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角场故事:1930年代大上海计划

 非亲似亲fhf 2018-08-20
如今,行走在五角场那一带的时候,总会不经意间遇见那些隐匿于民楼、学校和医院中的宏伟楼宇。哇,上海原本拥有一个让中国人自豪的历史街区,却神秘地消失在历史的洪流中!

这是什么一回事呢?老底子君,今天带你回眸“1930年代大上海计划“。





1930年代:大上海计划



上世纪初,上海黄金地带已分别被法租界和公共租界占据。


1920年代的上海租界分布图,公共租界(英、美等列强)与法租界控制了黄浦江与苏州河畔大片土地,中国政府控制的上海繁华地区主要集中在闸北与南市。


根据孙中山先生的《建国大纲》,1929年7月上海特别市政府第123次会议通过《大上海计划》,划定今江湾五角场东北地带作为新上海市中心区域。


大上海计划图,右上角道路规划密集处即规划中的大上海新市区。


该计划各项工程于1930年上半年开始建造,在一片农田间修筑了一系列道路,并以新市政府大厦为中心,完成了运动场、图书馆、博物馆、市医院、卫生试验所、国立音专、广播电台、中国航空协会等建筑。在数年间陆续建起了一座不可思议的上海新城,而与租界中的另一个市中心遥遥相对。


规划中的上海市市中心区域鸟瞰图,十字区块即为市中心区行政区域,可见道路网密度极高。


1930年的市中心区域分区计划图。


市中心区域详细分区计划图(1930年)


市中心区域的规划图。


计划中划定上海东北方向的翔殷路以北,闸殷路以南,淞沪路以东约7000余亩的土地为新上海市市中心区域,并建造上海市政府大厦等一些基础设施。此划定区域位于今上海杨浦区殷行街道、五角场镇、五角场街道及新江湾城街道辖区内。


1930年代的五角场大转盘,翔殷路、黄兴路、其美路、西翔殷路与淞沪路交汇于此。


计划通过后政府便逐步予以实施。其间因日本侵入而被迫停工数次,1937年淞沪会战后,该计划被迫停止实施,不过日军对此计划“情有独钟”,1938年10月新制订的《上海大都市计划》也正是以《大上海计划》为原形而所作的更改,添加了更多的亲日内容。1945年二战结束,日本投降,国民政府重新接管后未能接续计划,仅对部分道路和建筑进行修缮。1945年,成立了以大上海计划中划定的区域作为新市区,这一象征性的计划产物一直延续至1952年被兼并成江湾区。


设计师董大酉小传


董大酉(1899~1973),浙江杭州人。民国11年(192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即去美国留学。先后毕业于明尼苏达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民国17年回国,民国18年与美国同学菲利普合办建筑师事务所。同年加入中国工程师学会,被推选为中国建筑师学会会长。论著有《中国艺术》、《建筑记事》、《大上海发展计划》等。民国18年,上海特别市政府制订《大上海计划》。8月12日成立“上海市市中心区域建设委员会”,聘请董大酉为顾问。民国19年市长张群批准聘他为主任建筑师。董大酉以他的专长才智,在五角场地区,规划设计筑就一批驰名中外的重要建筑。1990年,该批建筑被市府定为文物保护单位。




大上海计划:著名建筑物



01

1、旧上海特别市府大楼(今上海体育学院内)

地址:长海路345号


为中国清代宫殿式样,建筑底层基座以石望柱围栏,大石阶直达二层门厅大平台,绿色的琉璃瓦顶盖,中国梁柱式结构主题的立面,采用彩釉花型装饰。楼前是可容纳10万人集会的市政广场。建筑坐北向南是中山纪念堂,中央竖立着孙中山铜像。


上海特别市府大楼旧影。


市长吴铁城行开门礼。


1930年代的孙中山先生铜像,铜像连座高九英尺,整体都呈棕色,总理穿马褂长袍,右手持呢帽,左手持手杖,足蹬颤毡鞋,神采奕奕,颇显庄严。


1935年在市政府门前举办的集体婚礼。


遭到日军轰炸的市府大楼。


旧市府大楼近影。



2

2、旧上海市博物馆(今长海医院影像楼)

地址:长海路174号


博物馆中部及前面两翼为二层建筑(二翼突出部分原为一层,后改建为二层),另有门楼二层,全部建筑为钢筋混凝土构造,外墙用人造石砌筑。该馆1934兴工,1935年落成。


旧上海市博物馆旧影。


遭到日军轰炸的上海市博物馆。


旧上海市博物馆近影。



3

3、旧中国航空协会与飞机楼(今长海医院内)

地址:长海路174号


1933年1月1日,中国航空协会在上海成立。1935年,在市中心区博物馆建造会所及陈列馆。由此,'市中心区'内又多了一栋奇特的建筑“飞机楼”。大楼同样由设计了博物馆和图书馆的设计师董大酉负责设计。


飞机楼旧影。


飞机楼鸟瞰。



4

4、上海图书馆(同济中学)

地址:政立路25号


建于1936年,董大酉设计,张裕泰合计营厂承建,混凝土结构,建筑风格与博物馆相仿。图书馆拥有藏书50万册,珍本逾4000册,规模超过租界内所有图书馆。


上海图书馆旧影。


上海图书馆近影。



5

5、36幢别墅群

地址:市光路民府路


1933年,实施大上海计划兴建新市中心区时,由兴业信托社在五角场镇中部,市光路、民府路建造混合结构花园住宅36幢,又称36宅。建成后,售与当时的市府高官和工商人士居住、大资本家居住。抗战胜利前夕,被美机炸毁2幢。解放后,修复原貌。后来,因为新市中心区完全被废,三十六宅别墅也就几乎成了农舍。整个别墅周围除了原居民外已成为了外来务工者集聚地。



6

6、原国立音乐专科学校

地址:民京路918号


据说,国立音乐专科学校是如今上海音乐学院的前身。这幢在当时来说相当雄伟的建筑由著名建筑师罗邦杰设计,于1935年建成。在校舍主体楼的大门西侧是两排琴房,琴房中间是一大片绿草如茵的广场。从广场进入主楼,大礼堂、合奏厅、图书馆、课室、办公室和宿舍等,都相当宽敞。主楼现为公安部上海消防研究所办公楼,左楼及附带建筑原是男生宿舍,现为医院的住院部,右楼及附带建筑,现也是消防研究所办公楼。



7

7、旧上海市运动场(今江湾体育场)

地址:淞沪路245号


由中国著名建筑师董大酋设计,始建于1934年8月,1935年10月建成后投入使用,占地面积360亩,当时是远东最大的综合性的体育场馆。田径场大看台为体育场之主体,是长达千米的环形建筑,设东西司令台,由人造白石筑成,上刻吴铁城题“上海市运动场”,高20米,共三层,其左右顶巅置古铜色大鼎各一。


鸟瞰上海运动场(1930年代)


上海市体育馆(1930年代)


上海游泳馆内景


上海市游泳馆



上海运动场近影。


8

8、叶家花园(今上海市第一肺科医院内)

地址:政民路507号


上海少见的中式园林。叶家花园位于五角场街道西部,原江湾跑马厅之旁。花园为浙江镇海巨贾叶澄衷之子叶贻铨(字子衡)建造。清宣统二年(1910年)江湾跑马厅建成后,叶从所获利润中筹款,建造了这座花园,主要供赛马赌客休息游乐。



9

9、“民、国、市、政、府”

五字作为首字命名道路


五角场那带一些道路的得名就源于1930年代的“大上海计划”。当时计划铺筑的包括干道、次道、支路、环形道路达二百余条。在短时期内为这些新路取名成了一个难题。后经多次讨论选择了一个可行性强又带有浓厚时代特征的办法——就是原则上以“民、国、市、政、府”五字作为首字来命名。国和路、民星路、市光路、政立路、民府路等等路名,皆由来于此。




大上海计划:梦碎八一三



限于市政的财力以及1932年一·二八日军侵略的影响,“大上海计划”当中很多的建设发生了具体的变化,譬如建筑风格就经历了从前期的“中国固有形式”后来逐渐过渡到现代主义的风格,也有一些规划自始至终都仅仅停留在纸上(如规划中机场建设)。但大上海计划七年多的建设,在1937年8月13日后,就被日军的再次来袭永远地打断了。

1932年2月24日,一·二八事变后日军与国军在上海的交战地图。


日军绘制的一·二八事变鸟瞰图,国军形象被丑化。


日军无野蛮地席卷了整个上海华界,刚从一·二八事变中恢复过来的闸北又再次被炸成断壁残垣,南市区也几乎被夷为平地。而江湾新市区是上海市区的北门户,正对着黄浦江与吴淞口,因而也是中日军队交战的第一线。


日军从刚完工不久的虬江码头第一期登陆,大上海计划的道路系统为日军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日军沿着翔殷路一路进犯,不久便攻占了新市区全境。

闸北的断壁残垣。

在断壁残垣中坚守阵地的国军。

上海南站遭到空袭,一位本该还在母亲襁褓中的婴儿正坐在站台上哭泣。


大部分新市区建筑都被战火无情蹂躏,上海特别市政府大楼遭到十几发炮弹的攻击,市立博物馆与市立图书馆等建筑也都千疮百孔,惨不忍睹。


占领上海后,日军对受损的市政府新厦等建筑设施,加以修缮维护。不过,“醉翁之意不在酒”, 日本人此举的目的并非是继续“大上海计划”未竟的工程,而是要借用江湾已有的市政建筑,为其侵华战略服务。

日军攻占上海特别市政府大楼。

日军摧毁孙中山先生的铜像。

日军攻占复旦大学。


1938年10月16日,日军操纵下的伪上海特别市政府在江湾市中心区的市政府新厦举行成立典礼,随后不久上海市立体育场沦为了侵略者的军火库。日军在昔日美丽的草坪和跑道上修建兵器修械厂,开挖河渠、修筑电网、垒起碉堡,这里成了魔鬼的城堡。

上海市立体育场一片废墟。

新市区内,旭日旗在已是一片废墟的国立上海商学院上空飘扬。


翌年,日军又一把火烧光了江湾附近的四百年殷行古镇,铲平市立公墓,造起远东最大的军用机场——江湾机场,又赶修了从飞机场直达吴淞炮台湾的铁路,利用新建的虬江码头作为物资储运码头,将从中国各地掠夺来的资源通过海路运回日本。原市中心区成为了日本的军事基地,1945年在该地驻军的就有:陆军一四六师驻五角场及其附近地区,六十七师驻当时的上海市伪政府。

在殷行古镇附近的闸北水电厂水塔的日军。


所有这一切都说明了一个问题:雄心勃勃的“大上海计划”被日本的战争机器碾得粉碎,化作“南柯一梦”。1945年抗战胜利之后,由于租界已经在1943年收回,上海得以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新规划,国民政府将上海市政府设在了在战争中受损较小的旧市区的繁华地段。

1945年的江湾新市区航拍图,昔日的市中心伤痕累累。


由于财力不足与江湾地区元气大伤,国民政府对当年的大上海计划弃之如敝屣,当年规划的市级建筑普遍降级,原特别市政府大楼变为上海体专教学楼,上海市立图书馆变为同济中学教学楼。


大上海计划如同一个被搁置的旧梦,江湾五角场这一带再次荒芜寂静了,从规划中的新市区再次变为落后的“下只角”,只留下未竟的道路系统与一系列充满民族主义的建筑,供后人凭吊大上海计划曾经的辉煌。



改革开放:再次焕发光芒



在改革开放后,江湾五角场作为杨浦区的北部中心,再次得到了重视,一系列围绕江湾五角场的开发计划随之而来,沉寂多年的大上海计划的遗留建筑与道路再次焕发出了光芒。昔日的市中心区那一幢幢民族风格鲜明的建筑经过修缮之后依旧风姿绰约、神采奕奕;那一条条印刻着大上海计划遗迹、路名极富历史特色的道路织成了一张四通八达的路网,朝夕都呈现出一派车水马龙的繁盛景象。

1983年的江湾五角场。

今日的江湾五角场。


作为“江湾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上海城市发展历程中的一座里程碑,体现出那一代上海人善于学习、勇于创新、不断走向现代化的奋斗与开创精神。


如今在大上海计划中的市中心区的交通枢纽江湾五角场,一个融大学城、知识产业园区、现代生活区和商业区为一体的五角场上海城市副中心已在这片热土上崛起,杨浦知识创新区也从这里展翅腾飞。大上海计划留下的不止是历史遗憾,更多的是一种对后人的激励,一种强国复兴的鞭策。


图文整理编辑自:网络




上海老底子laodizi

每天为侬送上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