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市场表现 2018年第一季度滚动年零售药店市场规模**达到1,710亿人民币(数据来源:IQVIA PharmaTrend™ 2018年第一季度全国地级市零售药店数据),本季度基于12个月的MAT(滚动全年数据*)增长率为4.6%,比上一季度略有回升,药品均价同比上涨8.6%,这也是零售药店市场规模稳步上升的主要推动力。 非处方药和处方药占到零售药店市场的87%,两者的占比不相上下,分别达到44%和43%。非处方药市场规模达到760亿人民币,增速较处方药市场更快,达到5.2%,但销量均持续负增长,其中非处方药和处方药的销量分别下降-4.1%和-2.4%。 零售非处方药和保健品市场中,中成药占比55%,6.5%的增速也高于其他产品类型,且是最主要的增长驱动力。西药占零售处方药市场的74%,同比增长4.9%,是主要的增长贡献源;而处方中成药的销售增长缓慢。 * MAT(滚动全年数据):指定时间节点往前追溯12个月的数据总和,此处指2017年第二季度到2018年第一季度的销售额。 * *市场规模:零售药店采购金额 跨国企业和本土企业的市场表现 从IQVIA PharmaTrend™ 监测的41个核心城市的市场表现来看,增长主要来自于一、二线城市;本土企业以76%的占比和5.1%的增速带动整体市场增长,跨国企业表现不及本土企业。本土企业分别占到非处方药和处方药销售总额的87%和64%,且分别以6.2%和4%的增速增长,而跨国企业在处方药市场的增速为4.7%,在非处方药市场增长为-0.8%。 从省份角度来看,2018年第一季度MAT10个省*占全国零售药店非处方药和保健品市场62.5%的市场份额,广东占据最大的市场份额,达19.4%;本土企业在各省的市场份额都超过了85%。跨国企业和本土企业在各省的业务分布不同,跨国西药在江苏所占的市场比重最高;而本土中成药在浙江的市场份额最高。 10个省份* :广东、四川、江苏、河南、辽宁、湖南、浙江、山东、湖北、河北 非处方药和保健品市场作为集中度较高的市场,排名前20的厂商占据26.9%的市场份额,其中5家为跨国企业,占6.1%的市场份额。41个核心城市对跨国企业的贡献高于本土企业,汤臣倍健的排名稳居第一。 主要品类和产品的市场表现 在非处方药和保健品市场中,感冒咳嗽用药是最大的品类,占据26.2%的市场份额;维矿类和营养补充剂其次;第三为镇痛类药物。受到季节性流感爆发的影响,感冒咳嗽品类增速最快,达到9.5%;镇痛药的增长速度为8.5%,两者增速远超市场平均。 从前20产品排名情况来看,整体排名与上季度差异不大:
处方药品类的表现是另外一番景象。中成药占据最大的品类份额,达到26.2%;心血管系统用药及消化道和新陈代谢用药分列二、三位。抗肿瘤和免疫类药物仍在高速增长,增速达22.6%。
41个城市名单* : 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 二线城市:天津、重庆、杭州、南京、沈阳、武汉、成都、济南、西安、哈尔滨、长沙 三线城市:佛山、大连、宁波、青岛、无锡、郑州、东莞、太原、合肥、南宁、福州、南昌、石家庄、呼和浩特、常州、徐州、温州、贵阳、烟台、临沂、昆明 四线城市:淮安、潍坊、台州、惠州、宜昌 数据来源:《IQVIA药店统计报告》 |
|
来自: mingming2000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