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甘蓝常见病害发病特征及防治方法

 科技博物院 2018-08-21

  甘蓝是我们重要的蔬菜之一,它提供我们很多营养,甘蓝喜冷凉气候,极耐寒,可忍受多次短暂的霜冻,耐热性也很强,生长势强,栽培容易,喜阳光,耐盐碱,喜肥沃土壤。

  甘蓝芸薹生链格孢黑霉病

  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  【症状】:结球甘蓝、紫甘蓝、紫球茎甘蓝、球茎甘蓝、孢子甘蓝、芥蓝、花椰菜黑霉病,又称黑斑病,主要为害叶片、叶柄、花梗和种荚。该病多发生在外叶或外层球叶上,初在病部产生小黑斑,温度高时病斑迅速扩大为灰褐色圆形病斑,直径5-3mm,比白菜黑斑病大,轮纹不明显,但病斑上产生的黑霉常较白菜多且明显。叶上病斑多时,病斑汇合成大斑,或致叶片变黄早枯。茎、叶柄染病,病斑呈纵条形,具黑霉。花梗、种荚染病现出黑褐色长梭形条状斑,结实少或种子瘦瘪。

  【病原】:芸薹生链格孢,属半知菌类真菌。子实体生在叶两面。分生孢子梗单生或2-5个束生,褐色至暗榄褐色,基细胞膨大,不分枝或少数有分枝,直或弯曲,有隔膜,大小20-136×4-6微米。分生孢子3-8个串生,圆柱形至倒棒形,褐色,具横隔3-10个,纵隔或斜隔0-8个,分隔处缢缩,16-80×84-180微米。无喙,多为单细胞假喙,浅褐色。别于芸薹链格孢引起的甘蓝黑斑病。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土壤中、病残体上、留种株上及种子表面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使病害蔓延。病菌常要求较高的温度,适温为28-31℃,最适pH6.6。病菌在水中可存活1个月,在土中可存活3个月,在土表存活1年,7-8月在甘蓝生长中后期,遇高温、高湿天气,或肥力不足,或大田改种甘蓝类蔬菜发病重。我国东南沿海、长江以南、西南菜区主要是芸薹生链格孢引起的黑霉病。

  【无公害防治法】:(1)花椰菜选用福花1号等抗病的品种。(2)增施有机肥或有机活性肥,注意氮磷钾配合,避免缺肥,增强寄主抗病力。(3)及时摘除病叶,减少菌源。

  甘蓝褐点病

  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  【症状】:该病仅危害叶片,一般穿透叶两面,初期在叶片两面形成黑色小点,后发展为圆形或近圆形褐色病斑,病斑大小0.5-5毫米,病斑中央颜色由深变浅,呈灰褐至黄褐色。空气潮湿时病斑表面产生灰黑绒状霉层。发病严重时,外叶上病斑密布,使叶片发黄早衰,最后枯死。

  甘蓝类裂球

  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  【症状】:结球甘蓝裂球又称叶球开裂,常见的是叶球顶部开裂,有时侧面也开裂,多呈一条线开裂。轻者叶球外面几层叶片开裂,重者深至短缩茎。

  【病因】:裂球原因有四:一是甘蓝结球后叶球组织脆嫩,细胞柔韧性小,当土壤水分供应过多时,细胞吸水过多发生胀裂引起叶球开裂。二是土壤缺水时,突然降雨或浇水过多造成叶球开裂。三是品种特性,有些品种易裂球。一般尖头品种裂球少,圆头、平头品种裂球多。四是过熟的甘蓝易裂球。

  【无公害防治法】:(1)选用不宜裂球的甘蓝品种。(2)选择地势平坦、灌排水方便、土质肥沃的地块栽植甘蓝。(3)施足腐熟有机肥,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减少水分变化对甘蓝的影响。(4)甘蓝吸水量大,在甘蓝整个生育期要多次适量灌水,使土壤保持均匀供水,一般土壤湿度在70%-80%为适,雨后及时排水。

  甘蓝黄叶病

  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

  症状 又称甘蓝黄蔫病、萎黄病,主要为害甘蓝、芥蓝、花椰菜等十字花科蔬菜。初病株萎蔫、矮心、黄化,芥蓝、结球甘蓝被感染的叶片叶缘变紫,叶基变褐,下部叶片一片接一片地脱落,在叶和植株的感病部位维管束变黑,这种变色多由植株基部向叶缘扩展,别于黑腐病。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该菌在土壤中生存,遇有干旱的年份,土壤温度过高或持续时间过长,致分布在耕作层的根系造成灼伤,次生根延伸缓慢,不仅影响幼苗水分吸收,还会使根逐渐木栓化而引致发病。据调查该病在陕西、湖北、四川等地有的年份或反季节栽培发病重,成为白菜生产上的重要病害。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如长春快菜、沈阳快菜、吉研3号、单杂1号油菜等。(2)适期播种,一般不要过早,尽量躲过高温干旱季节。(3)加强田间管理。蹲苗适度,改变蹲“满月”习惯,防止苗期土壤干旱,遇有苗期干旱年份地温过高宜勤浇水降温,确保根系正常发育。(4)结合防虫,喷淋或浇灌40%多·硫悬浮剂600~7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硫磺悬浮剂 800倍液、50%混杀硫悬浮剂500倍液、20%二氯异氰脲酸钠(菜菌清)可溶性粉剂400倍液、 12.5%增效多菌灵浓可溶剂200~300倍液,每株浇灌100毫升。隔10天左右1次,防治1次或2次。(5)施用云大—120植物生长调节剂3000倍液或富尔655液肥,667平方米用80克加水 30公斤,喷叶2~3次。(6)施用植物动力2003营养液或黄叶速绿。

  甘蓝环斑病

  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  【症状】:又称轮斑病。结球甘蓝、球茎甘蓝等均有发生。主要为害叶片,病斑灰白色,圆形,大小5-15mm,边缘不明显,四周现黄绿色晕圈,后期病部生黑色小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

  【病原】:芸薹叶点霉,属半知菌类真菌。分生孢子器生在叶面,近球形,直径116-200微米。分生孢子椭圆至卵圆形,单胞无色,大小4-5×1.5-2微米。有性态芸薹生球腔菌,属子囊菌门真菌。除侵染球茎甘蓝外,还可为害白菜等。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以分生孢子器随病残体留在土壤中越冬,翌年从分生孢子器中逸出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落到寄主叶片上孢子萌发长出芽管从叶片气孔或伤口侵入进行初侵染和多次再侵染。病菌喜高温、高湿条件,发病适温18-20℃,相对湿度高于85%,叶面有水滴易发病,雨水多露水大发病重。

  【无公害防治法】:(1)收获后马上清除病残体,及时耕翻,以减少菌源。(2)与非十字花科蔬菜轮作2年以上。

  甘蓝枯萎病

  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

  【症状】:球茎甘蓝、紫球茎甘蓝、紫甘蓝、结球甘蓝等甘蓝类进入结球期田间出现发病株,整叶或全株变黄,后叶片逐渐萎蔫,严重的枯死,造成缺苗断垅。剖开病株的球茎,维管束变褐。

  【病原】:尖孢镰刀菌黏团专化型,属半知菌类真菌。菌丝丝状,无色,有隔。菌丝间可见很多厚垣孢子。小型分生孢子多数单胞,无色,个别具1隔膜,长椭圆至短杆状,直或略弯,大小6-18×2.8-4.5微米;双胞者长约18微米,下部的细胞较宽,顶端渐尖。厚垣孢子顶生或间生,表面不光滑,球形至长椭圆形,大小15微米。该菌除侵染球茎甘蓝外,还可侵染花椰菜、羽衣甘蓝、青花菜、芜菁甘蓝、芜菁、芥菜、白菜、萝卜、油菜等。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以厚垣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或附着在种子上越冬,夏秋高温季节易发病,17℃以下,35℃以上发病重

  【无公害防治法】:(1)实行轮作。(2)选用培育抗枯萎病品种。(3)适时播种,避开高温季节。生产上遇有地温过高,应浇水降低地温。

  紫甘蓝干烧心病

  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

  【病害名称】:紫甘蓝干烧心病 烧心病为紫甘蓝重要病害,分布较广,局部地区地块发生较重,保护地和露地种植均可发病,以露地种植受害重。一般病株占5%-10%,重病地块发病率可达40%以上,严峻影响紫甘蓝的产量与品质。

  【症状】:主要在包心期和贮藏期发病。叶球心叶边缘组织坏死,内部发生褐变或细菌趁机侵入,造成内部组织进一步变质或坏死。轻病株在田间生长期症状不明显,仅收获后纵剖球叶方可见心叶边缘坏死干腐。重病株部分外叶即表现轻度干边,外层球叶大部分坏死干腐,致整个菜球丧失食用价值。

  【病因】:过去许多方面研究认为,类似于大白菜、甘蓝的干烧心病属结球期生理病害,均系钙供给不足引起的生理病害。由于此期间生长迅速,80%-90%球叶在此期间长成,需要大量包括钙质在内的营养物质供应和相宜的综合环境条件。若综合条件不宜,如此期间天气干旱,土壤返盐,或重施氮肥等,不断增加土壤溶液浓度,相应冲淡了土壤溶液中钙的含量,而影响或阻碍钙的吸收与运输,老叶中积累的钙又不能被再利用,使叶球得不到足够的钙,引致叶球钙的供应不足而出现干烧心病害。现有报道认为,干烧心病是由于土壤中严重缺乏活性猛所致。因为测定典型钙质土中活性锰含量相称低,多为1×10-6-10×10-6,甚至更低,易出现干烧心病,而石灰性土壤活性锰含量很高,可达100×10-6或更高,可满意作物对锰的需要,作物含量分析结果也说明干烧心病的菜球含锰量很低,而含钙量病健菜球无明显规律性。由于作物生理代谢极其复杂,目前尚不能准确断定致病原因。但从田间直观调查看,紫甘蓝包心期天气干旱,空气湿度低,土壤干燥缺水,或地势偏高,浇水不匀,或偏施氮肥,尤其是施用尿素或硫铵的地块易发生此病。

  【防治方法】:(1)选择浇灌条件较好的地块种植,平整土地,适期浇水,尤其是包心期遇高温干旱天气要及时浇水。(2)合理适量追肥,注重氮、磷、钾肥配合使用,避免偏施氮肥。在此基础上再试用补钙或补锰技术。补钙可选用0.7%有水氯化钙附加50×10-6萘乙酸在包心初期开始分次喷洒心叶,或心叶撒施专用氯化钙缓效颗粒剂。补锰可喷洒0.7%硫酸锰。

  结球甘蓝水肿

  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

  【症状特征】:叶片上出现许多小的灰褐色的疣样生长物,叶表皮破裂,露出叶肉,或混入沙子等物。

  【病因】:该症状易被误认为是由沙子或害虫造成叶片损伤而引起的。病因甘蓝在温暖天气生长时,突然遇到冷夜袭击时易发病。这种情况出现时,叶片吸水快于失水则把叶表皮胀破,致叶细胞暴露出来后木栓化,而形成水肿状。

  【防治措施】:1、适期定植,不宜过早。2、遇有寒流侵袭熏烟升温。

  甘蓝枝孢叶斑病

  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  【症状】:紫球茎甘蓝、球茎甘蓝、结球甘蓝等甘蓝类叶上产生黄色、边缘分界不规则的病斑。病斑宽、铺展,浅黄褐色,后期融合成30-50mm大斑,致叶片枯死。广州、四川、云南、内蒙古、台湾均有发生。

  【病原】:芸薹生枝孢,属半知菌类真菌。分生孢子梗生在叶两面,单生或多少簇生,不分枝,2-4个隔膜,浅黄褐色,52-108×5-6.5微米。分生孢子链生,无色至浅黄褐色,椭圆形或短圆柱形,两端圆形或基部平切,0-2个隔膜,6-25×3-4-5微米。除为害紫球茎甘蓝外,还可为害结球甘蓝等。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随病残体留在地面上越冬,翌年气候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通过风雨传播蔓延。分生孢子在寄主表面萌发后从伤口或直接侵入。在地表病组织上产生的分生孢子,也可经风雨传播到寄主下位叶片上,再侵染过程中,病情扩展比较慢。

  【无公害防治法】:(1)秋季、早春彻底清除病残体,集中深埋或烧毁,以减少初侵染源。(2)加强管理,雨后及时排水,注意降低田问湿度,远离发病条件。

  甘蓝褐腐病

  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  【症状】:紫甘蓝、结球甘蓝褐腐病,保护地或露地全生育期普遍发生,重病地块病株率高达80%-l00%。苗期常造成大批死亡。该病主要始于根茎部,初期病部变褐缢缩,病菌沿病部向上、下扩展,造成根茎或幼根褐变腐烂。湿度大时长有灰白色蛛丝状霉,即病原菌菌丝体。干燥条件下,病部表皮常与维管束组织离开脱落,造成叶片萎蔫下垂或干枯。成株期染病,常造成根及根颈部变褐腐烂,有时基部叶柄呈灰褐色或紫褐色腐烂坏死,且不断向上扩展,造成全株萎蔫死亡。

  【病原】:立枯丝核菌,属半知菌类真菌。有性态称瓜亡革菌,属担子菌门真菌。病菌形态特征参见白菜褐腐病。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以小菌核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或营腐生生活,该菌在土中可存活2-3年。菌核萌发产生菌丝直接接触紫甘蓝、樱桃萝卜等十字花科寄主的茎部或近地面叶柄,进行初侵染,借灌溉水或雨水及带菌肥料、土壤传播。该菌6-40℃可生长,20-30℃最适,土壤湿或有自由水时易发病。田间湿度大,有积水或土壤板结、培土过湿过多、肥料带菌发病重。

  【无公害防治法】:(1)施用腐熟有机肥,选用无病土育苗,播种深浅适宜,覆土不宜过厚。(2)雨后及时排水,防止湿气滞留,结合中耕培土,摘除基部病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