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OZHOU 中国有两个地方被称为“东方犹太人”,一个是温州,一个是潮州。 但两方用法却不同。 温州的用法,是指温州人会赚钱会做生意。 而潮州的用法,却是一段深痛骨髓的苦难。 潮州人无疑是极会做生意的,潮州人敢闯敢拼,“爱拼才会赢”刻在每一个潮州人的血液中。 也正因为如此,潮州富商的富,不是千万过亿的普通身家,而是一个顶一百个的重量级,比如李嘉诚,比如马化腾。 潮州人的商业传统大概可以追溯到汉,当时的潮州是北方与越南的中继港。到了经济繁荣的宋朝,潮州靠陶器出口贸易变得更加发达。 到了明代,在海禁的政策下,潮州成为漳州、泉州的货物转运目的地,并成为出海贸易港口。 在政府的打压下,部分从事走私贸易的商人逐渐武装起来,成为海寇,并开始被迫移往东南亚,扎根下来。 潮州湘子桥 潮州人重商、重义、重人情,但是轻文。 多上两年学还不如多挣两年钱,并且对于能力有限的底层人民,深耕教育这种短期回报率低的行为,显然看起来不是那么划算。“读了那么多年书,不还是给我打工”并不是随便说说的玩笑话。 比起读书求学,经商赚钱才是硬道理。 早些年太多一穷二白没有文化的潮州人,做生意发家致富,更是给大家做出了“好”榜样。 潮州人不注重教育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广东省内高校,重本院校中潮州人比例很低,但专科学校可能一半都是潮州人。 但随着传统产业的渐渐衰落,老一辈的成功经验也有跟不上的时候,长期短视不重视教育的弊端也渐渐显露,人们的观念开始一点点转变,马化腾就代表新一代的潮州人。 潮州广济楼 韩愈曾这样描述潮州:“潮之州,大海在其南,群山拥其北。”偏居东南一偶三面环山一面靠海人多地狭,注定了要将潮州人赶去更广阔的世界,漂洋过海去做生意。现在的侨商,大部分都是潮州人。 漳州古城图 几乎家家户户潮州人,都有在海外的华侨亲戚。潮汕本土人口1420万,潮外海内1000多万,海外约1500万。潮人跨海始于宋元,盛于清代。 海外的潮州人,一面扩大了潮州人的经商范围,鼓舞了本地潮州人的创业信心,带动后生奋勇向前。 另一面,背井离乡的潮州人,也受到如犹太人般的排挤。在建国初期,在东南亚尤其是泰国和印尼,潮人曾遭遇过多次类似西方反犹的排华苦难。 而“东方犹太人”一词,便在血泪中诞生。当时散落海外的华侨,面临残暴的屠杀,为了寻求国际社会的关注,才自称“东方犹太人”。 “东方犹太人”,是迫不得已的救命呼号,而非得意洋洋的炫耀财力。 像犹太人一样会做生意的潮州人,也像犹太人一样走过苦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