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该在意谁?重视谁?

 aiaiweiwei 2018-08-21

最近有一些烦心事,和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周末发了一篇有关「工作流」的问题,有几个人分别说了如下的建议:

  1. 「有点为了写作而写作,像是小学生被逼写日记一样,其实并没有太多干货」

  2. 「只能叫工作方法,谈不上工作流,工作流起码要放到一个协作网络里去」

  3. 「辉哥近期的文章,都集中在「效率工具,输入输出闭环,敢于对自己投资」这三个方向。希望辉哥能扩展讨论边界,影响更多的人。」

我分别做了公开回答,尤其第一个,让我当时很生气,我怼了回去,对方又怼回来,来来回回三四轮。

回到家中,我把上述评论删掉或取消精选,把第一个人拉黑。

起初因为这件事情而生气,但是事后冷静一想,任何生气都源于自己某方面能力不强,还不够强。因为如果能力足够强的话,这方面的事情根本不会发生。没有任何事情能让你很生气,除非你自己无法应对这个状况。

所以我在反思自己应该提高哪方面的能力。我需要想清楚如下几个问题:

第一,这里的文章为谁而写?

第二,我为何坚持写文章?

第三,我应该重视哪些人的意见和建议?

第四,我要对哪些人更好一些?

第一,这里的文章为谁而写?

其实文章的第一读者是我自己,我写文章更多的是为了完成自我的记录。书写能缓和情绪,能记录当天重要的事情,能帮我总结,能帮我理清复杂的头绪,能让我每日的生活更加有意义,能让我在过去的每天不断积累。总而言之,这里文字的第一读者一定是我自己,不是其他任何人。

在确认「第一读者是自己」的基础上,我的文章也在寻找知音,这些人具备如下的特点:首先是一个成年人,或者一个正在走向心智成熟道路上的年轻人,Ta懂得人与人交往的边界,懂得为自己的行为负全责。而不是一个巨婴,总得别人哄;其次,Ta有一定的生活阅历,在生活的起起伏伏中已经遭遇到了一些困难,但Ta愿意敞开心扉,寻求同类的帮助,并且愿意分享去帮助更多的人;第三,Ta待人真诚敞亮不做作,更不是内心充满阴暗的垃圾人;第四,Ta不小气,因为小气本质不是钱多钱少,而是Ta看待金钱的态度问题,与小气的人交往,不会有任何好处;最后,Ta不是伸手党,能自己寻找,自己服务的事情,不用张嘴找其他人。

第二,我为何坚持写文章?

我写文章的第一目的还是完善自己,取悦自己,其次是能找到更多同类,大家互相交流心声。

通过写作获得收入是一种激励,但并非最原生的动力,也不是最重要的动力。也就是说,我在没有任何物质收入的前提下,依然会坚持写作,坚持日更。回顾过去三年,大多数时候,并没有可靠的收入渠道,第一没有打赏,第二我不喜欢任何广告和软文,第三在打赏恢复之后,其两个月的收入相比于我自己的单位时间价值来说「少得可怜」。「知识星球」社区是另一个收入来源,一会再谈。

但这并不影响我写作的热情,因为我从每日的写作中得到很多正向反馈,这些反馈不断的提升我写作的愉悦。而写作本身,又是我立志终身坚持的事情。所以我会把每日写作一直坚持下去,不断写得更多,写得更好。

在坚持写作的360多天里,我发现自己在不断的提高,在不断的变好。昨天统计了一下写作数据,在过去的三年时间,我在「辉哥奇谭」微信公众号总共写了60万字,而过去的360多天,我写了40万字,写作量在不断加大。数字的背后是自己内心喜悦的增加,能力的提高和在同事朋友之间影响力的大大提升。这都是隐形的好处。

预计在明年Q1,我的第一本书就要出版了。我最近在以每周一章的进度来完成书稿。而第二本甚至第三本书也在策划中,如果不是这样的坚持写作,很难想象我这样每天工作很忙的人,居然能做到出书。

我坚持写作是因为我从写作中得到很多实实在在的好处,而我愈发相信,自己所追求的财务自由和精神自由都与写作密切相关。

第三,我应该重视哪些人的意见和建议?

我们的生活中,总是有很多人,在丝毫不了解你的情况下,上来就吧啦吧啦给你提建议,一副趾高气昂的样子 —— 其实呢,这正是面目可憎的一种表现。我为什么这样讨厌这样随便给人提建议意见?因为我在很长时间内就是这样的人。但我没有意识到 —— 直到我来到新公司,用过去的习惯和新同事开会。

在新公司开第二次会议的时候,我用过去的老习惯吧啦吧啦给一个组的同事提各种意见建议。会后李想叫住我说:「张辉,我们聊两句」,随后他指出了我的问题,并且强调说:「你要多听,先真正的理解别人,而不是上来刷存在感,体现自己的聪明」。这给我很深的教训。后续的会议我改掉了自己的坏习惯,也的确「听到」了过去从来没有听到的声音。

有太多人(也包括我们自己),经常会在还不了解一个人的情况下,就自作聪明的给其他人提意见建议。这些意见建议除了刷存在感,体现自己的「聪明」,没有任何价值。因此这些意见建议根本不值得听,应该被直接忽略甚至删除。我无法改变每个人,因此我只能用我自己最为有效的手段去抵制这种「低价值的意见建议」。

我查了一下本文开头提到的几个人的加入时间,发现有两个是今年5月多加入,有一个是年初,而且之前没有任何互动。他们根本不了解自己,为什么要重视这些意见建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