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踝关节问题处理及贴扎

 林涔涔 2018-08-20

上周贴贴讲了膝关节的损伤及贴扎,今天带领大家学习另一个重要部位:踝关节!


踝关节问题处理及肌内效贴布的使用


踝关节

严格来讲,踝关节由内踝(胫踝)、外踝(腓踝)及距骨组成。

这三部分组成距小腿关节,是足踝主要承重关节。


然而,术语“踝”通常用于描述整个后足区域。

我们将在这个背景下讨论踝关节损伤及扎贴疗法。

足踝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包括26块骨、35个关节,以及超过100条肌肉、韧带及肌腱等,帮助足部得以适应环境。

足部基本功能包括:

1、支撑人体体重

2、控制、稳定腿部

3、适应不同地形

4、提升人体 

5、减震

所有这些活动均需要骨骼与软组织系统高度协调才能完成。


足部要实现所有这些功能就牵扯到距下关节的三平面运动。

距下关节的三平面运动要使用足部及小腿的内部、外部肌肉。


距下关节活动过度或受限改变骨骼相对位置,影响肌肉功能及平衡,大部分足踝的力学损伤都是由此引起的。


理解三平面运动及其对足部及腿部的影响是在足踝部位使用肌内效贴布的基础。


以过度旋前形式表现出来的距下关节过度运动及运动不足是引起踝关节力学损伤的主要原因。

由于距下关节及胫骨之间存在关联,过度旋前/旋后会改变正常关节位置,胫骨因此向内或向外过度旋转,导致骨骼失去其应有形状。

这时,相关软组织承受额外的应力及应变,即拉长或变短,导致肌肉失衡,出现肌肉功能障碍。

理解肌肉失衡的成因对于有效使用肌内效贴布至关重要。


足踝损伤十分普遍,常见损伤部位是踝周围区域(内侧及外侧)及中足部位(内侧及外侧)。

这些部位的峰值载荷很大,足的内部及外部肌肉活动也最多。

足踝内翻及外翻扭伤是急性足踝创伤的两个常见病症。


踝内侧疼痛(过度旋前)

无创伤史的踝内侧疼痛很可能是由过度旋前引起或导致加剧的。

常见疼痛部位是足踝内侧踝后部。  

疼痛源于胫骨后肌肌腱炎,胫骨后肌主要负责足部内翻。

胫骨后肌薄弱还会增加相关肌肉的肌肉活动。

并会伴有内侧支持带肿胀,这是常见的水肿部位。


踝外侧疼痛(旋后)或前足外翻

慢性踝外侧疼痛通常伴有足部旋后(高足弓)或足部旋前且前足外翻角度高。

足踝外侧肌肉,特别是腓骨长肌主要负责控制足部外翻。

足部旋后时,这些肌肉需要加倍做功帮助足部外翻。 

外踝常见局部肿胀及水肿,是继发关节炎改变或慢性软组织功能障碍。

跟骨后侧疼痛(跟腱)

跟腱控制足部跖屈,为步态蹬离期提供向前的动力。

因此,跟腱损伤相比小腿前侧其它肌肉损伤更加普遍。

急性损伤情况下,扎贴在休息/恢复阶段应专注于减轻肿胀,康复阶段则需要抑制贴法来支持正常肌肉活动,减弱肌腱的拉力。


贴扎方法

效果:减轻疼痛、消除肿胀、稳定踝关节。

图解

1、减轻疼痛 采用X型贴布

摆位:舒适体位 。X型贴布中间锚固定于痛点,尾向各端延展。



2、消除肿胀:采用爪形贴布(自然拉力)。

摆位:患足跖屈,可略内偏。


爪形贴布:一条贴布的锚固定于外踝上方,尾向远端肿胀处延展。


另一条锚固定于内踝上方,尾向远端肿胀处延展。两条贴布如两手交叉,包覆于肿胀处。



3、稳定踝关节:采用I形贴布(自然拉力及中度拉力 )

摆位:踝足中立位。

“I”形贴扎:以足外踝内 翻型扭伤的患者为例,锚固定于外踝直上,用自然拉力垂直向下延展,绕过足底后用中度拉力,止于内踝直上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