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主CPU必须转RISC才能活是伪命题

 徒步者的收藏 2018-08-20

在RISC-V火了之后,很多业内人士大力鼓吹RISC-V,并认为自主CPU赶紧转RISC-V,不转RISC-V必死。只有转RISC-V才有前途。但铁流认为,这个观点是非常值得商榷的。


技术有没有希望,不看跟洋人跟的紧不紧,而是看跟应用跟的紧不紧。

国外什么火就跟什么,一些单位在过去十多年的实践已经说明了,这样做意义不大。

10多年前,安腾比较火,有单位就去跟安腾,结果也没成。

之后SUN把SPARC开源了,又有单位去跟,结果又没成。


前几年ARM崛起,很多人鼓吹,自主CPU赶紧转ARM,即便ARM在PC和服务器上生态很一般。

实践证明,一些单位转了ARM,但这些转投阵营的ARM服务器厂商在商业市场也没能大红大紫,照样和自主CPU一样,主攻党政J市场。

因此,什么火,换什么指令集,这对于CPU的商业化来说,没有太多意义。

关键是自己设计CPU的能力,以及生态和应用。


举个例子,自主CPU走自建生态的道路,现有的生态已经使自主CPU在超算、服务器、PC、嵌入式等方面有一定应用。自主超算芯片不仅性能很强,而且在应用上也不错,斩获戈登贝尔奖就是有力证明。

类似的,自主桌面和服务器CPU,已经能够基本满足党政办公使用了。

如自主CPU转RISC-V,就必须和过去在超算、PC、服务器的生态做切割。

试问,现阶段,RISC-V在超算、PC、服务器上有生态可言么?

自主桌面和服务器CPU可以满足党政市场需求,RISC-V在PC和服务器压根就是一片空白,转RISC-V做PC、服务器、超算,有应用么?有生态么?有客户么?

还是那句话,技术有没有希望,不看跟洋人跟的紧不紧,而是看跟应用跟的紧不紧。

即便要跟RISC-V,前提也是只关注最新动态,在RISC-V已经形成了成熟的生态,做RISC-V可以直接在商业市场上卖之后,再转投RISC-V阵营。


另外,跟RISC-V也是有风险的:

比如国外巨头都想别人去开荒,自己跟着后面捡漏,RISC-V只是炒作的凶,但做的少,国内这些跟随企业怎么办?

又比如西数、英伟达只做嵌入式,但国内企业希望用RISC-V做桌面和服务器,在RISC-V桌面、服务器一片空白情况下,国内这些跟随企业怎么办?

再比如RISC-V起来了,但生态破碎化,国内这些跟随企业怎么办?

还比如RISC-V起来了,但授权费水涨船高,国内这些跟随企业怎么办?

......

鸦片战争以来的历史教育了中国落后就要挨打!

有了两弹一星后,洋人武力入侵中国已经成为泡影。但如果不能做到洋人有啥,中国也有啥,还是会受欺负!

中兴事件就是血淋淋的教训。

因此,中国必须要有自己的Wintel,一些人所谓的融入“西方体系”只不过给自己不愿/没有能力从底层开始自主研发,选择高度依赖欧美技术的行为找托词而已。这种做法在当下这个国际环境而言,是有非常大风险的。

而Wintel不是国外什么火,我们就去跟,就能够跟出来的,是一步一个脚印,十年磨一剑做出来的。


郑板桥的《竹石》写到: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中国自主CPU发展也要有这种精神,20年坐冷板凳,任尔东西南北风,咬定青山不放松,以持久战的方式建立起自己的生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