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祥亚:社区多元服务主体背景下社工专业元素的体现

 汐钰文艺范 2018-08-21

“这么大型的活动,你们社工做不来,还是找第三方商业公司来开展”、“你们几百块钱一场的活动都是小打小闹,一点场面效果都么有”。当下某些社区,社工不再是服务提供的主要载体,很多营利性机构开始承接社区原有服务部门的业务活动及社区层面的项目和大型活动。在这样的情况下,以服务为本的专业社工显得格外“尴尬”。笔者在社区服务近6年,刚进入社区时,社区服务部门主动寻求与社工合作,服务项目从策划、申报到执行,均有社工参与,双方平等合作,资源共享。到现在,逐步转变为以第三方营利性机构为服务主体,社工为辅助的模式,在社区项目承接、大型活动开展方面社区社工逐步被边缘化。


随着政府职能转移,政府面向社会组织、服务机构购买服务趋势增加,使得很多不同于社工机构的“某某文化传媒公司”、“某某培训机构”、“某某活动中心”等第三方营利性机构异军突起,开始承接社区民生微实事、社区服务部门业务活动等项目服务。他们频频来往于社区,有团队基础,有各种资源,能够承接各类活动,能够满足资助方对活动的场面化、规模化及报账便利化等各方面的需求。有些社区或政府单位的工作人员也瞄准了该“商机”,以个人或合伙的形式成立了能够承接项目服务的公司、机构,从而出现了承接方与项目活动“精准对接、高度契合”的情况。这也导致了原有的依靠社区内部工作人员和社工为主要力量的社区服务模式逐步被弱化。


需要申明的是,笔者并非是批判的视角,值得肯定的是,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这些营利性机构在资源整合、地区关系建立与维护、资助方需求平衡点的把握等方面有独特的应对经验,甚至还有针对社区具体问题而自主研发出了单位核心服务产品,如消防安全、医疗急救、户外救援垃圾分类等专业服务。这很值得我们社工去学习借鉴。但笔者结合亲身经验认为,以下几个专业元素正是社工在多元服务主体竞争下不可被替代的关键所在。


(一)社工更加注重以成效为导向的社区服务思维

在开展社区服务时,社工需要清晰界定社区的问题,把握社区需要,在此基础上明确我们服务的方向和成效目标,并明确要达至该成效目标需要做些什么和怎么去做,而在服务结束后社工会采用科学的评估方法从不同维度来评估服务的成效,如采用问卷法、访谈法等来评估社区禁毒服务对青少年的知识、行为、态度等层面产生的影响。这套逻辑思维始终指导着社工的服务规划和具体工作开展。


(二)社工更加注重居民参与及能力建设

社工在推动社区发展过程中,不仅仅是单打独斗,我们需要注重居民的参与及能力建设。资产为本的社区发展模式要求社工用“资产镜片”来看待社区,注重社区内部资产的发掘、培育、运用及维护。因此,在社工的服务理念和实践中,一是要注重培育居民的参与意识,引导居民关注社区的问题和需要,并提供居民参与的平台;二是要注重提升居民的能力。如通过培育居民领袖、志愿者骨干等方式,提升他们的组织、服务能力,成为推动社区发展的有效资产。久而久之,社区居民可以获得参与社区事务的机会和平台,更加有助于居民社区归属感和认可感的建立。


(三)社工更加注重服务的成本-效益合理性

当下,随着政府在社会治理民生工程的投入逐步增加,使得社区服务的经费投入也所有增多,这也正是很多营利性机构乃至社工机构热衷于承接政府项目的主要原因。加上政府单位在执行所编制的预算时,如果没有实现预决算的有效匹配,相关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将会受到问责。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会出现为了保证决算而集中支出的情况。这会使得商业机构会为了花钱而花钱,从而忽略了成本-效益的合理性。社工在制定服务预算时,在成效导向的原则下,会先确定了有需要服务的人群数量及规模,所提供的服务内容数量等,然后投入相应的资源,确保“成效达至有理、资源用得其所”。


(四)社工更加注重服务的逻辑性和持续性

社工充分知道,要回应社区存在的多样化问题和需求,需要科学化、针对化的项目服务规划。且服务规划中的服务内容并不是单一化,是需要若干有逻辑联系、具有层次关系的服务之间的组合。社工也明白社区的需要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因此,只有通过持续性的服务来回应多元化的需要。如针对社区家暴问题,不单单是开展一场反家暴宣传活动就能达至相应的效果,需要社工从社会、家庭、夫妻、女性等各个方面去进行相应的持续性服务介入。在服务提供的过程中,社工还可以通过培养居民能力、促进服务对象角色转变。打造服务平台等专业手段来确保服务的持续性开展。


诚然,有市场就会有竞争,有竞争就会有优胜劣汰。但是,大活动不等于有效果,小活动不代表无影响。社工服务背后的专业化元素展现的是正是社工的专业价值所在。在新时代背景下,社区治理需要社会协同、公众参与,不论是社工机构还是其他营利性机构,都应该以社区的建设和发展为出发点,回应社区问题和需要,群策群力。而非单纯的以社区服务作为营利的工具,从而真正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作为专业社工,只有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价值,创新服务品牌,同时,借他山之石,弥补自身不足,才能提升社会工作的专业认同和职业影响,从而让社会工作在政府职能转移和改革的浪潮中发挥更加积极地作用。


作者简介:安祥亚,男,中共党员,中级社工师,督导助理,就职于深圳市龙岗区正阳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担任龙华区华联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社工主管职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