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皮科新观察|对于皮肤幼虫移行症,有效的治疗方法是?

 王吉松 2018-08-21

皮肤幼虫移行症是动物钩虫幼虫在人体皮肤中移行所致的浅表性、自限性皮肤病。最常见的是犬钩虫(Ancylostoma caninum)和猫钩虫(Ancylostoma braziliense)。此病多发于热带、亚热带地区,我国东南部等地区偶有散发病例。


此类幼虫多寄生于皮肤表皮下或皮下组织,故皮损多见,偶有侵犯肺部及内脏者。皮肤幼虫移行症临床特征为在皮肤病变部位出现线状或索状隆起的匐行性红斑(图3、4),常有剧烈瘙痒。有研究曾统计皮肤幼虫移行症临床及人口统计学特征,详见表1。接触被犬或猫钩虫卵污染过的物品(猫砂等)或潮湿土壤的皮肤最常受累,尤其是足部(图5、6)。


表1. 皮肤幼虫移行症临床及人口统计学特征

3.png


4.png

图3. 皮肤幼虫移行症(大腿)


5.png

图4. 皮肤幼虫移行症(臀部)


6.png

图5. 皮肤幼虫移行症(足部)


7.png

图6. 皮肤幼虫移行症(足部)


根据匐行性皮疹的典型临床表现可考虑本病,在皮损中挑出虫体或病理活检发现虫体(图7)可确诊。该病需与疥疮、蝇蛆病、丝虫病、钩蚴皮炎等寄生虫性皮肤病相鉴别,这些疾病皮损表现差异较大,鉴别诊断较为容易。


8.png

图7. 病理活检发现虫体(箭头)


除此之外,还需与临床表现为匐行性、游走性皮疹的疾病鉴别,鉴别诊断疾病及其特征见表2。


表2. 皮肤幼虫移行症鉴别诊断及其特征

9.png


10.png

图8. 匐形性回状红斑


11.png

图9. 叠瓦癣


12.png

图10. 游走性红斑


13.png

图11. 匍行性血管瘤


14.png

图12. 坏死松解性游走性红斑


虽然皮肤幼虫移行症有自限性,但可能存在主观不适和继发细菌感染风险。口服驱虫药能促进症状消退,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治疗方式较多,可考虑外用15%噻苯咪唑溶液或复方乳膏,每日2-3次,约5天即可治愈。口服噻苯咪唑耐受性差,临床不用。其他有效且耐受性好的系统治疗有阿苯达唑(成人为400 mg/d,每日1次,口服3-7日)和伊维菌素(约0.2 mg/kg/d,每日1次,口服1-2日)。



主要参考资料

Haber R, Bachour J. A creeping eruption of the buttocks.[J] Indian J Dermatol Venereol Leprol. 2018; 84: 440.

Schuster A, Lesshafft H, Talhari S, et al. Life Quality Impairment Caused by Hookworm-Related Cutaneous Larva Migrans in Resource-Poor Communities in Manaus, Brazil.[J] Plos Neglected Tropical Diseases. 2011, 5(11):e135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