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普洱茶真乱,都是因为一群没文化的人在瞎搞?真敢说!

 海鹰21iy19j5rw 2018-08-20

茶行业大乱,皆因文化之祸?文化何罪?行业乱相恰恰是没有文化没有法制之必然?

@不夜侯

热闹非凡的茶行业,何时能放下装的文化,何时能回归品饮属性,何时没有伪大师,何时只有真老板,那时才能知道,茶叶加上文化二字覆盖不了商人的利益,为何不做个真小人。数以千计的茶行业协会,是推动了自律,创新了工艺,还是切磋并创造了“历史”。无谓黑白,只为钱财。这或许也是茶行业为何大而不强的重要原因吧。

@石竹山人蔡镇楚

面对业界无休的炒作,不切实际的天价茶,面对某些媒介护短浮夸之风,人们总责备茶文化,以为茶文化使之然。其实,文化何罪之有?中国业界的制假贩假之风,恰垥是缺少文化,背离文化精神使然。他们为利而使,不讲诚信,唯利是图,背离道德底线,他们有文化吗?有仁义道德吗?孔子早就指出:“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他们没有良知,没有道德,是中华茶文化的盲瞽。

@中华合作时报-赵光辉

茶行业的乱相不是文化之祸,是没有文化没有法制的必然。

普洱茶真乱,都是因为一群没文化的人在瞎搞?真敢说!

@吴疆说普洱

茶产业不是必需品,与古代把茶叶当最廉价的药物替代品的时代机遇不同了。

如今的茶产业依托的大背景是柴、米、油、盐、酱、醋、房之后的茶,是多余出来的,茶叶的替代品也极其多,咖啡是,碳酸饮料是,甚至瓶装矿泉水也是,以饮料为前提来推茶,无异于陷入汪洋的红海。

很多人未必注意到,最近国家提倡的大力发展茶文化,而不是大力发展茶。不要说普洱茶,六大茶类数千个品种,哪一个品种不是供大于求?

文化,才是核心,茶,只不过是载体而已。


@茶人列传

第一点吧:就像我们前面说的“茶是文化的载体”和“文化是茶的载体”其实都没有错,无非最终反馈到的都是一个茶产业上面。

第二个:封建时代,茶是雅品之物,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产业的膨胀,需要鼓励全民喝茶,目的也只有一个:健康饮品和追求品饮之中的乐趣。

茶最终的商品属性还是农产品,不用去管那么多江湖是非,真正的江湖不在于江湖,真正的市场也不在市场,勐海这里几百家厂都能存活,说明也有市场支撑。

一个人最高的境: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别管是是非非。至于说文化?啥叫文化?使人一头雾水就是文化?山头文化是文化? 十年前兴起的山头文化,除了指不同茶区不同风味的茶外,更多的是指的无可替代性的自然宁静生态质朴文化,自从三四年涌现的茶山游,亦把这一文化渐渐地推向了灭顶之灾。

文化就是一件事情做久了,能沉淀下来而形成一些体系化,这就叫文化。

至于什么叫法制?我们在做事的时候,第一:要有情怀倾向;第二:要有主观原则;第三,要有利益立场,比如这个是我做的茶,我的时间金钱投资在这里,我当然说我的东西最好。有错吗?一个人缺少我说的这些元素,也不是好人。

有人持着自己当个行业内小官,自己高价卖假货,还说别人的是假的。一些连泡来洗脚都不够格的茶卖到了天价,这已经不是茶的事情了,这是一个社会层面的问题了。你看有些品牌最垃圾的茶,在东莞还是那么抢手,而且几万一件,有些茶什么味道很多人都没喝过。做原产地输出,以昆明为中心,从六点钟到两点钟的地方,都有物产,茶叶只是一部分。

纯粹为茶,我告诉你有多痛苦。

第一:大的商业品牌烧不起,也过了那个时间,花钱还不奏事。

第二:普洱茶有个王八蛋的东西就是:越是好的茶越需要时间来历练,跟红酒洋酒一样。历史上的名酒也是当时卖不掉的,如果要在短时间内凭产品来说事还真不行。

第三:契合政府,打造高原物产,带动茶叶。

文化不是没有,是个断裂期。

此外,云茶是个很复杂的茶,而且现在还很多外省的机构和资本盯着,要想云茶好,第一要优化茶园,第二要鼓励发酵。根本问题都解决不了,谈何未来。下关沱茶再放20年都比不上易武的黄片好入口,不管什么样的大企业,一旦国家政策挤兑或经营不善,所有产品将变成地摊货,通道模式将会应运而生。首先还是产品模式,铁观音的没落看得出很多迹象,都是产品自身出了问题。

大厂之前的优势在于其产品价值捆绑了其企业文化或者运营模式,一旦受挤兑或者自身经营不善,产品也就是地摊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