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窗户都是纸糊的,就不怕刮风下雨么?

 自华居 2018-08-20

在很多影视剧中,经常出现这样的镜头:刺客穿着黑色的夜行衣,潜伏深宅大院内,夜深人静之时,走到窗户边,用手指捅破窗户纸,观察室内情况。

 

在民间,也有“挑破那层窗户纸”的俗语。


似乎在中国古代,窗户真的只能用纸来糊,而且还特别容易被戳破,真的是这样吗?(来源于网络)

 


先回答第一个问题:古代的窗户纸,是不是都是纸糊的?


至少在东汉之前,人们是不用纸来封窗的。

第一,因为没发明纸;

第二,即使西汉时已经有了纸,也因为太难用而被嫌弃。



纸被蔡伦改良之前,手感是很粗糙的,因而主要用于军事方面(一开始用来画地图,但因为太糙,常常连线都画不直。也不知西汉人因此走了多少弯路)和包非食用型物品,比如毒药丸。

 

1986年,考古队在甘肃天水市郊放马滩汉代墓葬区发现了一张麻纸,是公元前176-前141年,即西汉文、景帝时期的东西。从照片来看,放马滩麻纸用黑色线条画上了山川、河流、道路等图形,说明在西汉初期,纸张被用作地图载体。


汉成帝时,赵飞燕的妹妹赵昭仪受宠,却没有生下孩子,但后宫曹伟能早她一步生了个小皇子。赵昭仪借姐姐的权势,将曹伟能送进监狱,并派人送毒药让她“自尽”。这两枚毒药就是用红色的薄纸包着,里面还写着:“你努力把药吃了,不要再来勾搭皇上了。你要知足!”

 


东汉时,蔡伦改进了纸张。

 


那么,东汉之前的窗户上都是什么呢?

 

从夏商周一直到东汉,在这漫长的过程中,绸布的作用一直很大。在王宫和贵族家庭中,窗户上一般蒙着绸布,如果出现天阴下雨,则再加一层木板。民间的情况也差不多,不过百姓们是用不起绸布的,他们大多使用自己织造的麻布。



在天气寒冷的季节,也使用木板。

 


因此当时无论是贵族还是普通百姓,他们的住宅都存在采光不足的问题。纸出现以后,这个问题得到了缓解。

 


不要以为用普通的纸糊在窗户上就可以了,这样的纸一场雨下来就什么也留不下。

当时大部分的人的窗户上都糊着砂纸,砂纸要经过桐油长期的浸泡,这样一来,不仅可以防水,还可以起到一点透光的作用。从外边看,略微可以看到人影,有点像今天的磨砂玻璃。



这一技术成熟以后,不但民间家庭,就连王公贵族的住宅也是这个模式。

不过贵族们家的窗户纸十分精美,通常还印有各种纹饰。

民间百姓可用不起这种奢华装备,还是白纸最实用。

 


使用纸张以后,室内的亮度有所增强,但也出现了另一个问题——由于纸张比较薄,大风大雪天气之后,可能会出现破损的问题。因此在中国古代社会,有一种手艺人是专门换窗户纸的,就如同现在换纱窗一样。



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了清末民初,随着玻璃的大规模出现才结束。

 

在明朝时期,那种标准的玻璃制品还是非常昂贵的。特别是明末,一支玻璃杯的价格相当于小地主一年的收入。



但在北京、南京这些权贵云集的地方,昂贵的玻璃制品依然受欢迎。当时西方科技不断流入中国,玻璃也在其中。由于玻璃的采光效果好,迅速成为了富人们的首选。



起初玻璃的价格也不便宜,因此农村大量使用明瓦。



随着其价格大幅度下降,家家户户就都可以使用玻璃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