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齐白石是如何一步步发家的?

 摄影姥 2018-08-21

老骥伏枥 三进京城

齐白石,一个名震当代画坛的人物,一位集诗、书、画、印于一身的美术大师,在生养他的湖南老家度过了四十年“波澜不惊”的前半生。1864年1月1日,齐白石出生在湖南湘潭县白石铺杏子坞星斗塘的一个贫农家庭。作为家中长孙,祖父为他取名纯芝,号渭清、兰亭。“白石”是其后来常用的号,根据白石山人而来。因家贫,齐白石从十五岁起学做木匠,以备将来糊口养家。他先后拜齐仙佑、齐长龄为师学大器作,但由于身体羸弱、气力不足,学习大器作很是吃力。后改拜周之美为师,改学小器作,制作雕花、嫁床、花轿、香案等,人称“芝师傅”,誉满邻里。

齐白石 牡丹图轴 纸本设色 纵一三九厘米 横六二·二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二十岁时,齐白石因在主顾家见乾隆年间翻刻的《芥子园画谱》,遂开始走上习画之路。二十六岁时,他拜民间艺人萧传鑫为师,学画肖像。二十七岁时,齐白石脱离木工生活,拜胡沁园、陈少蕃为师专习诗画。改名璜,号濒生,别号白石山人,又号寄园。三十二岁时,齐白石与王仲言、罗真吾、罗醒吾、陈茯根、谭子荃、胡立三组建“龙山诗社”,号称七子,齐白石任社长。三十四岁时,齐白石开始习写钟鼎篆书,并随友人王仲言、黎松安、黎薇荪等学习刻印。三十五岁以前,齐白石作画的足迹仅限于杏子坞附近百里之内,直到三十五岁时经朋友介绍,才开始到湘潭县城给人画像。

齐白石 篆书“百花齐放” 102.5cm×35cm 1953 中国美术馆藏

四十岁以前,齐白石从未出过远门,最远不过湘潭县。而四十岁以后,齐白石的人生轨迹悄然发生了变化。1902年秋,在友人夏午诒的邀请下,齐白石初次远游至西安,去教夏午诒的如夫人姚无双学画。行途中,他见沿途山水奇丽,便绘下《洞庭看日图》和《灞桥风雪图》,日后收入《借山吟馆图卷》中。此次远游为齐白石日后进京埋下了伏笔。

齐白石 红衣牛背雨丝丝 56.5cm×151.5cm 1952 中国美术馆藏

1903年春三月,因夏午诒要进京谋求差事,四十一岁的齐白石便随夏午诒一家动身进京。在从西安赴北京的途中,齐白石见华山山势陡立,像刀削一样,又见崇山是另一种奇景,于是分别绘《华山图》和《崇山图》。此次来京,齐白石暂住在宣武门外北半截胡同的夏午诒家,他谢绝了夏午诒想要向慈禧太后推荐他做内廷供奉的好意,因为他不愿亲近官场,“只想卖卖画,刻刻印章,凭着这一双劳苦的手,积蓄得三二千两银子,带回家去,够(我)一生吃喝,也就心满意足了。”五月,离家近半年的齐白石带着夏午诒准备为他捐县丞的钱和连同在西安、北京卖画刻印的润资共二千多两银子辞别归乡。

近代 齐白石 桃兔图轴 纸本设色 纵一〇三·八厘米 横三四·七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1917年,湖南省境连年兵乱,土匪乘机蜂起。正在进退两难之际,五十五岁的齐白石接到樊樊山来信,准备前往北京避难。这年六月,齐白石第二次北上进京,起先住在前门外西河沿排子胡同阜丰米局后院的郭葆生家。不久,复辟之变再起,齐白石只好到天津租界短暂避难,七月底又返回北京,搬至西砖胡同法源寺内与杨潜安同住。在此期间,齐白石在琉璃厂南纸铺卖画刻印,并结交易实甫、陈师曾、凌直支、罗瘿公、罗敷庵、汪蔼士、王梦白、萧龙友、陈半丁、姚茫父等友人。莫逆好友陈师曾为齐白石的《借山图》题诗“画吾自画自合古,何必低首求群同”,劝其“自创画风,不必求媚世俗”。十一月,待家乡乱事稍定,齐白石即离京返湘。

1919年春,匪兵再次来袭,五十七岁的齐白石再次离别湖南家乡,第三次进京。此次进京与以往不同,这一次齐白石决定长久定居北京。起先,他仍住在法源寺内,靠卖画刻印维持生计。临近中秋,齐白石的正室妻子陈春君来京同住,齐白石遂举家迁居至北京西山凤凰岭山脚下的龙泉寺附近租住。不久,春君还为齐白石选聘了时年只有十八岁的副室胡宝珠。尽管此后齐白石一家在北京城内几经搬迁,但北京仍旧是齐白石晚年的久居之地,也正是在这里,不仅改变了齐白石后半生的命运,更成就了他崭新的绘画之路和在中国当代画坛的瞩目地位。

衰年变法 继承创新

自1917起,齐白石听从挚友陈师增“自创画风,不必求媚世俗”的建议,开始着手酝酿“衰年变法”,经过多年探索,自创“红花墨叶”派。齐白石一生以绘花鸟见长,尤其是晚年颇具八大山人遗风的写意红花墨叶搭配精细工笔的花鸟作品最具有代表性,因此“红花墨叶”派专指齐白石的花鸟类作品。而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所藏的这套《四季屏》绘于1919年,正是齐白石衰年变法前的作品,也是他一生少有的风景题材作品。在这套《四季屏》中,我们既可以追溯到前人山水画的踪迹,亦可见出齐白石作为一代大师在师法古人的基础上大胆创新。

齐白石 四季屏·春132cm×32cm 纸本设色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1919年,五十七岁定居北京的齐白石已是年近花甲的老人。如若换作旁人,人生或许就此定格、踟蹰不前。而对于大器晚成的齐白石来说,仿佛前五十多年的人生积淀恰好是为中年艺术之路的转折做好铺垫。也正是在北京—这座完全不同于湖南湘潭的北方都城不仅改变了齐白石后半生的人生轨迹,更改变了他的绘画之路。这转折也绝非偶然,而是在齐白石历尽半生,极尽师法古人的基础上探索求新而来。

齐白石 四季屏·夏 132cm×32cm 纸本设色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齐白石的贡献在于,他师法古人而不泥古不前,大胆地在前人的基础上做“减法”,对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意境表达进行重新建构。从他的这套《四季屏》中,可以见出中国历史悠久的山水画走向现代的转折点—化繁为简,不拘细节,超脱世俗,放然性灵,以主观之眼截取世间万物,以有情之笔描摹入画,从而形成去繁崇简、超凡脱俗、意境为先、装饰性强的山水画新画法和新风格。

齐白石 四季屏·秋 132cm×32cm 纸本设色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