿去”?正疑惑间,她听到屋里传来呕吐的声音。她想可能是嫂子病了。她便来到屋里。这时她看到孔瑞的母亲蜷缩在地上,手抱着肚子,浑身抽畜,嘴里还在一股一股地往外吐东西。后来她又发现有一个罐子滚落在一旁。她知道那是一个盛卤水的罐子。他吓得两腿发软,便跑到院子里大声喊:“快来人哪,孔家嫂子喝卤水了”!见街坊邻居们来了,她又拔腿往菜地里跑,因为她知道孔瑞在地里。

张婶说着,孔瑞哭得泣不成声。他知道,母亲为成全自己的婚事,连命都不要了。他暗自下定决心,宁可一辈子不找媳妇儿,也不让母亲再受委屈!

因为有孔瑞细心照料,没出一个月母亲就能下炕活动了。她看到儿子忙里忙外的很累,便也支撑着虚弱的身体为儿子做做饭。尽管儿子几次劝阻,但她还是闲不住。

到了秋后,孔瑞的母亲觉得身体好多了。有一天吃过早饭,孔瑞去集市上卖草鞋。她便背了筐子去地里拾柴禾。但回来时下了雨,路面沾鞋,她只好光着脚往回走。走着走着,他的脚被扎破了。她当时也没有当回事,可到了晚上她觉得伤口处一蹦一蹦地疼。她心想:“脚心的伤口化脓了”。为不惊扰儿子,她忍到了天明。儿子走后,她想下炕做饭,但试了几次,都疼得站立不住。无奈,她只好坐在炕上唉声叹气。

吃早饭时,儿子回来了,他这才知道母亲的脚被扎伤了。孔瑞要去请郎中。母亲说如果长成疮请郎中也没办法,只有等疮破了头,把里面的脓血挤出来,才能好。听母亲这么说,孔瑞也相信,因为村里人长疮都是这样的。

到第十天,母亲的脚疼得轻了,疮口有脓水流出来。母亲让他挤一下,因为她知道把脓挤出来就好了。听母亲吩咐,孔瑞用手轻轻挤了一下。疮口立刻裂开了,脓水汩汩地流出来。这时,孔瑞感到母亲的脚在发抖。他松了手,不忍心在挤。母亲以为儿子被脓血吓住了,便鼓励他不要怕,再挤!他抬头看了看母亲的脸,母亲说:“再挤”!听母亲催促,孔瑞低下头,把母亲的脚心贴在自己的嘴上。母亲想挣开,但儿子双手紧紧抱着她的脚,她只能由着儿子,任他用嘴吮吸。

到最后,孔瑞看到从疮口吸出来的东西只有鲜血了,他才放下母亲的脚。当他看母亲时,母亲正在用双手捂着脸哭。

母亲的脚好了,四五日便可下炕活动,有轻活她也试着做一些。

由于心事重,再加上身体虚弱,半个月后,孔瑞的母亲又病倒了。她躺在床上,不吃不喝也不睁眼。孔瑞请了郎中,郎中看过后说:“老人是中风,生命无大碍,但很难恢复!

在孔瑞的恳求下,郎中经过一番救治,七天后,母亲恢复了意识,但肢体仍不能活动。郎中说:“再无好办法,只有静养了”!孔瑞无奈,只好每天细心照料,有了空闲时间他才去菜地忙一阵或出去卖卖菜。

有一日清晨,孔瑞来到菜地。他刚要往竹筐里收菜,便听到菜地里有动静。他警觉得拿起收菜的镰刀,便悄悄地在菜里寻找。走了几步,他看到,有一个火红的东西在菜地里翻滚。走近了,他才看清,那是一个火狐狸。由于火狐狸在翻滚,他看到有一条大蛇紧紧缠绕在火狐狸身上。孔瑞一步上前,伸手就用手中的镰刀把大蛇拦腰割断。大蛇松开了身体,火狐狸得救了。

火狐狸扬着头躺在地上站不起来,孔瑞把它抱起来抚摸着它的脊背说:“不要怕,你可以走了”。他再一次把火狐狸放在地上,但它还是站立不住,又倒在了地上。无奈他只好抱起它往家走。

到了家,他把火狐狸放在母亲身边,母亲却很喜欢这个小动物。孔瑞见母亲喜欢,他也很开心。

中午做饭时,他给火狐狸煮了两个鸡蛋,但火狐狸不吃。可等他端着饭碗吃饭时,火狐狸却围着他吱吱地叫。他想:“么非火狐狸想吃饭”?他盛了半碗饭,放到不烫嘴时,端起来给火狐狸。没想到它真地吃了起来。就这样,他养了三天。

看着火狐狸一切正常了,他决定把它抱到院门外边放生。但他放下火狐狸后,它马上又跑回屋里去。孔瑞明白,火狐狸这是不走。他想,狐狸有灵性,不走就养着吧!就这样,一日三餐,火狐狸就跟他们一起吃饭。

冬天到了,尽管孔瑞为母亲添了棉衣服,但老人因为不活动,母亲还是觉得冷。

有一天晚上下了雪,孔瑞一觉醒来,他觉得屋里暖烘烘的。他睁眼一看,满屋子红光。这时他发现火狐狸卧在炕中央,它身上就像冒火似的一闪一闪地发光。他再看看母亲,母亲正在酣睡。他一下子什么都明白了:“这光和暖都是火狐狸发出来的”!就这样,这个狐狸春天离去,冬天再来,一直到他母去世后才不再出现。

第二年开春,有一天早上醒来后,母亲说眼睛看不见东西了。孔瑞很担心,便又请来郎中。看过脉后,郎中说老人湿热太重,需要吃几副药调理一下。

孔瑞照方拿药,可吃了十几副药,母亲的眼睛还是看不见东西。孔瑞又请了别的郎中,用药后,仍无济于事。就在孔瑞束手无策时,邻居张叔领了一个云游的道士来到家中。

那道士鹤发童颜,目光深邃。他进屋后不问病情,也不看脉,只用手上的拂尘在孔瑞母亲身上扫了一下,便说:“女施主阴阳两虚,气血皆亏,她不止眼睛看不见,性命也恐时日不多了”。


孔瑞听了心中害怕,便追着问道士:“有什么办法可以救我母亲”?道士说:“凡间方剂已无济于事,少施主可在夜里子时,去村北乾坤洞采一块乾坤芝,它可以化腐朽为神奇。无论人神,用水煎了汤,服用一次即可百毒不侵”。孔瑞问:“什么叫乾坤芝”?道士说:“乾坤芝,即随天地形成而生的灵芝。它长在乾坤洞,主日月之精魂”。孔瑞又问:“村北无山无水,洞在哪里”?道士说:“山水在眼中,乾坤洞在人心中,有缘之人可以找到”。孔瑞又问:“怎么找”?道士说:“我留下一件宝物给你,由它指引,先得一个葫芦,有了葫芦,就有了开启乾坤洞的钥匙”。孔瑞说:“谢谢道长!不知您给我什么宝物”?道士没答话。他正要再问,道士倏忽不见,却有一件道袍留在了地上。孔瑞拿起道袍,心想:“这就是道长给我的宝物”?他正疑惑,空中传来道士的说话声:“去乾坤洞九死一生,你是至孝之人,可以化险为夷。这道袍你披在身上可以飞,坐在上面可腾云驾雾。少施主保重”!孔瑞万分感激,忙跪地叩谢。

晚上子时,孔瑞披上道袍,他不知道如何使用这宝物。不料,他刚把道袍在身上披好,自己的两脚就离开了地面。等升到超过了树梢时,那道袍便引着他向村北的方向飞去。

到了村北,在道袍的引领下,孔瑞不由自主地从空中落下来。他想:“怎么找到那个开启乾坤洞的葫芦呢”?正犯难,他看到地面上有一个东西在闪闪发光。他想:“么非这就是那个葫芦”?他伸手去摸,手还没触到地面,那个东西就已经到了他的手上。借着光亮,他看到果真是手掌大小的一个葫芦。

他把葫芦拿在手上,心想:“我有了开启乾坤洞的钥匙,母亲的眼睛有救了”!他正庆幸,身上的道袍又带着他飞起来。

不一会儿,道袍带着他飞进一个洞中。


他觉得奇怪,还没用葫芦开锁,怎么就到了洞中?他伸出手,“咦,葫芦哪去了”?他感到莫名其妙!正在纳闷,他觉得有人拉了他一把,顺势他也从空中落在了地上。

本来是夜里子时,但这里却不是黑夜。看看天,既没有太阳,也没有月亮。忽然,他听到“轰隆隆”的流水声。寻声望去,见一条大河就横在眼前。

这条大河波涛滚滚,声势浩大。水流虽急,但看上去一点也不凶险。他极目远眺,却看不到河的对岸。他想:“这是哪里,怎么会有这么宽的河”?正犯嘀咕,有人“啪”拍了一下他的肩膀。他吓了一跳!回头看时,见是一个少女笑嘻嘻看着自己。

这少女丽质天成,仙女一样的美丽。尤其是她那双眸,欢快得像两湾清泉。孔瑞没有思想准备,一时羞得不知道说什么好。那少女一步跃到孔瑞身边,她两手按了按孔瑞的双肩说:“孔瑞哥哥,不要紧张,坐下说话”。孔瑞按少女的示意坐了下去。这时,他才发现地上不知何时已铺了毯子。孔瑞摸了一下,毯子软绵绵的,似有女孩子特有的脂粉冷香在空中弥漫。孔瑞疑惑地问道:“你是谁,怎么知道我的名字”?那少女嫣然一笑,指着前面说:“这条河叫乾坤河,它直通东海龙宫。我就是东海龙王的小公主”!孔瑞一听,急忙起身要行礼。小公主拉住他说:“咱们俩之间,不用施礼”。孔瑞说:“那……那……”。小公主知道他在想什么,便说:“我在普陀山紫竹林潮音洞,是观世音菩萨的侍女。今天观世音菩萨点化我,让我在此等候有缘人”。孔瑞问:“有缘人是我吗”?小公主说:“正是你”。孔瑞有些诧异,便说:“不知小公主有何见教”?小公主说:“这乾坤芝是天地至宝,它可以化腐朽为神奇。但因洞中有三个毒霸看守,非至孝之人不能取”。孔瑞又问:“小公主也要取乾坤芝吗”?小公主回答说:“和你一样,为母亲治病”。孔瑞说:“小公主教我取乾坤芝的方法,拿到后我们就可以给母亲治病了”。小公主说:“子时是至阴之时,也是那三个毒霸毒性盛极之时,无论人神近前都难逃一死。所以我们要等过了子时才可以下手”。。

因为子时未过,小公主便与孔瑞坐在毯子上说话。小公主说:“去你家的那个小狐狸,本是我家的一件宝贝”。孔瑞一怔!心想:“怪不得火狐狸那么神奇,原来它是东海龙宫的一件宝贝”!他忙着问小公主:“那是龙宫的什么宝贝”?小公主说:“它是我父王的一件火龙衣,因为受观世音菩萨点化,它便到人间苦度修身。有佛门教化,它也是随缘而来,还要随缘而去。所以,它会陪伴你母亲到最后的”。孔瑞听后感动,又要行礼,小公主又把他拦住了。小公主说:“你拦腰斩断的那条大蛇,是存放火龙衣的匣子。你母亲百年后,火龙衣还会回到匣子里”。说到这里,小公主说:“子时已过,这是毒霸淫威最弱的时候,万不可错过。快,披上道袍”!

孔瑞从毯子上站起身来,刚披上道袍,便于小公主一起飞起来。

时间不长,他看到前方地面有一处闪着紫色的光。小公主说:“到了”。随说着他二人便从空中落下来。孔瑞问:“那闪光的想必就是乾坤芝了”?小公主说:“正是乾坤芝”!

他二人伏在路旁的一个岩石后面。借着闪光,孔瑞看到,乾坤芝有草帽大小,芝冠晶莹剔透,通体闪着紫色的光。小公主说:“芝冠下面有毒蛇盘卧,这种蛇不仅有毒牙,它还可以喷射毒雾;芝冠外围有毒蝎环绕,这种毒蝎攻击人时会飞;毒蝎外面是毒蜘蛛,这种蜘蛛也会飞,不论是什么只要被它的丝沾住,很快就会毒发全身而死”。孔瑞听后问道:“那我们用什么办法取乾坤芝”?小公主说:“我化作一只鹰把蜘蛛和蝎子引开,然后你披着道袍去取乾坤芝。记住,取乾坤芝时,不要用手,要用嘴在芝冠上吹气,因为至阳之气是乾坤芝头上的一把刀”。孔瑞说:“我用什么办法对付芝冠下面的毒蛇”?小公主说:“这个你不用担心,你只管取乾坤芝,毒蛇是邪物,至孝之人是它的克星”。

小公主吩咐完,纵横一跃,便隐入大河之中。不一会儿,乾坤芝的上方便出现了一只大鹰。

那大鹰俯冲下来,在它快到地面时,乾坤芝周围有密密麻麻的小亮点也都升腾起来。这时孔瑞发现乾坤芝周围的毒蜘蛛和蝎子似乎一下都消失了。孔瑞忙把道袍披好,他立刻就飞到了乾坤芝旁。他弯下腰,刚要对着芝冠吹气。“吱溜”一声,十几条毒蛇从芝冠下钻出来。孔瑞先是一惊,然后他立刻又淡定下来。他想:“你们这些邪物,我就是你们的克星”。想罢,他张开双手便把这十几条蛇掐在了手中。这些蛇也怪,一个个看似异常凶猛,但在他手上却都把脑袋垂了下去。他见这些蛇都软绵绵地像死了一样,顺手就把它们抛在了地上。他又弯下腰来,用嘴在芝冠的一侧吹了一口气,那芝冠便齐齐的落下一块来。他拿起那块芝冠,抖了一下身上的道袍,道袍又带着他飞回到那块岩石后面。

稍等了片刻,小公主也从河水中跳到了岸上。

他们互致问候后,孔瑞把那块乾坤芝分一半给了小公主。小公主接过乾坤芝万分感激。她叮嘱孔瑞,到家后要用百草灰水把乾坤芝的光面洗一下,因为上面有很多毒蛇喷射的毒液。孔瑞会意地点点头,只是觉得还有很多话不知怎么开口。小公主似乎明白他想说什么,但时机未到她也不好开口。

见孔瑞满脸窘态,小公主说:“孔瑞哥哥,你救了我母后,我父王会重谢你的”!孔瑞说:“咱们还能见面不”?小公主说:“会,很快就会见面的”!说着话,她伸手把孔瑞披着的道袍脱下来,然后又平铺在地上。她说:“孔瑞哥哥,你坐在上面,闭上眼”。孔瑞坐在道袍上,又紧闭双眼。这时空中传来说话声:“少施主,我来取宝物,你快给你母亲煎药吧”!


孔瑞听出是道长在和自己说话,他急忙伏身跪下。那道士在空中哈哈大笑,这时孔瑞看到自己身下的道袍,此刻化做一柄拂尘向上飞去。孔瑞感恩,不敢抬头。但跪了半天,道长再无说话,他抬起头来,却发现自己跪在自家堂屋里。

这时,天已亮了。孔瑞从地上起来,到内屋一看,母亲还在炕上躺着。他急忙拿出乾坤芝,按照小公主的叮嘱,把乾坤芝的光面用百草灰水洗了,然后用水煎了汤。

母亲喝下用乾坤芝煎的汤后,疗效果然神奇。她不仅眼睛好了,整个人如返老还童。她又活了二十多年,竟没有得过一次病。

三天后,东海龙王派人把小公主送过来,当天她就和孔瑞拜堂成了亲。

因为东海龙宫富甲天下,小公主的陪嫁除了数不清的珍宝外,龙王还赠了十块金饼表示对孔瑞的谢意。据说当时一块金饼可兑换五千两银锭。

孔瑞的孝行和事迹感动了很多人,当时在社会上也引起很大轰动。朝廷知道后,他被推举为孝廉,并在地方任上补了实缺。

后来,他们的儿子十四岁中举,十七岁考中进士,放榜时名列头甲。

孔瑞家贫,但他至孝,从而一步一步地得了福报。所以,人们坚信:行孝的人福报一定会来;不孝的人,福报也一定会远去。

(请长按二维码或点击我的名字<蓝字>,您就可以收到我首发的《民间传说》了)

欢迎转载,请联系:tzj0203@163.com

老牛自知夕阳晚

不待扬鞭自奋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