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范祥雍《浅谈董其昌的书学》——节选三

 沁园春春2016 2018-08-22
秘笈|范祥雍《浅谈董其昌的书学》——节选三

范祥雍 龙的在线晒墨宝 2016-08-25




董氏自评书

每个人对于自己的优缺点,认识应该最为详细,评论只要不存心自欺欺人,应该比较适当。今就其对自己书法的评语以观如何?

余学书三十年,不敢谓入古三昧,而书法余亦复一变。世有明眼人,必能知其解者。

吾书与赵文敏较,各有短长。行间疏密,千字一同,吾不如赵。若临仿历代,赵得十一,吾得其十七。赵书圆熟得俗态,吾书因生得秀色。赵书无弗作意,吾书往往适意。当吾作意,赵书似输一筹,第作意者少耳。

三十年前参米书,在无一实笔,自谓得诀,不能常习。今犹故吾,可愧!米云以势为主,余病其欠淡。淡乃天骨带来,非学可及。


▼书画合册


吾于书似可直接赵文敏,第少生耳。而子昂之熟,又不如吾有秀润之气,惟不能多书,以此让吴兴一筹。

观这些评语,隐然自负欲凌驾米、赵。米字欠淡、赵书熟俗,作意和千字一同,皆为疵病,正反映董书之长处。然持论亦有分寸,中其肯要,非轻诋前贤,妄肆雌黄者可比。“淡”的含意为何?他有云:“余不好书名,故书中稍有淡意。”此语似有些做作,未免欺人。书名传国外,书迹遍海内,岂淡泊名利者所能致?

他指出自己之病云:“余性好书而懒,矜庄鲜写至成篇者。虽无日不执笔,皆纵横断续,无伦次语耳。”又云:“吾书最得意在小楷书,而懒于拈笔,但以行草应世,亦都非作意书,第率尔应酬耳。若使当其合处,便不能追晋宋,断不在唐人后垂也。”又《临(十七帖)》书后云:“余自是时写此帖,以懒故,不能多也。”他一再强调自己性懒率尔应对,这当出于晚年体衰,疲于应酬之言,乃是托辞。果真他从来懒慵,书法怎能成家?墨迹流传何至如是之广?我们对这些话要有分析。


书画合册


董书的影响及其评价

董书在其生前已风靡一时,仿习者众,作伪者亦不少。《画禅室随笔》有一则云:“有客谓余日:'公赝书满海内,世无照魔镜,谁为公辨黎邱?’余曰:'宋时李营邱画绝少真迹,人欲作无李论。米元章见伪者三百本、真者二本。安见三百本能掩二本哉?”’仿造名家作品,历代都有。亦反映利之所在,人争趋之。至清朝康熙帝玄烨偏爱董书,风行草偃,影响扩大。士子执管,莫不习董。豪贵巨富,竞购其迹,作伪者益见充斥。杨宾在康熙时曾云:“时下极重董文敏公书,究竟购入内府者,皆阊门专诸巷陈纯仲书,非文敏也。曾见闽中督抚门报大书,假写董字。陈某进见,不觉为之喷饭。”(《大瓢偶笔》)此可为那些官僚无知盲从者写照,而董书的地位显赫,亦可见一斑。不论董书如何,清朝初期著名书家,如沈荃、查异、张照、刘墉、王文治等无不受其影响,各自成家,不能漠视。清中叶以后,风气转变,帖学渐衰,北碑代兴,这且不谈了。


行书观海市诗


明清以来,对董书评价,褒贬不一。明人谢肇淛云:“其合作之笔,往往前无古人。”(《五杂俎》)陈继儒云:“思翁书法,吾朝米襄阳也。”(《陈眉公集》)此出于朋友之口,未免过誉。清包世臣谓其:“行笔不免空怯,出笔时形偏竭。”(《艺舟双楫》)康有为谓其“神气寒俭”,“局束如辕下驹,蹇怯如三日新妇”。(《广艺舟双楫》)此则出于习北碑者之口,宗尚不同,未免失之于苛。平心而论,董书久享盛名卓然一家,流风余韵,至今尤为人称道,其必有洽于人心者。他的书法美妙,前面已多所论列,兹引玄烨《跋董其昌墨迹后》以殿。他云:“华亭董其昌书法,天姿迥异。其高秀圆润之致,流行于褚墨问,非诸家所能及也。每于若不经意处,丰神独绝,如微云卷舒,清风飘拂,尤得天然之趣。尝观其结构字体,皆源于晋人。盖其生平多临《阁帖》,于《兰亭》、《圣教》,能得其运腕之法,而转笔处古劲藏锋,似拙实巧。书家所谓古钗脚,殆谓是欤颜真卿、苏轼、米芾以雄奇峭拔擅能,而根底则皆出于晋人。赵孟頫尤规模二王。其昌渊源合一,故摹诸子辄得其意,而秀润之气,独时见本色。草书亦纵横排宕有致,朕甚心赏。其用墨之妙,浓淡相问,更为夐绝。临摹最多,每谓天资功力俱优,良不易也。”(《佩文斋书画谱》卷六十七)玄烨是清朝一位著名的皇帝,对文学艺术均有修养,他爱董书成癖,故知之也深,所言比较全面,能抉其特点。虽未免溢美,基本上还中肯要。我们不要以为非书家语而轻之。


▼行草《琵琶行》


余论

还有几句话要说一说:

其一,关于董书的欣赏,除影印及墨拓本外,最好能多观真迹。董书特注意墨韵浓淡变化,秀逸清润,非照相或石刻能传神。好在董迹流传较多,博物馆时有展出,不难遇见。

其二,董的题画之作可称绝诣,无论行楷草书,或大或小,疏密长短,行款自然,与画面构成一体,充分表现文人画的妙境,表现中国画的特色。其词句也清隽不俗,饶晋人趣。

其三,董书多赝品,又多应酬率意之作,要静心细察,始能辨别。杨宾《大瓢偶笔》有一则云:“董宗伯书,生平不甚喜。数年前见陈乾斋宫詹邸舍悬金笺草书一幅,纵横飞动,叹以为不可及。丁亥(康熙四十六年)春,在福州又见李文侯都统进内府行押一条幅,轻圆温润,而气足神充。生平所见,无出其右。因思前辈享重名者必有长处。未见其全,不得遽尔訾议。”此话不独对董书而然,对其他名家书也何尝不如此呢?(本篇完结)


欲知前文,戳此链接!>>>

《浅谈董其昌的书学》——节选一

《浅谈董其昌的书学》——节选二

晒出个性 传承国粹

“晒墨宝”独  家  出  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