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个明朝人被称为世界水利的泰斗,连恩格斯都对他叹服不已

 雲泉 2018-08-20

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它哺育了我们中华民族。但同时也会发发脾气,给沿岸居民带来些灾难。虽然人们一直以来想尽各种办法来治理黄河水患,但仍是屡治屡发。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数千年,直到他的出现。

这个明朝人被称为世界水利的泰斗,连恩格斯都对他叹服不已

公元1521年,朱厚照结束了他个性的一生,他的堂弟嘉靖皇帝继位。也正是这一年, 在浙江有两个不平凡的人相继诞生了,一个是徐渭,另一个就是今天的主人公潘季驯。只是,相比天才徐渭,潘季驯的前半生没有丝毫出众的地方。

这个明朝人被称为世界水利的泰斗,连恩格斯都对他叹服不已

潘季驯出生于官宦世家,直到30岁才考取了进士,成绩也普普通通,被指派了一个七品小推官。此后默默的在官场上摸爬滚打,从推官到御史,再到大理寺左少卿,直到右佥都御史(正四品)总理河道。这时的潘季驯已经45岁,如果继续按照这样的情况下去或许也就是个埋没在历史洪流中的普通公务员罢了。只不过,当潘季驯遇到了河道,这一生就无法再平凡下去了。

这个明朝人被称为世界水利的泰斗,连恩格斯都对他叹服不已

此后20多年,直到72岁的年纪请求退休,潘季驯有一半的时间都在跟黄河打交道,上到河南,下至南京,更是多次深入工地亲自勘察指挥。潘季驯认为黄河之所以水患频繁,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河水中含沙量过大。他说如果用斗计算,黄河水中沙占了六成,到伏秋季节更是占了八成之多。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黄河水流速度快的话还能将泥沙带走,一旦流经平原地带,水流速度变慢,就会导致泥沙淤积在河道。最终水位会不断上升,赶上雨季终将造成堤坝决口。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要保证河水始终以高速前进,将泥沙带入大海。

这个明朝人被称为世界水利的泰斗,连恩格斯都对他叹服不已

潘季驯为此专门发明了“束水攻沙法”,分别修建缕堤和遥堤。在河水流经平原地带时,修建缕堤将河道收紧,这时大量的河水通过狭窄的河道,水流就会加速。之后,又在距离缕堤1.5公里的外围再修建遥堤来防止溃堤。这样在黄河水量少的时候经过缕堤的时候能得到加速,通过高流速的河水把泥沙带走。而到了洪水泛滥的时候就任由黄河水漫过缕堤,由外围的遥堤发挥作用。漫过缕堤的河水速度变慢其中裹挟的泥沙自然就沉淀在了缕堤与遥堤之间部分,对于这些沉淀的泥沙只需要在旱季的时候派人将其运走就行了。

这个明朝人被称为世界水利的泰斗,连恩格斯都对他叹服不已

三百年之后,当西方的水利学家们对黄河水灾情况进行调研之后,提出的治理方法仍然是潘季驯的这套“束水攻沙法”。就连恩格斯在读到潘季驯的治水方案之后也叹服不已,这时高傲的西方人这才对中国古代的水利科技产生了深深的敬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