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7期 合同物流与第三方物流有何内在关系?如何鉴定?大型的3PL和合同物流企业具有哪些优势? 全文共计 2219 字 阅读时长约分 6 钟 来源 | 弘毅供应链(ID:mark_supplychain) 作者 | 卓弘毅 编辑 | 小L (接上文《合同物流从哪里来?又要向哪里去?(上篇)》点击回顾) 上篇文章中,介绍了合同物流的起源,以及中国制造业工厂与传统运输公司合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点,包括了管理不规范、运费不透明和缺少契约精神等。 随着制造业工厂的管理日臻规范,势必要对运输供应商进行整改,淘汰不合规的企业,同时引入更加专业、更有实力的第三方(3PL)或是合同物流服务商。 我们经常诟病运输公司的运营模式是层层分包,对运输个体户没有足够的控制力。 其实,3PL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如果是自有车辆,卡车是固定资产,卡车司机的工资是人力成本,卡车的维修保养是变动成本,3PL拥有的车辆和司机数量越多,所需要投入的资金也越多,就会成为重资产运营的模式,而这些恰恰又不是许多外资物流公司的战略选择。 对于轻资产运营的3PL来说,他们不需要拥有很多的卡车,通过高度成熟的管理和信息系统,同样可以帮助客户有效地管理各种物流业务,包括公路运输、海运、空运、仓储、报关等等。 对比小型运输公司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大型的3PL和合同物流企业有着以下三个方面的优势: 1)操作规范 此类企业在与客户正式开始业务之前,肯定会交付一份标准操作流程(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s,简称SOP)。 在这份文件中,主要明确了这样几件事,要做什么,具体怎么做,怎么收费。 在SOP中明确了海运操作的过程和每个步骤需要的时间,汇总在一起就是门到门的全部在途天数。 有了书面化的SOP,甲方和乙方就在合作初始明确了双方的责任和业务的操作流程,所需要的文件和对应的联系人也都清楚明了,这样在正式操作开始之后就会比较顺畅,不会出现遇到具体问题还要去询问到底该怎么做之类的情况。 2)计费透明 规范的流程不仅体现在操作上,从合同报价的阶段就已经开始了。大型3PL在报价文件中会明确每一个操作的收费标准和计费方式,有些是按照每票业务收费的,还有是根据计费重量收的,其中如果有浮动的费率也会注明。 如果客户提供了报价的模板,3PL就会根据客户的标准格式来进行报价,以便于后续的比价,进行apple对apple的比较。 在将来费用结算的时候,3PL开出的发票明细上也肯定是一一对应的,报价中有的项目,根据合同规定的标准计费,而绝不会把一些不存在的收费项目添加在内,或是虚报数字。 3)服务有保障 3PL提供的产品就是服务,给客户有保障的服务是企业能够持续发展的基础。服务是做出来的,不是吹出来的。 如果乙方在业务推广的时候说得天花乱坠,但是实际操作过程中错误百出,服务的实际使用方是很快就能甄别出3PL操作的执行能力的。 如何看出3PL是否靠谱?我们可以观察在一些关键时间节点的操作情况,比如农历春节之前的几周,是否还可以在卡车司机都回老家过年的时候,能够帮助客户把运输任务都妥善安排了;或者是在国际航运市场高峰时期,船公司会把超载的集装箱甩出去,3PL如何保证客户的船期不会受到延误。 服务有保障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关键时刻不掉链子。 合同物流是第三方物流业务的一个分支,如何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个人愚见是,第三方物流是合同物流的基础,具备了以下三个条件之后,才可以称为合同物流。 也就是说,合同物流一定是属于第三方物流的范畴,但不是所有的3PL都可以被称为合同物流。 1)定制化 有别于传统的第三方物流,合同物流的业务模式呈现出明显的定制化特点,完全是根据客户具体业务而量身定制的。 以我最早接触的合同物流为例,在2005年的时候,我所在的公司在非洲尼日利亚开展通讯网络建设项目,需要从中国进口大量的设备原材料,并在当地做进口清关、仓储和运输配送。 我们当时就找了一家在尼当地的中资背景物流公司,全权代理所有的物流业务。 在这份合同中所涉及的业务框架与范围是为了这个通讯项目定制的,其中包含的仓库布局和运输路线规划都是独一无二的,甚至是与通讯网络建设两期项目也略有区别。 2)项目化 很多的合同物流是跟着客户的项目走的,合同物流的项目化体现在开发阶段的项目化,以及实施过程项目化。 在合同物流招投标的阶段,乙方需要充分理解甲方客户的业务模式和具体要求,然后提供一份报价方案,如果最终被客户采纳,还要经过一个竞标的过程,最终胜出后才能签订服务合同,这整个开发过程就是一个项目管理,需要经历数个阶段。 由于一些的合同物流服务的对象就是一个项目,比如之前提到的尼日利亚通讯网络项目,合同物流服务商随着甲方客户的项目实施而经历了项目管理的各个阶段,也如同是参与了整个项目过程。 3)平台化 如同3PL一样,合同物流服务商可能只对物流业务的某些环节拥有丰富的经验和优良的资源,但凭借着高度成熟的管理体系和信息系统,合同物流商依然可以整合其他的资源,为客户提供所需要的服务,甚至是一些增值服务。 一些合同物流商自身没有仓库,但是可以根据客户的要求,在具体业务所在地帮助客户寻找到合适的仓库,配以信息管理系统和标准操作流程,在客户的授权之下进行管理。 只要客户有需求,合同服务商就能够整合相关的业务,而且并不局限于传统的运输、仓储,可以放大到整个供应链服务领域,比如再包装和非核心业务外包等等。 在现阶段,一些物流业务较难去界定到底是不是属于合同物流,对于这个概念的理解也是见仁见智。 但不管是第三方物流还是合同物流,他们的起源都来自于市场的需求,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客户。 合同物流应该摆脱低层次的价格竞争,而是转向价值竞争,为客户提供更具有性价比的服务,是合同物流未来的发展方向。 |
|
来自: wgbz2008 > 《四、快递物流供应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