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Q&A|这么注重隐私的日本人为何总要介绍年龄?

 昵称GRW2u 2018-08-22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日本,随意询问女生的年龄,都被视为窥探隐私的一种表现,非常令人反感。但是,唯独日本的媒体好像对公开介绍年龄不以为然,总要在人物姓名后面加上(年龄),这是为什么呢?


想必大家都看过《名侦探柯南》吧,只要有新人物出现,屏幕下方除了姓名,随后还会打着小括号,里面写着年龄,如下图所示:



而且不仅只有动漫有这种情况,在日本的电视新闻、综艺节目,还有日本潮流杂志等等上面也都会出现这种情况。只要介绍了本场的嘉宾或者新闻的主人公的名字,之后一定要跟个小括号,里面用罗马数字写着此人的年龄。甚至就连互联网也沿袭了这一“习惯”。


这个细节可能连很多留学生都没有注意到,就算注意到了也估计想不通这个问题,“年龄”在绝大多数的发达国家都是相当隐私的话题,尤其是日本这么注重隐私的国家,按理来说会更加注意这一点啊,但为什么日本如此另类,要将所有人的年龄“昭告于天下”呢?


我们先要弄清一个底层逻辑,就像小编曾经写过的一篇文章分析日本骂人词汇很匮乏,中国人的骂人词汇主要集中于“母亲、祖先和死亡”这三大主题,日本不这样骂人,是因为这三个主题并不能触及到他们心中的底线,反而是“逾矩”更能让日本人恼火,也就是不分“辈分”。



由此可见,同样的话语、同样的意思,在不同文化中所代表的内在含义和轻重是不一样的。在日本,“年龄”不能算作是隐私范畴。或者换句话说,因为在日本“论资排辈”十分重要,所以牺牲了“年龄”的隐私属性。听上去有些学术,晦涩难懂,大家别急,请听我慢慢道来。


那为什么“年龄”在日本算不得是隐私呢?因为日本的等级相当森严,就算是后来明治维新强制以法令的形式让“四民平等”,但是大和民族的单一民族性以及民族特性会在现有的社会中重新分配并形成新秩序,然而“士农工商”实现法理上的平等之后,新的秩序就必须具有更加广泛意义上的“普世价值”,这个新秩序就是“年龄”,也就是论资排辈。



日本至今还保留着世界上可以说是最为复杂的“敬语系统”,其实“敬语系统”基本上就是很好的服务了“年龄”这一秩序。


对和你处于不同阶层的人,要使用不同的敬语,其实有些类似汉语中的“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总有些人说,不管对象是谁,都说叮咛语不就好了,其实不然,如果对方和你工作上同级,或者是好朋友的话,如果还在说叮咛语,那简直就在刻意生疏,显得特别见外。


另外,举个例子,有一个同僚,工作时间比你短,学历也不如你,年龄比你小,在日本人的价值观里是完完全全的后辈。如果就因为你长了一张娃娃脸,看不出来年龄,这个后辈在聊天时不使用敬语,其实是很没有教养的一件事。如果你没有和他关系很好,没有主动提出以后聊天就不用敬语了这样的话,这个后辈如果按照规矩来就必须一直说敬语。


这在中国人看来好像不能理解,但是日本人的确会去计较这些事情。但问题就尴尬在这里,在初次见面的时候,如果看上去年龄相仿,是基本不能从肉眼判断谁是长辈,谁是晚辈。


上文提到的后辈,如果在最开始就知道你比他年长,就会提前做准备去说敬语了,所以在日本人出场时或者自我介绍时,年龄这一条是相当重要的,主要是说给别人听,替他人着想,减轻他人的负担,能够让对方知道应该如何去和你打交道。


另外在电视上出现各种各样人的年龄,还有给大众提供谈资和分析的意义,例如新闻出现了被害者和犯罪嫌疑人,为了出于保护,总会打上马赛克并且进行声音处理,如果加上了年龄这一因素,也就更加方便人们对完全不认识的陌生人有一个比较直观的印象。


例如下图:


日本人看到这则新闻以后就会想,这对中国的姐妹花明明才一个25岁,另外一个22岁就双双被害,这个歹徒真是残忍啊!新闻用这种真实的年龄报道来增加可信度、权威性和吸引力,并最终引发同感,综艺节目和杂志也差不多是这样的。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日本人会曝光自己年龄的原因。


各位读者是怎么看待“年龄”这一问题的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