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冠架:古代帽子架很高端,还要能熏香!

 自华居 2018-08-21


'冠'字是我国古人对帽子的称法,冠架是一种摆在桌案上置放冠帽的支架,顶部多为球形或伞形,支撑冠帽不易变形,同时,也是一件精巧的摆设。(来源于网络)




古代的帽子与现代人所戴的帽子不同,现代帽子,各式各样,男女老少各有各的样式,只为装饰和御寒,而古代的帽子则不同,首先,帽子为男性所用,其次不同等级有不同样式和颜色的帽子,用以区分主人的身份地位,象征身份地位的帽子既然如此重要,那么就不能随便摆放,因此冠架也是当时官宦人家的必备之物。




冠架一般由帽伞、梃手、底座三部分组成。清代官员的帽子,不论冷帽、暖帽,不少带有花翎,使用有一定高度的帽架可以避免花翎折损。在清代,冠架作为一种实用性很强的日用器物与帽筒同时流行,清代的制作冠架的材料很多,如瓷、漆、珐琅,北京故宫博物院中还有极为精致的牙雕冠架,但最多见的还是木制的,有的冠架为可折便携式。是由两等片仿古币(货布)的楠木板相插而成,上雕篆书为饰,构思巧妙。相同式样的冠架还有红木、樟木制的,传世宝物不少。








雍正四年曾传旨,帽架“口圈要开得开,以备放花熏冠用”。这无疑显示出冠架的重要地位。冠架在古时一般是被放置在正厅的香案上的,如果来客见冠架上有男主人的帽子即可登门拜访,如不见帽子即不方便做客,从一个小小的冠架也能反映出了当时整个社会的真实现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